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浩 張 廣
(葫蘆島鑫達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葫蘆島 125100)
廠拌冷再生瀝青路面再生施工分析與探討
孫 浩 張 廣
(葫蘆島鑫達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葫蘆島 125100)
本文針對G306國道葫蘆島市建昌縣段改造工程,對瀝青路面再生施工,進行了分析,分別介紹了技術特點、適用條件、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為廣大施工、監理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冷再生 施工分析 質量管理 檢查驗收
將回收原路面材料運至拌合場,經破碎,篩分后,按照一定比例與新集料、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活性填料、水進行常溫拌合,常溫鋪筑形成路面結構層的瀝青路面,G306國道建昌縣段全長48.497Km,設計速度為80km/h.本工程面層結構為6cm廠拌冷再生瀝青混凝土下面層+3cm瀝青混凝土上面層。本文著重分析廠拌冷再生瀝青混凝土的技術特點、適用條件和現場施工質量管理。
廠拌冷再生技術能夠充分利用舊瀝青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易控制,常溫施工能耗低,污染小,適用范圍小。但混合料性能不及熱拌料,舊料需要運輸、儲存,一般需要加鋪一定厚度的面層。應用較廣泛的廠拌冷再生方式有兩種:乳化瀝青和泡沫瀝青。
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可適用于重交通一級公路的基層,但必須保證新加鋪雙面層,厚度不宜小于7cm;乳化瀝青和泡沫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可適用于中等交通一級、二級公路的下面層或基層;輕交通三級及以下公路的面層,用作面層時應加封層。長大縱坡、地下水位較高 路段不宜采用廠拌冷再生技術。
4.1 拌合
4.1.1 廠拌冷再生混合料拌和設備應采用專用的拌和設備,使用泡沫瀝青作為結合料時還必須配備泡沫瀝青發生裝置。
4.1.2 拌合設備的生產能力應與攤鋪設備生產能力匹配。
4.1.3 拌合時間應適宜,拌合的冷再生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集料離析現象。
4.2 運輸
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不宜儲存,應立刻運至施工現場使用。應根據當天工程量大小、運距以及拌和、攤鋪能力,安排足夠的運輸車輛,以滿足拌和、出料與攤鋪需要并略有富余。
4.3 攤鋪
在鋪筑冷再生層之前應整平下層表面、處理干凈并按要求噴灑透層油或粘層油。廠拌冷再生混合料應采用瀝青攤鋪機攤鋪,攤鋪機熨平板不需要加熱,當路面全幅施工時,宜采用2臺以上攤鋪機成梯隊聯合攤鋪。攤鋪施工時應注意控制好橫坡和厚度,宜采用鋼絲繩引導方式控制攤鋪厚度。攤鋪時應按照試驗路確定的松鋪系數控制混合料松鋪厚度。 如果不能全幅施工時,單幅兩側應設置厚度為本層設計厚度相同的擋板或木方進行側向固定支擋來保證遍布厚度和寬度。攤鋪機必須緩慢、均勻、連續不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者中途停頓。攤鋪速度宜控制在2~4m/min 范圍內。
4.4 碾壓
應根據再生層厚度、壓實度等的需要,配備足夠數量、噸位的壓實設備。一般至少配備以下壓實設備,12t 以上雙鋼輪振動壓路機1 臺,18t 以上單鋼輪振動壓路機1 臺,25t 以上輪胎壓路機1臺。應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工藝在混合料最佳含水率情況下進行碾壓,保證壓實后的再生層符合壓實度和平整度的要求。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應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設超高的平曲線段,應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碾壓。廠拌冷再生混合料碾壓工序應分為兩部分,第一次碾壓和第二次碾壓。
4.5 養生及開放交通
養生方法
在封閉交通的情況下養生時,可進行自然養生,一般無需采取措施。在開放交通的條件下養生時,再生層在完成第二次碾壓可開放交通,但應嚴格限制重載車輛通行,行車速度應控制在40km/h以內,并嚴禁車輛在再生層上掉頭和急剎車。為避免車輪對表層的破壞,可在再生層上均勻噴灑慢裂乳化瀝青,噴灑用量宜為0.2~0.4kg/m2。養生完成后,在鋪筑上面瀝青層前應噴灑粘層和封層。
4.6 試驗段鋪筑
在正式鋪筑冷再生層前,應鋪筑試驗段,長度宜為200~300m,試驗段宜在直線段上鋪筑。冷再生層試驗段鋪筑分試拌、試鋪兩個階段,應包括下列試驗內容通過試拌確定拌和機的各料倉分配、上料速度等操作工藝;根據各種施工機械相匹配的原則,確定合理的施工機械、機械數量及組合方式;驗證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結果;確定冷再生層的壓實標準密度,并用灌砂法測定濕密度和壓實度。
施工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包括施工前材料檢查、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
5.1 施工前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
在工程開始前以及施工過程中,材料的來源或規格發生變化時,應對材料的質量、數量等進行檢查。施工前應檢查和標定拌和設備的技術性能、計量精度,以及攤鋪機械和壓實設備的配套情況、技術性能。
5.2 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應滿足表1的要求。

表1 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
本文通過對廠拌冷再生瀝青混凝土施工進行分析,只有科學合理按照施工組織進行施工,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才能保證工程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瀝青路面再生應用技術規 JTG F41-2007
G322
B
1007-6344(2015)04-0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