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俐
(淮安市淮安區兒童醫學中心,江蘇 淮安 223200)
頭孢西丁與阿奇霉素對哮喘患兒Mp抗體陽性及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①
郝 俐
(淮安市淮安區兒童醫學中心,江蘇 淮安 223200)
目的:探究使用頭孢西丁與阿奇霉素對哮喘患兒Mp抗體陽性及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01~2014-03來我院治療的哮喘患兒177例,以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89例和對照組88例。并對兩組病患進行藥物治療,其中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聯合頭孢西丁進行治療,對照組用頭孢西丁治療。記錄兩組病患治療前后的相關數據,并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為34.83%(31/89)、87.64%(78/8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0.45%(18/88)、67.05%(59/88)。并且觀察組在治療后Mp抗體陽性比例降低為7.87%(7/89),對照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顯著。另外觀察組嗜酸性粒細胞數及其他臨床特征緩解時間都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用阿奇霉素聯合頭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療兒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體陽性比例、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數具有重要意義。
頭孢西丁;阿奇霉素;哮喘;Mp抗體;嗜酸性粒細胞
支氣管哮喘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在兒童中較為多見[1]。兒童哮喘已經成為兒童中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嚴重地影響著兒童的健康問題。哮喘的發病原因多樣復雜,一般認為在兒童時期是由病毒、細菌感染引發。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對哮喘疾病的不斷認識及研究,發現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與引發哮喘有重要聯系[2]。鑒于此,本文通過對比頭孢西丁聯合阿奇霉素與單用頭孢西丁治療哮喘的效果,得到一些結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01~2014-03來我院治療的哮喘患兒177例。包括男93例,女84例,年齡2~15歲,平均(7.4±1.4)歲。以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89例和對照組88例。其中觀察組男47例,年齡3~15歲,平均(7.6±1.3)歲。女42例,年齡3~13歲,平均(6.9±1.2)歲。對照組男46例,年齡4~15歲,平均(7.8±1.5)歲。女42例,年齡2~14歲,平均(6.6±1.3)歲。兩組病患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①觀察組:在靜脈注射阿奇霉素,1次/d,0.5g/次,連用3d。對照組:在靜脈注射頭孢西丁,1次/12h,2.0g/次。兩組療程均為2周。治療后觀察兩組病患相關癥狀和體征,記錄有效數據。②兩組在治療前后均進行Mp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分別采集靜脈血3mL分離血清并用被動凝結法測抗體。根據Mp細胞膜使用致敏人工明膠粒子制造,易于人體血清中的Mp抗體發生凝集反應,得到判斷方法:當反應圖像為(-)判定為陰性;反應圖像為(±)判定為若陽性;反應圖像為(+)或(++)判定為陽性。③兩組在治療后檢測嗜酸性粒細胞數。同樣采集靜脈血1mL注入EDTA-K2抗凝管作嗜酸性粒細胞計數。
1.3 療效評價[3]
顯效:治療后Mp抗體呈陰性,癥狀、體征、嗜酸性粒細胞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Mp抗體呈陰性或弱陽性,癥狀、體征、嗜酸性粒細胞等有所好轉。無效:治療后Mp抗體呈陽性,癥狀、體征、嗜酸性粒細胞無恢復跡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個組別不同藥物治療后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個組別不同藥物治療后療效對比(例,%)
2.2 兩個組別不同治療術式治療前后Mp抗體陽性比例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Mp抗體陽性比例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Mp抗體陽性比例較對照組明顯更低。而觀察組Mp抗體陰性比例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個組別不同治療術式治療前后Mp抗體陽性比例對比(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兩個組別不同治療術式治療后嗜酸性粒細胞數及臨床特征緩解時間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較對照組明顯更低。在臨床特征緩解時間中,觀察組退熱時間、住院天數及肺部口羅音消失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個組別不同治療術式治療后嗜酸性粒細胞數及臨床特征緩解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阿奇霉素屬于脂類抗生素,它的作用機制是通過50s核蛋白體亞單位結合從而發揮抑制細菌蛋白合成的功能。這樣明顯增強了其對格蘭陰性菌的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在進入體內后,即被巨噬細胞所攝取,同時將活性藥物攜帶至感染處不斷釋放,抑制菌類作用[4]。阿奇霉素在具有在肺組織中濃度高、作用時間持久,半衰期長、代謝少、對肝腎等器官無傷害等多層優勢,所以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哮喘。而頭孢西丁是屬于頭孢類抗菌藥,對大腸桿菌、肺炎桿菌以及鏈球菌都有較好的抑制效果。但是使用頭孢西丁副作用多,較為顯著的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以及引起腎功能衰弱、消化系統異常等。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使用阿奇霉素治療哮喘更有針對性,效果更顯著。并且觀察組在治療后Mp抗體陽性比例及嗜酸性粒細胞數降低較對照組降低幅度更大,效果甚優。說明單用頭孢西丁治療效果不佳,而阿奇霉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Mp抗體數量,減少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從而治愈哮喘。源于兒童哮喘因素多樣,發病機制復雜,如個體特異性體質因素、致病因素,促成因素以及感染等。研究發現Mp可能通過破壞免疫系統,刺激變態反應的敏感性,加大誘發哮喘概率。所以筆者認為阿奇霉素在還原免疫功能的同時就能有效清除Mp抗體,抑制細菌作用。而嗜酸性粒細胞也是引起哮喘的重要因素,在T淋巴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嗜酸性粒細胞脫顆粒,然后釋放嗜酸性粒細胞堿性蛋白、嗜酸性神經毒素等毒素蛋白,致使嗜酸性粒細胞在氣道黏膜內聚集后激活致使氣道炎癥反應的發生[5]。它會使組織受損,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以及血小板凝集等顯著的炎癥反應,從而誘發哮喘。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療后,能有效提高臨床效率,且對嗜酸性粒細胞有高效抑制作用。綜上所述,使用阿奇霉素聯合頭孢西丁治療哮喘患兒的效果明顯,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薦。
[1]王王君,王賽,陳玉娟,等.支氣管哮喘不同炎癥表型中生物標志物意義研究概述[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01(07):1325-1329
[2]項素素,蔡麗.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哮喘發作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5):1090-1091,1111
[3]何添標,黃祥亞.左氧氟沙星與頭孢呋辛聯合阿奇霉素治療青年非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1):3484-3485
[4]袁濤,劉鋮.頭孢西丁鈉致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一例[J].中國醫藥,2014,09(1):36
[5]呂靜,劉娟娟,閆國富,等.頭孢西丁致大皰性類天皰瘡一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02):145
郝俐(1983~)女,江蘇淮安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內科。
R562.2+
B
1008-0104(2015)01-0110-02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