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蘭,王 晶,梁闊鵬,楊 青,鄭春梅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
利用超聲造影鑒別膽囊息肉樣病變①
黃雪蘭1,王 晶2,梁闊鵬1,楊 青1,鄭春梅1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
目的: 利用超聲造影,探討膽囊息肉樣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方法:回顧性的分析我院行常規超聲檢查提示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患者,并行超聲造影檢查,分析其超聲造影表現。結果:良性及惡性病變的超聲造影檢查表現對比,膽囊癌組超聲造影的達峰時間要晚(P<0.05),惡性病變的退出時間要早于良性病變(P<0.01)。結論:超聲造影有助于膽囊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對診斷膽囊癌的診斷有很高的價值。
超聲造影;膽囊;息肉樣病變
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PLG)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PLG可分為非腫瘤性的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癥等,腫瘤性的腺瘤、脂肪瘤、膽囊癌等,由于腺瘤、腺瘤樣增生及腺肌增生癥均有癌變可能,早期診斷對治療及預后均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1,2]已成為膽囊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應用較為常規的影像學技術,雖然膽囊息肉樣病變在超聲圖像上有相應特征,但對不同病理類型、形態類似的病變缺乏特異性,常規超聲檢查在其鑒別診斷上仍較難,其對膽囊癌診斷的符合率達70%~82%,但對診斷早期膽囊癌正確率較低,僅為23%。膽囊癌預后較差,早期診治極為重要。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2-06~2013-12就診于我院的常規超聲檢查提示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均行超聲造影檢查術后均取得病理結果。
1.2 儀器
本研究使用的超聲儀器為美國GE公司的LOGIQ9彩超儀,4C造影探頭,頻率2~4MHz。應用聲學定量TIC分析軟件。
1.3 造影條件及方法
啟動超聲造影模式,選用MI為0.06的低MI實時超聲造影條件,為避免感興趣區域(Regionofinterest,ROI)偏移,采用實時雙幅模式,一側為灰階圖像,另一側為造影圖像;選擇能同時顯示膽囊壁、膽囊病灶及部分正常肝組織的切面,以利于對照分析,因膽囊病變小可采用局部放大功能觀察內部及基底部細微過程及特征。當病灶顯示最佳時,啟動計時器的同時經肘靜脈團注UCA之后快速推注0.9%氯化鈉溶液5mL,連續實時觀察病灶的造影增強過程3~5min,于延遲期全肝掃查了解有無浸潤或肝內轉移,儲存圖像并記錄,檢查結束后由3名經驗豐富的超聲醫師重復播放造影過程進行分析判斷。
1.4 統計學方法
大多數(n=62,97%)的膽囊病變在術后通過病理檢查確定,另外2例(3%)通過手術確診。最終診斷包括膽囊癌17例,膽固醇性息肉21例,腺瘤7例,腺肌瘤病5例,慢性膽囊炎10例,膽泥4例。
本研究表明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有顯著的差異,超聲造影增強時間的差異主要表現(表1):病人的年齡、病變的數量、病變的大小及病變的位置(P<0.05)。惡性病變更常見于老年人、單發病變、病變直徑大于3cm、病變浸潤全膽囊。在形態學上,惡性病變更常見于厚壁型和團塊型(P<0.01)。

表1 膽囊癌與膽囊良性病灶超聲造影增強時間比較±s,sec)

表2 膽囊癌與膽囊良性病灶血管形態比較(例)

表3 膽囊癌與膽囊良性病灶UCA分布情況比較(例)
與良性組相比(表1~3),膽囊癌組超聲造影的達峰時間要晚(P<0.05),消退時間要早于良性病變(P<0.01);在動脈相期間,惡性病變的血管形態常常表現樹枝型和短線型,而良性病變則更多表現為點狀型,除此之外,兩種病變的增強水平也有明顯差異;良性病變常常表現為均勻增強,而惡性病變則多表現為不均勻增強(P<0.01)。
膽囊癌發病率占消化道腫瘤居第4位,死亡率居其第5位[3],膽囊癌惡性度高,預后較差,早期診治極為重要。常規超聲檢查是膽囊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在臨床上己廣泛應用,但對早期膽囊癌診斷率較低,與膽囊良性病變難以區分,這可能與其二者形態類似有關[4]。超聲造影是近年來影像學研究的熱點,它可以實時觀察病灶的增強模式及血流灌注情況等進行相關分析,對病灶性質做出診斷。
超聲造影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肝臟、膽囊、胰腺、腎臟等器官腫瘤的診斷,但是應用于診斷膽囊疾病目前仍存在爭論。Inoue等研究認為:膽囊超聲造影的血管模式可是只是反映了病灶的大小,對于診斷膽囊疾病的價值有限[5]。Kato等研究認為膽固醇性息肉與膽囊息肉樣癌行超聲造影檢查無論是在增強模式還是增強持續時間方面都沒有區別[6]。在另一方面,Numata等建議將膽囊超聲造影中腫瘤的高增強及血管形態迂曲作為診斷膽管癌的標準,并且其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率分別為75%、100%、91%,作者最后總結認為:評估膽囊造影中病變的血管形態可能有助于將膽囊癌與其他膽囊息肉樣病變的鑒別診斷[7]。Hattori等研究發現:如果將彌漫型和分支型腫瘤血管作為惡性的指征,則其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100%、76.9%、84.5%[8]。Tusji等研究表明表現為樹枝狀的腫瘤血管可能是膽囊惡性疾病的特征[9]。
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造影成像對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有意義的參數,以期提高早期鑒別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準確率;探討造影參數及造影表現與膽囊惡性病變的相關性,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及評估預后提供重要信息。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大多數的膽囊癌(88.2%)和膽囊良性疾病(78.7%)表現為動脈相上的高增強,因此,動脈相上的高增強和靜脈相上的退出不能作為判定病變為膽囊癌的線索。另一方面,所有的膽囊癌病人和87.2%的良性膽囊病變病人表現為靜脈相上的低增強,因此,靜脈相上的低增強也不能作為鑒別膽囊良惡性病變的標準,雖然這一點被用來鑒別肝臟的惡性腫瘤[10]。
超聲檢查以其用時短、無輻射、方便快捷、可重復性強等優點得到臨床檢查的普遍認可,而超聲造影檢查近幾年也逐步走向規范化的軌道,更好的服務臨床的同時,減少患者的痛苦。
[1]包曉媛,梁闊鵬,盧曉瀟,等.剖腹產后宮頸妊娠的超聲診斷及介入治療[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2):67
[2]馬小明,黃雪蘭,李丹,等.超聲三維成像技術與X線鉬靶在乳腺腫塊診斷的對比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2):55
[3]PiscagliaF,NolsoeC,DietrichCF,etal.TheEFSUMB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sontheClinicalPracticeof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update2011onnon-hepaticapplications[J].UltraschallMed,2012,33(1):33-59
[4]JemalA,SiegelR,WardE,etal.Cancerstatistics[J].CACancerJClin,2006,56(2):106-130
[5]PandeyM,SoodBP,ShuklaRC,etal.Carcinomaofthegallbladder:roleofsonographyindiagnosisandstaging[J].JClinUltrasound,2000,28(5):227-232
[6]InoueT,KitanoM,KudoM,etal.Diagnosisofgallbladderdiseasesbycontrast-enhancedphase-inversionharmonicultrasonography[J].UltrasoundMedBiol,2007,33(3):353-361
[7]KatoT,TsukamotoY,NaitohY,etal.Ultrasonographicangiographyingallbladderdiseases[J].ActaRadiol,1994,35(6): 606-613
[8]NumataK,OkaH,MorimotoM,etal.Differentialdiagnosisofgallbladderdiseaseswithcontrast-enhancedharmonicgrayscaleultrasonography[J].JUltrasoundMed,2007,26(6):763-774
[9]HattoriM,InuiK,YoshinoJ,etal.Usefulnessof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in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polypoidgallbladderlesions[J].NihonShokakibyoGakkaiZasshi,2007,104(6): 790-798
[10]TsujiS,SofuniA,MoriyasuF,etal.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inthediagnosisofgallbladderdisease[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2,59(114): 336-40
黑龍江省衛生廳科研課題,編號:2013244。
黃雪蘭(1971~)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主任醫師。
鄭春梅(1966~)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學士,主任醫師。E-mail:liangkuopeng@sina.com。
R
B
1008-0104(2015)02-0031-02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