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宜興 214221)
淺談紫砂裝飾的美與拙
徐亮
(宜興 214221)
裝飾是藝術中較為常見和廣泛的形式,而各種藝術品的表現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就紫砂裝飾而言,它的裝飾有著獨特的個性,這個獨特的個性,成就了紫砂的裝飾之美。
紫砂裝飾;美;拙
裝飾是藝術中較為常見和廣泛的形式,而各種藝術品的表現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就紫砂裝飾而言,它的裝飾有著獨特的個性,這個獨特的個性,成就了紫砂的裝飾之美。當然,也有不宜之飾,這是拙。
紫砂的裝飾主要有:貼、捏、塑、泥繪、鐫刻、鑲嵌、絞泥等多種方式。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紫砂裝飾的美與拙。
(1)紫砂裝飾的雕塑之美
紫砂第一壺供春壺,可以說是利用雕塑裝飾技藝的第一壺,其通過雕與塑的技藝,把樹皮、枝桿表現得惟妙惟肖。清初陳鳴遠的南瓜壺,是師法自然造化的裝飾典范,瓜型為壺體,形態逼真,蓋與壺身則渾然一體,瓜柄為蓋鈕,壺嘴以瓜葉卷曲為型,把手則以藤蔓形式作成,栩栩如生。藝術來源于生活,以造化造物。現代朱可心、蔣蓉大師亦是花貨高手,其代表作彩蝶、荷葉蛙聲等壺。把我們帶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境地,令人心曠神怡。
(2)紫砂裝飾的書畫之美
紫砂裝飾的書畫之美,在國內其它類陶瓷中是出類的。因而紫砂壺正是通過書畫而進入社會上層的。清代文人陳曼生的書畫介入可以說是里程碑式的,曼生十八式,一款一式,造型從造化中抽象出來,藝術理念更進了一步,曼生壺每一款都在壺體上鐫刻切壺切意的壺銘。如卻月壺,配以“日滿則虧,置之座右,以我為規”,又如葫蘆壺“作葫蘆畫,悅親戚之情話”等等。這種切壺切意的鐫刻裝飾成為壺藝裝飾的典范。建國初期任淦庭可為一代宗師,其書畫裝飾意境、線條到位,后有蘇、浙、滬一批國家級書畫家劉海粟、程十發、唐云等紛紛入畫紫砂,韓美林所入紫砂字畫剛勁、簡練,當代譚泉海之清秀、鮑志強之書卷氣,毛國強、沈漢生之古樸,各有美感。
(3)紫砂裝飾的不宜之拙
紫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品,素體素身,其裝飾也應體現素面本色,如:書畫裝飾,以重在形式,線條表現,既不失砂器的本來面目,也能很好地表現書畫金石藝術,達到藝術相通之和諧。而在明清時期爐鈞釉紫砂壺,以及民國時期的包錫包銅紫砂壺,最后終被淘汰,皆因不符合紫砂壺藝材質。紫砂壺藝特質是溫潤如玉的質感及亞光的視覺效果,泡茶不易餿的透氣性,可以摩摸肌膚般的手感,這些則為紫砂壺的特質所在。爐鈞釉彩等之所以退出歷史舞臺,是其損害了紫砂壺藝的特殊本質,遭遇淘汰就不足為怪了。如近年來出現的電腦雕刻運用在紫砂上,降低了紫砂的藝術品位,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作為紫砂壺藝相輔的裝飾藝術,應該做到恰到好處。不作有損紫砂特質美感的裝飾,裝飾內容要切壺切意,不作牽強符會的裝飾,搶奪造型的主體地位是不可取的,要刪繁就簡。裝飾內容要以紫砂壺藝造型相聯系,這樣才能產生美。
紫砂壺藝造型是主體,裝飾內容脫離主體不可取,不然則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好的裝飾必增強紫砂藝術創意的呈現,與壺的造型藝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們欣賞紫砂裝飾之美,也要認識紫砂裝飾不宜之拙,從而提高我們的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