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吉,董淑欣,劉文娟,張淑萍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四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①
吳成吉,董淑欣,劉文娟,張淑萍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四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8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及治療組40例,對照組用銀杏達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丁苯肽0.2g,每日3次口服,治療周期均為兩周,治療前及治療14d時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NIHSS) 評分。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5.00%(34/40);對照組有效率65.79%(25/38),兩組療效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治療神經功能改善,治療組療效更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與單用銀杏達莫相比療效更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丁苯肽;銀杏達莫;腦梗死
腦梗死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發生軟化壞死,形成硬死灶,導致腦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病癥。由于近年來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其發病率及致殘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本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探討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在腦梗死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04~2014-02就診與我院的78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56~75歲,平均(67.2±5.6)歲;治療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54~76歲,平均(66.7±5.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等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銀杏達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1次/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丁苯肽0.2g口服,3次/d,治療周期均為兩周。治療期間常規抗凝治療,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并給予必要的對癥支持治療。
1.3 療效判定
依據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1]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惡化共5級。其中總有效= 基本痊愈+ 顯著進步+ 進步。在治療前及治療14d時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所有實驗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對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對計量資料用t檢驗,取α=0.05作為有效區間。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34例,有效率85.00%;對照組有效25例,有效率65.79%,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兩組患者經治療神經功能改善治療組療效較之對照組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
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臨床可表現為失語、步態不穩、癱瘓、感覺減退、腦疝、昏迷等。盡早恢復缺血半暗帶血液供應、阻止血栓形成是目前急性腦梗死治療的關鍵之一[2,3],由于溶栓治療受時間窗的限制,使得神經保護治療尤為重要。丁苯肽能夠解除血管痙攣、升高PGI2/TXA2 比值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繼而阻止血栓形成與擴大,改善循環狀態進而使梗塞面積縮小,最大程度地恢復神經功能。此外還可作用于線粒體維持線粒體能量與代謝,逆轉由缺血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傷[4,5]。其應用于腦梗死患者可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帶細胞,進一步縮小梗塞面積,且能重建缺血區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線粒體及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程度、減輕腦水腫、保護并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6]。銀杏達莫是銀杏葉提取物與雙嘧達莫制成的復合制劑,為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主流藥物之一,其主要成分銀杏黃酮可擴張腦血管、改善腦供血不足,雙向調節血管張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還可清除自由基,減輕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從而有效減少自由基造成神經細胞凋亡[7]。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還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腦梗死周邊組織血流量[8,9]。雙嘧達莫通過抑制cAMP轉化為AMP,減少血栓素A2的形成,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0],起到顯著抗血栓形成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狀況均有改善,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與單用銀杏達莫相比療效更顯著。綜上所述,丁苯肽聯合銀杏達莫用于腦梗死患者的治療其療效和預后更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齊宇,樸松鶴.外科減壓術治療大面積小腦梗死4例[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0,33(3):111
[3]王鳳玲,侯玉玲,程瑤,等.老年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血脂指標的關系[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4):115
[4]王錦華,韓威威,陳強,等.丁苯肽改善大面積腦梗死患者軟腦膜側支循環代償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4,26(6):732-733
[5]潘登,譚軍. 亞低溫聯合丁苯肽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4):16-18
[6]魏微,張微微,王娟,等. 丁苯肽對慢性低灌注大鼠血-腦脊液屏障保護作用的研究[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0,(5)5:335-337
[7]時黛,李雪梅,楊娟, 等. 銀杏達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關于MDA、SOD的臨床觀察[J]. 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6):84-85
[8]周于祿,曾嶸. 銀杏葉提取物對華法林人體內抗凝血功能和血藥濃度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雜志,2011,36(16):2290-2293
[9]王如科,孫源源, 韓建一,等. 銀杏葉提取物對過氧化氫刺激下的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6):5038-5041
[10]王潛. 抗血小板藥物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進展[J]. 慢性病學雜志,2014,15(1):63-65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C201242。
吳成吉(1977~)男,黑龍江密山人,碩士,主治醫師。
張淑萍(1969~)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blcldxn@163.com。
R
B
1008-0104(2015)02-0033-01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