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兵
X線及CT對肺結核診斷價值研究
王家兵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第四人民醫院放射科,蘇州 215231)
目的:分析X線及CT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肺結核痰檢陽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單行X線檢查,14例單行CT檢查,17例聯合X線和CT檢查,以上不同檢查方法的患者分別對應組1、組2、組3。比較3組的影像學診斷結果。結果:組1診斷正確19例,正確率為63.33%;組2診斷正確12例,正確率為85.71%;組3診斷正確17例,正確率為100%。組1分別與組2、組3的比較以及組2與組3的比較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組1確診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學結果可見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其余11例未能明確病灶,并發現15個空洞。組2確診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并發現空洞12個,支氣管傳播灶10例,鈣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連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氣腫4例,肺大泡3例。組3確診的17例患者同樣存在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其中發現空洞15個,支氣管傳播灶12例,鈣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連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氣腫5例,肺大泡2例。且組1可見病灶均分布在肺上葉和下葉,且未能明確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組2和組3均檢出了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等區域的病灶。結論:肺結核單純采用X線檢查會存在較高的漏診率,確診率明顯低于單純CT檢查和X線、CT聯合檢查,且不能較好地檢出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等部位的病灶,對少量積液不敏感;而單純CT檢查仍會存在一定漏診情況,確診率不及X線、CT聯合檢查。因此,X線、CT聯合檢查肺結核的確診率和臨床診斷價值更高。
肺結核;X線;CT;診斷價值
肺結核是臨床常見且死亡率較高的結核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持續低熱、夜間盜汗、乏力、消化不良、月經失調等[1]。我國肺結核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臨床主要采用痰檢、X線檢查進行診斷,其中痰檢在肺結核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但操作復雜且時間較長,且部分痰檢陰性患者容易被漏診、誤診;而X線檢查操作簡單、迅速,是臨床最常用診斷手段,但其影像學結果不能盡如人意[2]。隨著CT技術的不斷進步,CT檢查在肺結核臨床診斷中得到應用,并表現出了一定優勢。本研究回顧了61例痰檢陽性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采用不同影像學手段的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以探析X線及CT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肺結核痰檢陽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單行X線檢查,14例單行CT檢查,17例聯合X線和CT檢查,以上不同檢查方法的患者分別對應組1、組2、組3。61例患者年齡19歲至81歲,平均41歲,患者臨床癥狀如下:患者午后持續低熱,體溫在37.6℃-38.7℃之間,咳嗽伴痰血且咳嗽時間均不低于20d;20例患者伴支氣管結核,10例患者呼吸困難,6例患者有多發性關節痛等全身性過敏反應。其中,組1患者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1.8-6年,平均(3.7±1.2)年;組2患者有男性9例,女性5例,病程2-5.8年,平均(3.3±1.3)年;組3患者有男性12例,女性5例,病程1.9-6年,平均(3.5±1.5)年。三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和研究方法
組1單行X線檢查,組2單行CT檢查,組3聯合X線和CT檢查。三組所涉及儀器設備及其相關參數如下:X線機為東軟X機,最大輸出電流500mA,最大輸出功率50kV,攝影曝光時間2.0ms-6300ms,透視曝光時間0-5min或0-10min,最大X射線劑量50mR/ min;CT機型號東軟CT-300016排螺旋CT,掃描時間1s,最短掃描時間0.8s,重建時間1s,密度分辨率3mm,電壓120kV,電流200mA。
行X線檢查時,患者暴露患側攝片,如果患者雙肺均存在病灶則取右側位攝片。
行CT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肺底區域,部分需檢查縱隔淋巴結情況的則進行增強掃描,所用造影劑為優維顯,使用劑量為370mg/ml。
掃描結束后,安排3位醫生分析患者的X線和CT影像學結果,并進行統計,比較3組的影像學診斷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統一以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以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確診情況
組1診斷正確19例,正確率為63.33%;組2診斷正確12例,正確率為85.71%;組3診斷正確17例,正確率為100%。組1分別與組2、組3的比較以及組2與組3的比較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三組比較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診斷正確率比較
2.2 掃描結果
組1確診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學結果可見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其中11例為支氣管播放灶,5例可見鈣化灶,6例見胸膜肥厚粘連,胸水7例,其余11例未能明確病灶,并發現15個空洞。
組2確診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其中發現空洞12個,支氣管傳播灶10例,鈣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連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氣腫4例,肺大泡3例。
組3確診的17例患者同樣存在明顯的肺結核病灶,其中發現空洞15個,支氣管傳播灶12例,鈣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連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氣腫5例,肺大泡2例。
且組1可見病灶均分布在肺上葉和下葉,且未能明確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組2和組3均檢出了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等區域的病灶。
肺結核是結核桿菌引起的、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的慢性肺部感染疾病,其病灶多出現在肺上葉尖后段、肺下葉背段,且病灶容易發展為空洞,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無效可發展為散播病灶或持續性排菌源,增加臨床治療的困難[3]。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控制肺結核病情、預防肺結核傳播有積極意義。
臨床中,痰檢、X線檢查、CT檢查等都是常見檢查診斷手段,但是痰檢操作時間長,不利于盡早診斷和治療。而X線檢查操作簡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無法處理重疊的胸部組織結構,重疊部分的影像密度分辨率較差,且對于部分隱蔽的病灶部位如心影后病灶等以及分辨率較低的病灶如少量積液、肺氣腫、縱隔淋巴結等均難以顯示,極大影響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全面性[4]。如在本研究中,采用單純X線檢查的患者中有11例未能明確病灶,占比36.67%,且其顯示的病灶分布主要分布在肺上、下葉等較為明顯的區域,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的病灶分布并不明確??梢奨線檢查的結果并不甚理想。與X線檢查相比,CT檢查不僅具有較高的分辨率,還可處理好組織結構重合問題,即實現無組織重合,并能夠顯示整個肺部的結構及其周邊組織結構的影像;在積液診斷分辨上,只要患者取了最佳體位(一般為側臥位),CT檢查可將15ml-20ml之間的少量胸腔積液準確檢出,且能夠明晰地顯示縱膈盤區、心影后區、肺尖區等隱秘區域的病灶[5]。在本研究中,單純采用CT檢查的肺結核確診率可達85.71%,顯著高于X線檢查;而CT檢查和X線檢查的確診率可達100%,可見CT檢查在肺結核檢查中具有X線檢查無法比擬的優勢。
綜上所述,肺結核單純采用X線檢查會存在較高的漏診率,確診率明顯低于單純CT檢查和X線、CT聯合檢查,且不能較好地檢出心影后區、縱膈旁區、肺尖區等部位的病灶,對少量積液不敏感;而單純CT檢查仍會存在一定漏診情況,確診率不及X線、CT聯合檢查。因此X線、CT聯合檢查肺結核的確診率和臨床診斷價值更高。
[1]劉振河.CT聯合X線檢查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161.
[2]曾建國,程壽林,周嬋.X線平片與CT掃描診斷肺結核對比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4):521.
[3]王俊.肺結核患者CT及X線影像學診斷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4):3098.
[4]許家華.胸部X線與螺旋CT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對比[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6):98.
[5]張志華.CT影像與X線影像對肺結核療程判定及診斷的對比分析[J].醫藥前沿,2012,2(9):211.
R521;R44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6.20
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