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皓男 賈佳

摘 要:隨著地球氣候的變化,極端惡劣氣候日益增加,中國農業生產出現了農業生產用水在豐水區供應過量、在缺水區供應嚴重不足的水供給不均衡現象,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規模不大且結構不合理,也就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引發了西南地區重大干旱的局面,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甚至威脅到了國家糧食安全,因此,對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而言,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意義重要而深遠。該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型農田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 小型農田 水利設施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04-01
2009年中央安排了30多億資金進行第一批400個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據統計,各級政府共安排了64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平均每個重點縣安排2035萬元,這些資金可以帶動農民籌資籌勞17億元,這種資金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比2009年提高了73%。2010年全國范圍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共新增了450個,第二輪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同時啟動,這有利于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的全面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緊緊抓住了農村農業發展最關鍵的環節,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兩年多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小農水重點縣初步實現了由單項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轉變、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由面上建設向重點建設轉變,取得的明顯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節本增效提高了項目區農民的收入水平;重點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狀況有了積極改善;探索建立了財政支持農田水利建設的新模式;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穩定提高。
1 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發展小型農田水利的事權財權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要求中央和省級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基本建設投資和國債資金要加大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力度,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加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和中低產田改造的力度。小型農田水利的公益性特點決定了要在對原有事權不做大的調整的前提下,建立“財政為主,主體多元”的多元化、多層次投資機制,即投入責任主體應以政府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民投入原則上以投勞為主。因此,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創新改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融資方式,通過財政貼息、優惠貸款以及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實現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化;二是積極發揮公共財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加強各部門間協調配合力度,建立健全公共財政穩步增長的機制;三是在原有分散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加強資金投入力度,采取集中連片配套方式,以縣為單位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從而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向集中投入的轉變;四是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事權財權,實現資金投入多層次化。
2 引導農民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性
農民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服務對象,只有農民的認可和參與才能更好、更快地進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小農水項目建設上,應改變過去政府一手包辦、農戶參與決策少的狀況,要利用新聞媒體、報紙、宣傳欄、村務公開欄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使受益村民了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意義,廣泛提高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在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堅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的原則,以政府資金為主,通過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多種方式,引導農民群眾自愿投工投勞興修水利,讓農民從工程前期,到工程建設,到工程建后管護,積極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在工程前期工作階段,為確保工程技術方案合理和工程順利實施,地方政府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在工程建設內容的選擇、工程布局、工程技術方案、籌資投工方案和工程管護等方面,征求群眾的意見,充分尊重和體現農民的意愿;在開展村組內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村組為單位,組織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和籌資參加工程建設。
3 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內容廣泛,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保證工程發揮效益的關鍵,因此要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建設程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一是創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按照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的原則,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同時落實好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妥善解決水管單位分流人員社會保障問題。二是完善績效考評機制,提高財政支農績效。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兼有激勵、引導和扶持作用,同時也兼有社會、經濟、環保效益和長期效益等多重效益因素,要分類建立項目績效管理模式,完善系統、動態的項目績效評價機制外,還要努力做到推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力求考評結果客觀、公正,以及利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評價結果,確立支農資金績效考評的權威性。
4 強化規劃和法律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保障作用
一是要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體系。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規劃的編制工作的進展,不同地區的工程項目要統籌安排,兼顧平原、山丘區和草原牧區的發展需求,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大中小微工程并舉的方式,多元化、多層次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穩步協調發展。通過縣級農田水利規劃來搭建平臺,有效整合相關部門的水利項目資金,使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真正成為各部門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的整合平臺,從而實現統一規劃、集中使用,著實提高各類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制定出臺《農田水利法》。建議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農田水利法》,從而促進農田水利建設規范化、制度化,使之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法律要對對農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質、投資機制、建設和管理體制、各級政府部門職責等做出明確規定。要加快法律前期準備工作進度,盡快列入立法程序。
參考文獻
[1] 柳敏.三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護模式的調查與啟示[J].中國水利,2007(13):27-29.
[2] 陸昂,李郁芳.從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看當前農村公共品供給困境——廣東省農田水利投入現狀分析及思考[J].農村經濟,2007(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