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昱等
摘 要:轉向系統是汽車底盤的重要系統之一,其中轉向管柱是轉向系統的重要部件,使駕駛員作用在轉向盤上的力矩通過管柱、轉向機、轉向橫拉桿等部件轉化為車輪的運動,實現車輛轉向的目的。目前轉向管柱的主要形式有液壓助力、電動助力。文章主要介紹轉向系統中的轉向管柱開發策略,根據不同車型特點,提出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轉向系統;轉向管柱;液壓助力;電動助力
前言
轉向管柱是車輛轉向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駕駛員作用在方向盤上的扭矩,使方向盤的轉動通過轉向管柱及轉向機、橫拉桿、萬向節等部件轉化為車輪轉動,實現車輛轉向。隨著安全性的要求逐步提升,轉向管柱還要承擔二次碰撞中潰縮和能量吸收作用,以保護乘員的安全。文章主要介紹轉向系統中的轉向管柱開發策略,提出了轉向管柱特點及應注意的事項。
1 轉向管柱開發的方向
現代轉向管柱集功能與節能環保為一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動助力轉向EPS日趨成熟,分為轉向管柱式電動助力、齒輪軸式電動助力及齒條軸式電動助力。其中帶有助力電機的轉向管柱式電動轉向模式己經被逐步應用,該種方式是將助力電機安裝在轉向管柱上,電機的助力和駕駛員操縱力矩通過中間軸作用在轉向機小齒上。其最大優點是電機、ECU、減速機構等都安裝在駕駛艙內,部件的工作環境較好。但由于所有助力都將通過轉向管柱傳遞到轉向小齒輪和齒條上,轉向管柱自身的受力較大,導致其助力的大小受到限制。
2 轉向管柱的功能特征
在確定開發方向采用機械式轉向管柱后,需要確定管柱需實現的功能。逆向設計不但可以減短開發周期,而且可以借鑒一些成熟的經驗。所以根據車型轉向管柱布置硬點,通過借鑒市場上己有的成熟的結構進行開發。在管柱開發中,針對多款競爭車型的產品進行樣件分析,給出了分析報告,以全面了解轉向管柱所應具有的功能(如表1所示)。
對標桿車型管柱對比分析,調節方式有手動調節和電動調節。電動調節開發周期長,費用高。軸向調節范圍多在±25mm范圍,角度調節在±30mm范圍。中間軸多采用可滑動式,部分中間軸增加緩沖聯軸節等阻尼元件以提升NVH性能。通過分析結果,整車布置要求以及整車競爭策略,制定出轉向管柱產品的結構特征表(如表2所示)。
另外,針對SUV車型,由于其車身結構分承載式和非承載式兩種,對轉向管柱結構要求來說也有差異。圖1為某非承載式SUV在滿載情況下在各種路況車身車架之間運動數據。
3 轉向管柱性能要求
轉向管柱結構及特征定義完成后,隨后對管柱的具體性能進行確定。性能確定是保證產品在整車操穩性、耐久性、NVH以及整車碰撞等試驗中滿足要求的重要保證。我國現行標準QC/T 649-2000以及QC/T 647-2000對轉向傳動軸和萬向節的性能要求進行了定義。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生產企業及整車廠幾乎都制定了自己的標準,對管柱的性能方面要求如表3所示。
4 轉向管柱的潰縮性能
隨著車輛技術進步和高速公路的發展,對車輛安全及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GB 11557-2011中4.1及4.2要求執行。幾種常見的管柱的潰縮吸能結構樣式如圖2。根據GB 11557-2011 《防止汽車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的規定》分析,管柱對乘員保護可分為潰縮和吸能兩部分。在發生正面碰撞時,為減小管柱向后向上移動,管柱必須有良好的潰縮功能。
5 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轉向管柱開發過程進行討論,指出了管柱開發的方向、功能特征、性能要求以及潰縮吸能要求,希望文章能對其它車輛轉向管柱的開發提供一些借鑒。當然對于開發工作,這些只是開始,對于整個轉向系統乃至與整車的協調性,后期還要進行詳細的評審及各種臺架試驗及整車試驗驗證,并最終確定結構狀態。
參考文獻
[1]GB 11557-2011.防止汽車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的規定[S].
[2]劉惟信.汽車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7.
[3]鄧飛.汽車轉向管柱總成標準的分析研究[J].汽車與船舶,2008(4).
[4]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
作者簡介:賈昱,工作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本科學歷,中級工程師,從事項目管理及底盤系統設計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