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宜興 214221)
紫砂陶,歷來以其樸實無華的造型與書畫陶刻藝術等傳統裝飾,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并作為一種紫砂文化,吸引著更多的紫砂愛好者與收藏家。
宜興紫砂陶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和遠大的前景。對此,作為一名宜興紫砂傳人和藝術工作者,如何使紫砂傳統作品以全新的面貌,以及作品與裝飾更具有和諧性等方面去探討,將會使紫砂作品更有新意。本文從紫砂陶方器的設計創作和裝飾方面淺談其創作之感。
紫砂方器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方貨,也是光貨中較難制作的器皿之一,整個作品的設計、圖紙、尺寸、比例、放樣到制作成品,要達到設計要求,整體與局部的和諧統一是不易的。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方器造型的局限性如何有機的結合,紫砂方壺造型在長方、正四方、六方、八方及高矮的變化中,求得平衡和自然得體;在嘴、把、蓋,以及在直線和雙曲線、拋物線及側立面的園角過渡等有機結合,運用對比、對稱等手法,使得方器作品方正、端莊、挺立,同時又不失氣韻和具有玉氣感。除此外,由于方壺口蓋都是直線連接,曲線過渡,故要制作好作品,作者對于紫砂的泥性要求,與其他器皿來講,更難掌握,稍有不慎,產品就將出現變形或開裂,紫砂方器因簡練,所以袒露;因為素潔,所以沒有掩飾,方器表面除光潔外最主要的是要“挺”,但不能有“肚”,更不能“癟”,否則就破壞了紫砂方器陽剛志氣。因此,要作好一件滿意的方器,這些都是一招一式的基本功。十年磨一劍,紫砂方器成型的各種技法,如:全手工泥片鑲接法,半手工模型操作法,紫砂成型泥性等等。通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從而得心應手地為紫砂陶器的造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紫砂方器的造型設計裝飾,前輩藝人優秀的傳統作品,已反映了一個時代特征,同時為紫砂后人留下了傳世的寶貴的作品精髓,值得紫砂后人學習和借鑒,作品是作者文化道德、創作靈感,藝術素養和技藝的綜合素質反映。紫砂方器的另一個特點是以它平滑的較大的光潔面,為陶刻藝術提供了理想的舞臺,歷代經典作品,就是在總結了前期適合陶刻造型精華創造出來的成為紫砂陶藝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留下了“壺隨字貴,字依壺傳”之說,使得這種樸素的裝飾手法和古樸的紫砂壺融為一體,使藝術和陶瓷工藝交流互補,一直延續相襲。
隨著紫砂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紫砂裝飾藝術除了一般的傳統的裝飾技法外,并在此基礎上,發掘、開拓、創新,極大地豐富了紫砂裝飾領域。例,傳統的陶刻外,有透雕、裝飾(局部裝飾、點綴)鑲嵌裝飾有(金銀、平嵌、凸嵌、化妝土色泥、深淺鑲嵌、冰裂紋單獨紋樣、瓷釉珠點嵌、其他材料等等)。
泥繪裝飾:(分單本色、復彩色、以泥飾泥(泥漿)薄意雕手法等)。
絞泥裝飾:(按點綴法有散點、局部,按區劃面分,有木紋、雨花石紋、葉紋、水浪紋、蝴蝶紋、云彩紋、山水紋及幾何圖案紋等等)。
當然一件作品要達到成熟滿意效果,不是一朝一日的苦思冥想和實際制作所能達到的,而是要在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紫砂工藝美術和專業知識,學習和借鑒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和優秀藝術工作者的優點;學習和研究他們的藝術專著和優秀藝術作品,如何對待生活和藝術的態度及技巧。在總結、繼承、開拓、創新基礎上,不斷探索,更上一層樓,創作出紫砂造型裝飾和諧統一的并具有個人風格的優秀紫砂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