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圓芬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器自北宋以來,經歷了500多年的風霜雨雪,如今已發展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紫砂藝術精品,如今紫砂壺器形繁多,一粒珠、倒把西施、石瓢、仿古壺等,無一不是有著悠久紫砂文化的結晶。
紫砂壺造型豐富,式樣繁多。歷代紫砂壺造型式樣的來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仿古代銅器-彝、鼎、尊、爵的造型。(2)仿古代陶器-彩陶、觚、瓿的造型以及秦磚、汗瓦紋樣。(3)仿古代器物-秦權、玉器、鐘、鼓、井欄等造型。(4)仿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變形造型,用浮雕、半浮雕的手法裝飾應用,如:蓮、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5)仿實用器物形改裝的造型,如:玉笠壺、柱楚壺、斗分壺等。六、各種幾何圖案形造型,包括各式圓器、方器以及菱花、癸式等筋紋器?!熬畽趬亍本褪欠鹿糯淖o欄而設計的壺型。
在借鑒前人和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筆者創作了“井欄壺”。
“井欄”―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等。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干。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提到兒時印象頗深的百草園中“光滑的石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或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井欄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實際生活中至少有三種功能:第一,防止沙塵刮入井中,防止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潔衛生的作用。加蓋井蓋,還可阻擋頑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尤其是后者,多有發生,歷代古籍都有記載。第二,防止人們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別防止寒冬井邊凍冰時汲水人滑入井里。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認為是“妖”象。至于說井欄對環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欄材質之美,如唐、宋、元宮中和貴族就有以金銀瑪瑙寶鈿鑲-嵌井欄的;一是井欄刻字之美,即井欄上鐫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藝術價值更大些,金石家葉昌熾在《語石》一書中,對蘇州的古井欄做了一番調查考證,得宋元井欄拓片十余通,其中以杉瀆的“亨泉”、嚴衙前的“復泉”、畫禪寺的“方便泉”等最為著名;書法家顧廷龍還將復泉井欄上的銘文拓下來,裝裱成一本大開冊頁,由吳湖帆作畫,章太炎、錢玄同、胡適、張元濟、容庚等名人學者題詠,可見學術界人士對井欄文物的珍重。在了解了這些“井欄文化”以后,我最終確定了“井欄壺”的壺型。
“井欄壺”在紫砂壺的造型中屬于“光貨”,即幾何形態。作為實用品和藝術品,比起銅器、玉器、瓷器和其他陶器來,紫砂器流行較晚,但正因為這樣,紫砂壺得以充分吸收和借鑒古代各種器物造型的優點,并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傲骄畽趬亍钡脑O計就十分成功,它以石井欄為造型基礎,并借鑒井欄刻字之美而成為壺銘之美,樣式古樸而文辭優雅,樸實敦厚,簡潔大方,色彩淳樸古雅。身筒兩側曲線,自頂部圓鈕處流瀉而下,壺蓋處向外曲張,肩部自然向內彎曲,頗有動感且干凈利索,整體與各部分比例的配合協調統一,平衡且對稱,給欣賞者以美感,同時在造型上又強調美與善的統一,在線面處理上婉轉、流暢、簡潔。
在創作大潮里,紫砂陶出現了異常的繁榮,呈現了一派五彩繽紛的氣象。為此筆者設計了《井欄壺》,為了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認真解剖,了解分析,認識自我,找出了差距,使自己在陶瓷藝海中不落伍。筆者會堅持在紫砂領域里努力探索、追求,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爭取創作設計出更多新品、精品,耕耘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