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摘 要: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雙方共同承擔管理和育人的義務,企業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的有效途徑。該文對“雙主體、全過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雙主體 全過程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93-01
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的有效途徑。訂單式人才培養對于高職教育實現從傳統教學體系到現代教學體系的轉變,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文化素質,解決學生就業難等問題具有重要作用。訂單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實現零距離上崗,這種培養模式可彌補學校所教知識與企業需求的不相符,使所教內容與企業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該模式本身設計思路來看,它加強了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就業導向明確,企業參與程度深,能極大地調動學校、學生和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的“共贏”,是一種產學結合的“高層次形式”。
1 校企雙方深度合作是“雙主體、全過程”訂單培養的基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校負責人才培養,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參與少,校企信息溝通有限,致使有的學生在企業工作后抱怨學的知識用不上,不了解企業作業流程、作業方法,而企業則抱怨招收的畢業生職業能力不強,不勝任企業崗位工作。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實現訂單培養,而要想實現訂單式培養,首先校企雙方要有合作的愿望。對于企業來說,希望找到一所專業對口,師資力量雄厚,畢業生培養質量高的院校作為訂單培養合作院校;而作為培養方的院校來說,也希望選擇真正具有人才培養需求愿望、實力雄厚、重視教育、理念一致、有信譽的大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校企雙方合作的程度越深,則“雙主體、全過程”訂單培養的基礎越牢固。
2 依托校企合作,雙方共同制訂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通過校企雙方對專業資源和人才需求情況的調研分析,合理確定訂單培養的結構和數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承擔管理和育人的義務,共同開發課程、編寫教材、實施教學;校企全過程合作辦學,全過程合作育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依據校企合作共同制訂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能夠嚴格按照企業崗位技能需要制定內容詳細、要點明確的課程標準,能夠充分體現課程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內涵,能夠明確該課程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標準,對落實校企共育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起到輔助作用。
3 校企共同實施“職業情境、項目導向”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通過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按照企業訂單培養要求,為了培養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要,針對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校企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實施項目,在專業內所有課程中推行項目導向教學模式。采用“職業情境、項目導向”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滿足企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的個性化要求。按照校企共育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目的,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開發特色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庫等教學軟件為手段,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按照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大特色教材的開發力度。與企業共同編寫滿足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要求,融合職業崗位標準、作業標準及操作規范,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學結合的特色教材。
4 校企共同實施“分段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組織模式
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的作用,根據專業崗位要求,校企合作雙方共同開發職業技能標準,實行雙證書制度。校企共同實施“分段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組織模式,第一學年按專業基礎構架,走入企業,以認知實習來感知專業工作過程,了解企業文化,以基本技能的訓練,夯實基礎;第二學年根據專業的側重點不同,深入企業,以邊學邊做、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專業生產實訓等來熟悉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學年按照本專業的崗位要求,融入企業,以專項職業技能實訓及職業資格鑒定、畢業設計及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來勝任崗位,為企業培養具有過硬的職業能力、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合格人才,實現合作就業。
5 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構建專業實訓體系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采用共建、共管、共享的運行模式,營造職業氛圍,滿足職業崗位技能的培養。這些設備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了基本條件。與企業共建的校外生產實習實訓基地,在教學過程中及畢業環節上開展認知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為實施“分段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組織模式提供現實的支撐,滿足學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的要求,為專業教師現場學習、參與技改和創新項目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長效機制,以校企合作為平臺,與企業共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能競賽、技術研發和服務、生產等功能為一體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系統建立本專業通用技能、專門技能、共享綜合實訓等實訓體系,開發系列實訓項目及指導書。保證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6 完善學生學業考核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式,構建科學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
按照“雙主體、全過程”訂單培養的學生,將學校評價和企業評價相結合,以企業評價為主,學校評價為輔的評價體系。作為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的主要方式,通過培養效果和工作業績的分析與評估,來衡量專業的教學效果,進而發揮訂單培養的導向作用。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學生學業考核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企業共同完善學生學業考核與評價辦法,實行訂單企業參與學生學業考核的評價制度,第一學年評價學生學業水平、職業傾向;第二學年評價學生專業知識、核心技能;第三學年評價學生綜合能力。通過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全面建設與改革,使監控手段更加先進,監控過程更加規范,評價指標更加科學,達到校企共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桂霞.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0).
[2] 李世綱.訂單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