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春瑩,閆冬梅
(1.佳木斯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學基礎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和意義①
麻春瑩1,閆冬梅2
(1.佳木斯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學基礎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研究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樣囊性癌血清中的表達。方法: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檢測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樣囊性癌血清中的含量。結果: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C-MET濃度明顯高于正常人,C-MET濃度與腺樣囊性癌的轉移和侵潤關系密切。腺樣囊性癌血清中HER-2的濃度明顯高于正常人,且HER-2的濃度腫瘤的轉移和侵潤密切相關。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IGF1R濃度均明顯高于正常人, 但其血清濃度含量與轉移和侵潤無相關。結論:C-MET、HER-2和IGF1R的聯合檢測為涎腺腺樣囊性癌的預后以前病程進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C-MET;HER-2;IGF1R;涎腺腺樣囊性癌
涎腺腺樣囊性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頜面部涎腺惡性腫瘤,它侵襲性強,易沿周圍神經擴散生長,可侵入血管,造成血行轉移,其轉移率高達40%,轉移部位以肺部最為常見[1]。具較高術后局部復發率,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現階段,涎腺腺樣囊性癌的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手術卻難以徹底根治[2],如何預防其術后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目前仍然是最大的挑戰。因此,尋找有效的腺樣囊性癌腫瘤標記物有著非凡的意義。研究顯示C-MET、HER-2和IGF1R的異常表達與多種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但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研究國內外少有報道,本研究旨在采用ELISA法檢測腺樣囊性癌血清中C-MET、HER-2和IGF1R的表達,通過探討C-MET、HER-2和IGF1R與腺樣囊性癌之間的關系,分析C-MET、HER-2和IGF1R在腺樣囊性癌血清中表達的相關性,以尋找治療與預防涎腺腺樣囊性癌術后復發和遠處轉移的有效腫瘤標記物,為臨床治療方法提供參考依據并給予指導。
1.1 研究對象
收集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附屬口腔醫院36例涎腺腺樣囊性癌血清標本(所有患者經病理,超聲、CT等多項目檢查確診),根據患者有無轉移和神經侵潤分為A組(無轉移和神經侵潤)19例,B組(有轉移和神經侵潤)17例。C組為健康受試者,10例。采集血清后-25°冰箱冷藏保存備用。
1.2 實驗試劑
C-MET、HER-2和IGF1R的ELISA試劑盒購于上海卡邁舒生物有限公司。
1.3 檢測方法
檢測過程嚴格參照試劑說明書,ELISA法于450nm波長下檢測樣品濃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不同組間的比較應用方差分析F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C-MET濃度均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且C-MET濃度隨著腺樣囊性癌的有轉移和神經侵潤而呈明顯上升趨勢(P<0.05)。見表1。
2.2 腺樣囊性癌組和正常組血清中HER-2的濃度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同時發現HER-2的濃度隨著腺樣囊性癌的有轉移和神經侵潤而呈顯著上升趨勢(P<0.05)。見表1。
2.3 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IGF1R濃度均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但各腺樣囊性癌組之間相比,血清IGF1R無明顯改變(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中C-MET、HER-2和IGF1R的表達
注:★與C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C-MET蛋白是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C-MET的信號傳導通路在細胞生長、血管的形成,上皮細胞間質轉化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異常激活的C-MET信號轉導通路與多種惡性腫瘤密切相關。近年來的各種研究表明C-MET在肺癌、卵巢癌、肝細胞癌、乳腺癌等腫瘤中均呈高表達狀態,并且與預后不良成高度正相關[3]。C-MET己被認為是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 尤其是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的關鍵分子。經臨床研究發現肝癌患者的血C-MET水平與正常對照組間存在著顯著差異,肝癌術后患者C-MET的峰值與術后早期并發癥呈正相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MET水平與肝癌切除術預后和復發密切相關,C-MET為陽性患者的生存率明顯下降。當C-MET升高時肝癌患者出現血管侵犯和肝內轉移的比例會隨之明顯升高,且C-MET陽性患者肝癌切除術后早期復發幾率也升高。這些都說明C-MET基因的異常表達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侵襲及轉移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的C-MET的含量與正常人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且隨著病情的轉移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與上述報道符合,這說明血清中的C-MET的含量對患者的病情進展和預后以及復發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作為早期診斷和術后復發的指標。原癌基因HER-2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它是1985年確認的v-erbB2相關的原癌基因,其蛋白表達于細胞膜,由胞漿區酪氨酸激酶、跨膜結合區和胞外結合區三部分組成,其胞外結合區在細胞的外環境中累聚,稱為Her-2/neu癌基因可溶產物,是一種公認的腫瘤標志物。通常HER-2只在胎兒期表達,成年人后也只在極少數的組織內呈低表達,而在許多惡性腫瘤細胞中卻呈高表達。它的主要功能是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后引起自身的磷酸化和激活酪氨酸激酶,從而啟動細胞內信號轉導機制,導致DNA的復制增加,促進細胞的增殖、浸潤和新生腫瘤血管的形成,抑制了細胞凋亡及機體免疫反應,從而細胞發生惡性轉化[4]。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的擴增,指出HER-2基因的擴增與腫瘤復發和預后較差密切相關,他認為HER-2是比腫瘤大小、激素受體等更具價值的預后判斷指標。有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ER-2陽性者預后明顯要差于HER-2陰性者,HER-2基因擴增為主要預后指標。目前,已經證實HER-2基因擴增或蛋白過表達是淋巴結轉移乳腺癌患者預后不佳的指標,HER-2過表達在腫瘤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的HER-2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組,而且在有、無轉移組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性,這表明血清中的HER-2的含量與有腺樣囊性癌是否轉移和預后復發有著直接的密切關系[5,6]。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系統(IGFS)是與胰島素高度同源的多膚生長因子[7],IGFS大多數生物學活性要靠IGF-1R的介導,IGF-1R是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一些細胞當中,IGF-1R可引起信號轉導,使轉錄活化蛋白(STAT)激活因子磷酸化而抑制細胞增殖和凋亡。IGF-1R表達持續增高是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發生的危險因子。此外,IGF-1R的信號轉導還可引起細胞惡性化以及細胞黏附性的改變[8]。本研究結果顯示,腺樣囊性癌患者血清中的IGF1R明顯要高于正常組含量,但是兩組腺樣囊性癌IGF1R濃度相比,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這表明血清中的IGF1R的含量與臨床癥狀無明顯相關性。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對腺樣囊性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C-MET、HER-2和IGF1R進行聯合的檢測和分析,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單一檢測一種蛋白在臨床上容易出現假陽性的可能,同時又可解決IGF1R對無轉移癌敏感度不夠等問題,對于腺樣囊性癌的臨床早期診斷,術后跟蹤治療以及復發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于世鳳. 口腔組織病理學(第 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297
[2]王潔,張艷寧.蛋白多糖阻抑:唾液腺腫瘤治療的新思路[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18(3):125-127
[3]PhilipPA,MahoneyMR,HolenKD,etal.Phase2studyofbevacizumabpluserlotinibinpatientswithadvancedhepatocellularcancer[J].Cancer,2012,118(9):2424-30
[4]王治寬,孟海燕,韓春,等.乳腺癌原發和轉移灶中ER、PR及HER-2的表達[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10):1026-1028
[5]魏善和,郭琪,王峰.聯合檢測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CA50、CEA的臨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1):40-41
[6]欒功一,王建杰,羅文哲.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橋蛋白及CA19-9蛋白表達及臨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5):114-115
[7]王蕾,楊連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Ⅰ)促生長作用的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10):10-12
[8]張偉,李軍,吳榮佩,等. 腎透明細胞癌組織IGF-I和IGF-IR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新醫學,2010,41(6):371-378
佳木斯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LM2014-001。
麻春瑩(1977~)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閆冬梅(1972~)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2640745598@qq.com。
R739.8
A
1008-0104(2015)01-0066-02
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