韓雪冰,于 蓮,喬 越,張靈芝
(1.雙鴨山煤炭總醫院,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2.佳木斯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制備及其制劑學研究①
韓雪冰1,2,于 蓮2,喬 越2,張靈芝2
(1.雙鴨山煤炭總醫院,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2.佳木斯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制備白樺脂醇脂質體,優化其工藝并進行制劑學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備白樺脂醇脂質體。進行單因素考察并采用L9(34) 正交試驗優化工藝。結果:最佳制備處方為白樺脂醇16mg,卵磷脂80mg,膽固醇35mg,PBS pH為7.0。由此制備的白樺脂醇脂質體溶液為乳白色半透明液體,觀察到其脂質體為類球形粒子,形態圓整,分布均勻,平均粒徑為200~500nm,ζ電位為-25mv,包封率為43%,載藥量為1.22%,體外釋放試驗結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緩釋作用。結論:薄膜分散法制備白樺脂醇脂質體粒徑較小,方法簡便,重復性高,適用于白樺脂醇脂質體的制備。
白樺脂醇;脂質體;薄膜分散法;制劑學研究
白樺脂醇(Betulin),又稱白樺酯醇、樺木醇、樺木腦,為白樺樹皮的主要成分,含量為11%~30%左右[1],屬于五元環的三萜類化合物[2,4],具有羽扇豆烷型骨架,在自然資源中含量豐富。且白樺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消炎、抗HIV和抗腫瘤活性[5]。脂質體屬于膠體系統,具有緩釋和靶向,減輕毒性和增加細胞通透性作用[6]。因此本研究以白樺脂醇為模型藥物,以大豆卵磷脂和膽固醇為輔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備白樺脂醇脂質體靶向制劑,通過工藝的優化及制劑學研究,以期更多藥物制劑應用于腫瘤治療。
白樺脂醇標準品(國家藥品標準物質);白樺脂醇原料藥(寶雞市方晟生物開發有限公司);注射用大豆卵磷脂(上海晶純實業有限公司);膽固醇(上海晶純實業有限公司);甲醇(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2.1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制備
2.1.1 薄膜分散法制備脂質體
稱取處方量的磷脂、膽固醇和白樺脂醇,置于 250mL的茄形瓶中,加入20mL的有機溶劑超聲溶解,減壓旋轉蒸發,除去有機溶劑(乙醇),向茄形瓶中加入適量的PBS,30℃水浴洗膜,水浴超聲后過0.45μm濾膜,即得脂質體。
2.1.2 單因素考察及工藝的優化
進行處方單因素考察,選擇白樺脂醇質量、白樺脂醇與卵磷脂質量比、卵磷脂與膽固醇的質量比及PBS的pH值4個因素,見表1,以包封率EE(%)為考察指標,進行L9(34)正交試驗優化工藝。

表1 四因素三水平表
2.2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制劑學研究
2.2.1 外觀形態觀察
在真空條件下將平鋪于雙面導電膠上白樺脂醇脂質體凍干粉末的表面噴金處理,掃描電鏡觀察其形態。
2.2.2 粒度分布
室溫條件下,用水稀釋按最佳處方制備的白樺脂醇脂質體溶液,置于樣品池中測定粒徑大小及分布。
2.2.3 ζ電位的測定
取2mL用0.01M磷酸鹽緩沖溶液(最佳pH)稀釋10倍的按最佳處方制備的白樺脂醇脂質體溶液置于樣品池中,采用ζ電位分析儀測定脂質體表面的ζ電位,每個樣品測5次。
2.2.4 包封率及載藥量的測定
制備3批白樺脂醇脂質體以離心法測定脂質體內包封的藥物量和未包封的游離藥物量,用下式計算包封率和載藥量。
式中,EE%-包封率;We-脂質體內包封的藥物量;Wo-未包封的游離藥物量。
2.2.5 體外釋放測定
2.2.5.1 體外釋放標準曲線
稱取白樺脂醇標準品1mg,用PBS(pH7.4)的緩沖液作為溶劑,制備出100μg·mL-1的白樺脂醇標準溶液,分別40、60、100、140、160、220μL。得到4、6、10、14、16、22μg·mL-1的標準溶液,在200~400nm 的波長范圍內進行光譜掃描。
2.2.5.2 體外釋放曲線的繪制
量取適量白樺脂醇脂質體溶液,置于處理過的透析袋中并扎緊袋兩端,放入裝有釋放介質(pH 7.4磷酸鹽緩沖液)的100 mL溶出杯中,置于攪拌速度為100rpm·min-1,溫度為37℃的溶出度測定儀中。分別于0.25、0.5、1、2、4、6、8、10、12、24h時取樣5mL,測定藥物含量,同時補加新鮮釋放介質5mL。在相同的條件下考察白樺脂醇原料藥的釋放,以累積釋藥百分率對時間作圖,分別繪制白樺脂醇脂質體和原料藥的體外釋放曲線。
3.1 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2分析可知:根據R=|Kmax-Kmin|,本次實驗的各因素對實驗影響的大小排序為:PBS的pH>卵磷脂的用量>白樺脂醇的用量>膽固醇的用量,即D1>B1>A1>C2。所以,最優處方為白樺脂醇質量為16mg,卵磷脂的質量為80mg,膽固醇的質量為35mg,PBS的pH為7.0。

表2 L9 3(4)正交試驗結果
3.2 制劑學研究結果
3.2.1 外觀形態觀察
由圖1可觀察到脂質體的大小均一,粒子較圓整。

圖1 白樺脂醇脂質體凍干粉掃描電鏡圖
3.2.2 粒度分布測定
由圖2可見白樺脂醇脂質體的粒徑大部分都集中200~500nm。

圖2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粒度分布圖
3.2.3 ζ電位測定
由圖3可見白樺脂醇脂質體的表面顯負電性。
3.2.4 包封率和載藥量
由表3可見平均包封率為43%,載藥量為1.22%。

表3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包封率和載藥量 (n=3)

圖3 白樺脂醇脂質體的ζ電位的測定
3.2.5 體外釋放實驗結果
3.2.5.1 標準曲線的繪制
分別對不同濃度的白樺脂醇標準溶液進樣,以吸光度(A)對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方程:A=0.0193C+0.0669(r=0.9994),結果表明白樺脂醇在6~34μg·m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見圖4。
3.2.5.2 體外釋放結果
由圖5可見脂質體溶液在12h累積釋放達64%,說明其與原料藥相比有一定的緩釋效果。

圖4 白樺脂醇在PBS(pH7.4)中的標準曲線

圖5 體外累積釋放曲線(n=3)
白樺脂醇作為一種天然抗腫瘤藥物,其靶向制劑擁有廣闊的開發前景。而脂質體是目前研究比較廣泛的微粒給藥系統,其制備方法有超聲分散法、薄膜分散法、乙醚注入法等[7]。本文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備白樺脂醇脂質體,粒徑小,質量佳,且簡便易行,重復性高,為白樺脂醇的靶向應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脂質體的包封率和穩定性與藥脂比有著直接關
系[6]。實驗通過單因素考察選定白樺脂醇質量、白樺脂醇與卵磷脂質量比、卵磷脂與膽固醇的質量比及PBS的pH值4個因素,以包封率為考察指標,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將工藝進一步優化,得到最佳處方為:白樺脂醇16mg,卵磷脂80mg,膽固醇35mg,PBS pH為7.0。由此制得的白樺脂醇脂質體在電鏡下觀察可見大小均一,形態圓整,且具有一定緩釋效果。為進一步觀察其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礎。
[1]韓世巖.四氫吠喃—苯混合溶劑法分離純化樺木醇[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5,25: 129-132
[2]Takator IM. Skin car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ame: JP, 2006327966[P]. 2006,12,07
[3]Eom S Y,Jung U S, Kim J H, et al. Cosmetic composition for decreasing wrinkles comprising betulin: KR, 2003067545[P]. 2003,08,14
[4]Kuznetsova S A,Kuznetsov B N, Lebedeva A B, et al. Capillary restorative agent: RU, 2276980[P]. 2006,05,27
[5]LiS Z, Zhang B. The chemistry of Z iz ip hus jujuba manages to study the general situation with the medicine[J]. Chi Trad it Herb Drugs (中草藥) ,1983, 14 (10) : 39-43
[6]黃展,谷繼偉.惡丙嗪脂質體的制備[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6,29(6):23-24
[7]胡艷秋,于蓮,胡俊華.肺靶向吡非尼酮脂質體的制備及體外釋藥性質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3):28-30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編號:8127401
韓雪冰(1986~)女,黑龍江七臺河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于蓮(1963~)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jdyulian@163.com。
R284
A
1008-0104(2015)01-0001-03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