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麗
(大同市第二醫院血液凈化科,山西 大同 037006)
應用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治療38例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狀的效果觀察①
宋曉麗
(大同市第二醫院血液凈化科,山西 大同 037006)
目的:探討針對尿毒癥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臨床治療對患者皮膚瘙癢的改善情況。方法:選取本院2012-04~2014-04收治的尿毒癥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存在皮膚瘙癢的臨床表現,針對全部患者均應用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的聯合治療方法。結果:本組患者經治療后瘙癢癥狀評分、甲狀旁腺激素與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顯著好于治療前,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伴隨治療時間延長其改善效果更為顯著。結論:針對尿毒癥患者開展血液透析與血流灌流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同時明顯降低皮膚瘙癢癥狀,具有確切的應用價值。
尿毒癥;皮膚瘙癢;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尿毒癥是臨床中危害程度較高的疾病之一,多數腎功能障礙病例均會由于皮膚干燥以及機體高鈣磷沉積而引發皮膚瘙癢表現[1]。當前尿毒癥治療主要以血液透析為主,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主要的惡心嘔吐等癥狀緩解,但是很多并發癥卻很難消除,其中以皮膚瘙癢最為常見。出現該種癥狀后會影響病患的正常生活,嚴重危害到日常活動、睡眠質量與心理狀態,甚至會引起患者血壓波動等現象[2~3]。目前,臨床針對并發表現患者多應用鎮靜類藥物與中藥外洗等方式緩解癥狀程度,但并無法取得根治效果。本研究針對部分尿毒癥病例在血液透析的同時開展血液灌流,旨在有效避免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38例尿毒癥患者均為本院2012-04~2014-04所收治,所有患者既往均存在持續性血液透析治療史,并且伴有皮膚瘙癢的臨床表現。本組樣本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41.7±5.4)歲,平均透析時間(2.4±0.3)年。原發病為糖尿病腎病者10例,慢性腎小球腎炎者14例,高血壓腎病者7例,間質性腎炎7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均采用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聯合治療方式。應用日機裝DBB-27透析機與旭華成15L透析器給予血液透析,選擇珠海健帆公司生產的HA130樹脂型灌流器開展血液灌流。單純血液透析選用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單次治療時間為4h。聯合治療開展前首先將透析器與灌流器進行串聯,應用40mg肝素與2000mL生理鹽水混合而成的低濃度肝素鹽水完成管路沖洗,流量速度為100mL/min。然后再應用100mg肝素與500mL混合而成的高濃度溶液再次進行管路沖洗,流量速度為50mL/min。肝素鹽水沖洗完畢后單純應用500mL生理鹽水進行管路沖洗。血液透析持續2h后,觀察血灌器是否飽和,然后采用空氣將灌流器完成回血,將灌流器取下并繼續透析治療2h。本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均為每周2次單純血液透析,每周1次血液透析與血流灌注聯合治療。開展聯合治療時保持血流量為200mL/min。
1.3 觀察指標[4]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4周與治療結束后對本組樣本開展皮膚瘙癢評分,通過病患臨床癥狀表現觀察,依據癥狀部位、發作次數以及癥狀程度三方面給予積分。其中,癥狀表現部位為1處者計1分,部位為局限性多處者計2分,全身多處者為3分;沒發作1次且時間在10min以上者計1分,發作時間在10min以下且連續4次者計1分,發作次數最高計分為5分;瘙癢但無搔抓計1分,瘙癢但皮膚無破損計2分,持續瘙癢計3分,皮膚破損計4分,坐立難安者計5分。癥狀評分總分為26分,分數越高表現癥狀越嚴重。同期針對病例開展血β2微球蛋白與甲狀旁腺激素的臨床檢測,依據指標表現評定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2.1 本組患者治療期間的癥狀評分結果
本組患者經治療后瘙癢癥狀評分均顯著好于治療前,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伴隨治療時間延長其評分降低效果更為顯著,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治療期間的癥狀評分結果±s,分)
2.2 本組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檢驗結果
本組患者經治療后甲狀旁腺激素與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伴隨治療時間增加兩項指標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見表2。

表2 本組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檢驗結果±s)
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日趨嚴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發病人數逐漸增加,使得繼發腎功能障礙的病例不斷提高,而伴隨出現尿毒癥等嚴重繼發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當前臨床醫師針對尿毒癥患者多以血液透析方式開展治療,通過臨床施治后大量病患均會伴隨較為嚴重的皮膚瘙癢癥狀,有研究顯示,50%~70%左右的尿毒癥患者在長期進行血液透析后都會出現皮膚瘙癢現象,而長期單純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癥狀者高達60%~90%[5],這不但影響到臨床治療的持續開展,也會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使得該并發癥問題成為臨床面臨的主要課題之一。部分研究報道表示皮膚瘙癢并發癥主要由于病患血液中中大分子物質沉積增加而引發[6],同時血磷水平與皮膚表面鈣鹽沉積也存在密切關聯。血液透析應用彌散原理清除小分子尿毒癥毒素,而甲狀旁腺激素與β2微球蛋白屬中大分子,普通血液透析方法不能清除。血液灌流是應用吸附劑清除體內內源性和外源性毒素,包括中大分子和蛋白質結合類毒素,故對甲狀旁腺激素與β2微球蛋白有良好的清除作用[7]。
為進一步減輕病患不良癥狀的影響程度,本次研究針對38例患者在開展血液透析的同時聯合應用血液灌流,通過灌流器與中性大孔樹脂吸附劑來進一步提高治療過程中的吸附速度與容量,確保大中分子毒素清除率的提高。本組患者經過臨床聯合治療措施后,其甲狀旁腺激素與血β微球蛋白水平獲得顯著改善,而伴隨治療時間的增加其指標改善效果更為明顯。證實聯合應用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可明確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不但保證了病情緩解也能夠抑制皮膚瘙癢癥狀的發生。同時,研究針對患者開展皮膚瘙癢癥狀評分,結果表現患者治療2周時瘙癢癥狀評分為(19.6±2.0)分,治療4周為(18.7±1.8)分,治療結束后癥狀評分為(15.7±1.3)分,與治療前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并且伴隨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癥狀評分明顯減少,進一步證實聯合治療對瘙癢癥狀改善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尿毒癥患者開展血液透析與血流灌流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同時明顯降低皮膚瘙癢癥狀,具有確切的應用價值。
[1]張建朋,胡青,林京蓮,等.口服加巴噴丁與血液透析聯合血流灌流治療血透皮膚瘙癢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4,19(2):168-169
[2]趙晉瑞,劉成象.尿毒癥血液透析病人皮膚瘙癢影響因素的循證護理[J].護理研究(下旬版),2008,(10):2752-2754
[3]李吉河,崔巖,孫薇,等.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與血液透析濾過對終末期腎衰中分子水平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8,31(4):74-75
[4]朱穎玲,王毅,周麗娜,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尿毒癥合并皮膚瘙癢癥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4,21(4):401-402
[5]呂薇.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皮膚搔癢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0,33(1):93
[6]劉霞.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0,(8):11-12
[7]金順今.血液透析與灌流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護理[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0,33(5):112-113
宋曉麗(1972~)女,山西大同人,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尿毒癥血液透析方面。
R
B
1008-0104(2015)02-0148-02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