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英
作文教學中的命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思維。下面我將自己多年來的做法整理出來,希望得到更多老師的幫助與批評。
一、命題要能激發學生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寫作欲望
在命題時只要能搔到癢處,他就會將自己的心里話掏出來,飽含感情地在作文的字里行間滲透出來。例如:我在一堂作文課上,首先向學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同學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真不容易,這其中浸透著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汗水。上個星期我們班陳興同學的母親來教學樓邊的一場對話使我深受感動:他母親將家里僅有的十個雞蛋拿到集市上換來十元錢,自己舍不得用掉一分,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急著將僅有的十元錢交給兒子,就急匆匆地要趕著回家,陳興同學問:‘媽,你不趕集了?他母親很輕松地說:‘我不趕集了,僅有的十元錢都給了你,看你好不好好讀書。”于是我以此番話為契機,先讓學生仔細回憶生活中母親關懷自己的事例,然后再板書本次作文的題目:《母親,你真偉大》,經過四十分鐘的寫作,許多同學的話訴諸于文字,封閉起來的心事吐露了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就是命題使其能夠滿懷激情,寫作的欲望被點燃了。
二、命題要能讓學生挖掘自己親身生活中的閃光點
作文命題的時候,必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他們朝夕相處的人物、耳聞目睹的事件中去發掘其中的閃光點來命題。如:我在指導初二學生寫議論文的時候,就從本周發生在本班的事件入手:一位同學違反學校和班級規定,課常上玩手機游戲,玩到盡興時,居然忘了是在課堂上,竟發出響亮的游戲聲音,結果手機被科任老師給收了交到了學校政教處。事后從他跟我說的話里,我聽出了他居然認為這是小事一樁,沒什么了不起的。我在對他進行了教育之后,本周的作文課要求全班同學對這件事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板書作文題目《這是小事一樁嗎》讓學生寫作,其他同學也受到了教育,雖然作文已完成,可意猶未盡,覺得還有很多話要說。
三、結合教材命題,充分發揮教材的向導作用
作文教學不應該脫離教材的編排體系去進行混亂的作文訓練。如初一是記敘文訓練,初二第一個學期是說明文訓練,第二個學期是議論文訓練,初三要求會寫各種體裁的文章。在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中,命題也應以本冊教材為依據,由淺入深地進行,充分發揮教材的導向作用和示范作用。讓學生既學到了文章的知識,又掌握了該類文體的寫法。例如:在教學了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之后,就結合學生入學時,父母送到學校,幫助報名,安排床位,買好生活用品,離開時千叮嚀,萬囑咐的情景,再結合所學的課文《背影》,以《背影》為范例,要求學生以《爸爸、媽媽,我已經長大了》為題寫一篇安慰父母的文章。這樣,在作文中學生學會了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珠方法,又掌握了該文的內容,將該文中寫父子深情的方法加以運用,寫出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撫之情,在文中充滿了一種濃濃的父子或母子情意。
四、命題要能讓學生進入寫作的意境
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的時候,在作文前先講述發生在二十年前本地的經濟、交通、建筑等情況,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閉路電視,坐車要排隊買票,有時還買不到票,外出辦事被耽擱等情況,大談了二十年來本地的巨大變化和自己的感觸,然后以《三十年后的家鄉》為題進行寫作,學生觸景生情,一揮而就。良好的寫作意境,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
五、注意寫好作文題后的導語
命好作文題后,如果我們再在題目下寫些抒情導語,來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或打動學生的情感,或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效果會更好,如初三畢業前夕,要求學生以《留在心底的回憶》為題寫一篇抒情性文章。此時如果再在題后加上導語:“時間如流水,轉眼我們就要畢業了,要和朝夕相處的老師、唇齒相依的同學離別了,這里是我們奮力一跳的起點,人生拼搏的開始,三年來,一定有很多難以忘懷的事;忘不了傷心的時候是誰給我們的安慰,失敗的時候是誰給我們的鼓勵,生日又是誰為我們送上祝福……”短短的幾句導語,激發了學生的情感,生活中許多美好的事物,蘊藏著的各種情感,紛紛涌現出來,就會寫出一篇篇表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真情的優秀文章。
六、注意命題的新穎、得體
命題的新穎,就是要力求不落俗套、得體,就是我們在擬制作文題的時候,必須認真思考。考慮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細心掂量,精密辨析,力求在平凡中見新奇。也就是說題目的視角越小越好,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初中生,題目命大了,他們不是政府公務員,亦非商界老總或管理者,他們沒大事可寫的。題中應有之義應是他們的智慧觸須能感覺得到的,要求他們將細節寫鮮活,在鮮活細節的基礎上抒情或議論,這樣,作文就能收到以小見大之效,就能寫成功了。
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我認為恰當的作文題目,能使學生不再把寫作文看作一種負擔,而是把寫作文看作是一種抒發情感,挖掘生活中閃光點,積累生活素材的樂趣,如何根據作文教學規律和中學生心理特征命題的技巧,我還會繼續探索下去的。慎重寫出來,敬請老師們多多幫助與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