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
一、4:00
睡得迷迷糊糊中,聽到大嬸起床的聲音。
“天亮了?”我小聲問她。
大嬸家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今年剛滿 20歲,技校畢業后到上海打工去了,小女兒小名叫小艷,在羅武莊中學讀書,農忙時節,周末回來幫忙,這會兒還在香甜的睡夢中。“才四點,你再睡一會兒。我去烤煙房看看。”大嬸告訴我。我一骨碌翻身起床,穿好衣服,“等我一下,我也去。”
我們到烤煙房時,大叔已經爬在擺放在烤煙房右側的木樓梯上查看烤煙房里的溫度,自制的木樓梯打造得歪歪斜斜的,卻牢固實用。
大嬸家有一個老式烤煙房,按照烤煙房的一般規格建蓋,長寬為 3米 ×3米,烤煙房的高度不定,一般為 8米,這樣的烤煙房內部設置有 5臺,可以裝 5層煙桿。
我問大叔:“烤煙房一天要查看幾次溫度?”
“那可不一定。功夫細、人手多的人家,生火時往烤煙爐里小塊小塊陸續添加煤塊,在烤煙房花費的時間就多。現在烤煙房燒煤炭,晚上可看可不看。”
“會不會忽然熄火或者火勢過大?”
“烤煙要按小時升溫,每小時升多少溫度?怎樣升溫?都有科學依據。栽種烤煙這么多年,各家都摸索出一些烤煙的方法,每家有每家的烤煙經驗。這些經驗口口相傳,烤出的煙葉成色和質量,一年比一年好。我家剛開始栽煙那幾年,老把上部煙葉烤壞,現在技術成熟了,上部煙葉照樣烤出一級煙。”
“我可不可以爬上樓梯看看?”大叔說行,但要注意安全。我透過烤煙房上的觀察小窗,看到烤煙房里色澤金黃的烤煙,十分喜人。溫度計上顯示溫度是 60°,“這溫度正常嗎?”
大叔說今天準備出煙,我已經撤火并把烤煙房的門打開,讓冷空氣灌進去,一來讓烤煙房降溫,以免太熱出煙時人受不了;二來讓烤煙回皮
些,出煙時不會折斷煙葉。
“撤火后多長時間可以出煙?”
“得看烤煙房的大小和樣式。一般 10小時后烤煙房就不燙了。有些時候煙葉在地里黃了,趕著裝煙,撤火后4、5小時就出煙的人家也有。那樣就是出煙的人受不了,因為溫度太高,整個人全身很快被會被汗水打濕。”
大叔家屋子圍成一個四合院,和大多數人家一樣,三間兩層的正房,左邊蓋了廂房用作廚房,右邊打了一堵矮墻,墻后面是一幢兩層樓房,樓下分別用做豬圈、馬圈、牛圈,一頭騾子兩頭黃牛三只豬還在圈里呼呼大睡。樓上用來裝草料和擱放閑置的農具。大嬸拌好豬食,豬食用切碎的菜葉與豬飼料充分攪拌,大嬸提了一桶豬食,倒在豬食槽里,敲了敲木制的豬食槽,一只肥胖的大白豬和兩只半大豬立即跑過來,搖頭甩耳吃起來。大嬸說大白豬是今年的年豬,等過完農忙時節,就要開始給它分槽喂養了,農村的叫法是“催年豬”。“這么肥壯,有一百多公斤了吧?”大嬸說今年的年豬不算肥,去年那只年豬,養到近三百公斤,殺豬那天,請了四個壯小伙都抬不動它。“那肉吃起來肯定滿嘴流油?”“不會,現在的豬品種都是瘦肉型,再喂都沒有太多肥肉,不像過去的老品種豬,再瘦的豬肉都吃得滿嘴冒油。自從栽種烤煙后,家家農戶手里都有點錢,羅武莊鄉逢五號和十號是趕集日,街上每天都能買到新鮮豬肉,現在的農村人,太肥的豬肉也吃不下去,只能拿來煉油,當菜油吃。”
大叔給騾子和牛喂好草料后,開始準備馬鞍和馱籃。“栽種煙草的土地極有講究,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壤通透性、土壤水分都需要良好的物理條件,質地較輕的砂質土壤適宜生產優質煙葉。我家的煙地離村子遠,運煙葉回來,除了靠人背,大部分得靠騾子馱。”
大叔家有一頭漂亮的騾子:一身黑色的毛光亮順滑,可見飼養得很用心。騾子個頭不高,和毛驢的個頭差不多。大叔說個頭太高的騾子,裝滿煙葉后馱子端不上去。
我摸摸兩頭黃牛的鼻子,它倆慢悠悠地咀嚼著草料。大叔拍拍它倆的腦袋:“你哥倆今天就呆在家里吃草,等賣了這爐烤煙,我買點燒酒給你倆喝。”“牛也犯酒癮?”“它倆可是兩個壯勞力,這村子里的土地,幾乎都是我帶著它倆犁的,我犁地累了,喝上兩口燒酒補補力氣,它倆會來搶著喝,一來二去,就有些酒癮。”兩頭黃牛打了兩個響鼻,以示友好。
雞開始打鳴,隱在晨曦里的村莊,漸漸蘇醒過來。
二、7:00
大叔家栽種了四畝多煙地,兩個人勞作已經相當忙碌,遇到太多煙葉同時變黃的時候,還得跟村子里同時裝煙的人家商量,跟別人一起烘烤煙葉。
我們趕著騾子,大叔和大嬸每人背著一只大籃子,大嬸說這叫“大花眼籃”,是特意請人編來背煙葉的竹籃。因為折斷的煙葉烤出來是黑色的,所以煙葉不能受折。籃子的孔隙很大,裝一般的物品早就漏光了,但是用來裝煙葉恰好,容量大,還不會掛壞煙葉。騾子的馱籃也是長方形的大孔籃,騾子是很好的運輸工具,既能上山又能下河,負重量大,在田間地頭搬運東西,幫了煙農很大的忙。
翻過兩個山梁,跨過一條山澗,再走過幾個山彎,就走到大叔家的煙地。九月中旬,剛好采摘到中部煙葉。中部煙葉俗稱腰葉 ,是一棵煙葉最好的部分,中部煙主脈粗細適中,遮蓋至微露,葉尖處稍彎曲,主支脈夾角較大,葉形較寬,葉面皺縮,一般多數是橘黃色,少數是檸檬黃色。厚薄適中,在水分適宜的情況下,葉片柔軟,彈性比較強。
煙草長勢喜人,黃色好,也不長蟲。大嬸一邊采煙葉,一邊教我識別成熟的煙葉,那些葉片長度和黃色達到標準的煙葉才能采摘,同一塊土地上的煙葉,有些一棵一次能采三片,有些只能采一片,甚至一片都采不了。“采早了,烤出來的煙葉就是青色的,那樣的煙葉,不僅賣不到好級別,甚至會賣不掉。”
生煙葉有一股辛辣的味道,聞來醒神。生煙葉上沾有煙油,采摘一會兒煙葉后,手掌覺得黏糊糊的,手指頭會粘在一起,指甲縫里也有綠色的煙油,俏皮地把兩只手掌合在一起,要用力才能拉扯開。像變魔術一樣,十分有趣。
大叔說煙葉是一種很嬌貴的植物,烤煙生產分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分級等幾個主要環節,從平整土地開始,每一個環節都得小心伺弄。一棵煙草的健康生長,少不得從頭到尾的用心栽培。
三、12:00
回到家,滿身大汗。大叔家的廚房里有一個水池,直接將山泉水引到家里,用水很方便。小艷給我們端來溫水洗臉。大叔說洗完臉就開飯,還好今天小艷在家,我們平時沒有吃早點的習慣,要是現在才回來煮飯,一定會餓壞你!小艷很能干,家里洗衣、做飯、放牛的活計她都會干。要是下午不編煙葉,小艷已經放牛去了,小艷乖巧懂事,一邊放牛一邊拿著教科書讀背,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不像大兒子,提起來就頭疼。自從栽種煙草后,家里經濟狀況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蓋了牛圈那一幢新房,還添置了電視機、手機、洗衣機、摩托車這些現代化的東西。那兩頭黃牛,是犁地的好伙伴,犁完自家的土地,還去幫忙犁村子里別人家的土地。一個人和兩頭牛去犁一天地,主人家不僅管兩頓飯和牛的草料,還付一百多塊錢的酬勞。按說這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越過越有盼頭。只是那兒子,技校畢業后,學校介紹他到一家機床廠上班,他嫌工資低活計苦,跟女朋友跑去廣州打工,不幸遇到搞傳銷的騙子,吃夠了苦頭,被騙走了五萬塊錢,兩人才身無分文回家來。
“怎么不報警?”
“剛去就被收了身份證,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什么都沒有。又聽不懂廣東話,成了案板上的魚,任人宰割。只好吃一塹長一智,人完好無損回來就萬幸了。那五萬塊錢是我們湊足戶頭貸款貸來的。他這么一折騰,把家里的經濟搞緊張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住在山上的親戚,光是撿野生菌賣,一年能賣一萬多塊錢,我們村子不依山不靠水的,幸好有栽種煙草這個經濟支柱,去年還了一萬多塊,今年烤煙收成這么好,估計還款額度能加大一點。現在國家政策好,種莊稼,勤勞一點,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也能過上小康生活。年輕人,大實話聽不進耳,不讓他出去闖闖,他不甘心。回家半個月,又到上海打工去了。”
小艷煮了臘肉、油炸花生、涼拌黃瓜、青菜湯,都是自給自足的原生態蔬菜。大叔和大嬸臉上露出笑意,“還是女兒貼心,在外面辛勤勞作回來,就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
四、14:00
云南煙葉聞名于世,是世界各國生產卷煙的首選原料,煙葉經烘烤后,葉片色澤金黃,光澤鮮明,味香醇和。吃完飯,開始出煙,大叔鉆進烤煙房出煙,大嬸負責把煙桿從烤煙房遞出來,小艷我倆負責擺放。大叔說出這爐煙葉一般要半個多小時,因為我們人手少,再加上我手生,出煙、擺放前后花費了一個多小時。
大嬸給我做了簡單的武裝:穿上圍裙、戴上帽子和袖套,還叫我戴上太陽鏡和口罩,我說不用吧?大嬸說煙草本身有一種特殊香味,烘烤出爐的煙葉,煙味更重。而且一米一桿的煙葉,剛出爐時葉片是脆的,需要輕拿輕放,拿放得不好就會揉碎了。出煙有經驗的成人一次可以接四桿煙,我和小艷只能一次接一桿,拿到密封的屋子里放好。因為煙葉講究成色,所以裝煙葉的屋子,需要保持干燥度,不能受潮和淋雨。
大嬸說在她們老家,村子里實行集中化烤煙,村子里有兩個長寬高為 6米 ×6米 ×15米的大烤煙房,有人專門負責烘烤煙葉。采煙、出煙、裝煙都有統一安排,各家在煙桿上用油漆寫上名字,不會混亂。每年烤煙之前,專門有人去燒火試溫,以保證烤煙的質量。
大叔說現在煙草公司推薦大家建設新式烤煙房,我們村目前還沒有。聽說烤煙生產密集式烤爐非常方便,容量大,效果好,用鼓風機朝烤煙房里吹送熱氣,整個烤煙房溫度均勻,絕不會出現一爐煙烤出幾種成色的現象。
農村有這樣的說法:蓋烤煙房是一項希望工程,再窮都要蓋烤煙房,這是農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人力單薄的農家,會在出煙和裝煙這天“換工”,意思是我家忙碌這天,你來我家幫忙整理煙葉;等到你家忙碌那天,我又過去你家幫忙整理煙葉,這樣一來,既干了活,又加深了感情。
出完煙,大叔拿著掃帚,把烤煙房干干凈凈清掃出來。“聽說外地有一戶農家,因為烤干的煙葉掉在烤爐的主火龍上沒有撿拾,后來把整個烤煙房都燒掉了。栽種煙草,哪個環節都大意不得。”
五、16:00
把煙葉編在煙桿上的過程,是一套機械重復的動作。雖然枯燥,卻蘊涵很多小竅門。
我們四個人分成兩組,大叔和我一組,大嬸和小艷一組,大叔和大嬸負責把煙葉編在煙桿上,小艷和我負責把煙葉按照葉片的厚薄、色澤、大小編成一組遞給他們。煙葉要背靠背理攏,葉片又大又厚的,兩片煙葉為一組;葉片小的,煙葉的棱角貼著棱角,依然背靠背理成一組,綁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我們現在整理的是中部煙葉,都是兩片煙葉為一組,大嬸說等到烤到上部煙葉,有時候三五片煙葉才夠一組,“煙葉編得太薄,烤干后會掉下來,很危險。”
大叔做體力活是一把好手,那雙大手編煙葉就顯得很笨拙。兩組人分別坐在院子的東西兩面,很快我和大叔的進度就明顯比大嬸們緩慢。大嬸
編煙葉的動作非常麻利,很多時候小艷遞煙葉的速度趕不上她的編煙速度,她就自己彎下腰去理煙葉。大叔說大嬸是當地編煙葉最快的婦女,快的時候,兩三個人專門理煙葉給她都供應不上,因為這個原因,大家都愿意來跟我家“換工”。
“烤煙房一次能裝多少煙?要編多長時間?”
“一根煙桿長 1米,最多 1.2米。兩個人一組編,動作快的,中途不停歇,編一桿煙葉平均要 5分鐘,全部編完要 2個多小時。如果一個人編,編一桿煙葉平均要 10分鐘,那就更費時間了。再說編煙葉有人快有人慢。”大叔自嘲地笑著說,“小艷說我編煙葉的動作慢得像蝸牛爬,我就沒見過哪個男人編煙葉速度快的。”
現在栽種煙草不像過去那樣費神了。剛開始那幾年,育苗、撒藥、施肥什么都得自己摸索著搞,撒化肥看起來簡單,其實不容易操作。施肥過多,煙葉株型相應增大,特別是上部葉顯著增大,株型呈傘形,造成中、下部葉光照不足,難以達到真正成熟,而且煙葉葉片之間互相遮蔽嚴重,基尖差擴大。常常是葉尖已經基本成熟,而葉基部乃至葉中部仍無落黃的跡象,出現未熟先爛葉的現象。
為了保證煙葉質量,煙草公司投入巨資,專門設立了煙草基地,栽種煙草都提倡科學種植、科學管理。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煙草公司統一提供煙籽,煙籽有很多良種:Nc89、G80、K326、紅花大金元、Nc82、G140、G28、長脖黃,煙科所會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幫煙農選擇最適合的煙籽;每個村都有一片育苗基地,進行統一的無土栽培漂浮育苗;統一預整地;統一移栽;煙草公司還根據各家的煙地畝數,統一配發化肥。烤煙栽培時,鄉鎮煙草站的煙技員都來進行現場指導,據說栽煙密度 1100株 /畝、留葉 20片、采葉 18片最為合理,產值、經濟效益最高。烤煙的栽培密度,以株距 50cm、行距 120cm,畝栽 1100株為宜,橫成行,直成路,拉線栽培。每逢栽煙時節,各單位都會派出工作人員來支援烤煙栽培,干部們與農民群眾手執水桶、水瓢、鋤頭等勞動工具,在煙地上專注勞作:有的選煙苗,有的破膜、打孔,有的打塘,有的放置營養土,有的定植煙苗,有的提水澆水,有的培土壓膜……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最貼心的是,如果煙農受災,煙草公司還會給予相應的補助 ,幫助煙農渡過難關,真是讓老百姓暖心窩啊!
編煙葉雖然是流水作業,工序簡單,卻需要彎腰操作,雖然時間長了會腰酸背痛、手上也會沾滿黑乎乎的煙油,這種煙油要用酒精才能擦洗干凈,但是看到堆成小山一樣的煙葉漸漸編成一桿桿整齊有序的煙葉,心里無比開心。勞動的喜悅帶來的快感,是整日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城市里體會不到的歡愉。
六、20:00
大嬸開始淘米,大叔到雞圈抓了一只土雞殺,大家開始準備晚飯。
“為何不趁天亮把煙葉裝進烤煙房?”
大叔告訴我,他去查看過烤煙房的溫度,烤煙房的溫度還高,還不能裝煙。溫度過高,一方面裝煙的人受不了;另一方面煙葉裝進去,靠邊的煙葉會被墻體燙成青色,烤出來就變成黑色的廢煙葉。小艷你倆去門口的菜園里拔些青菜回來,我們依然做傳統吃法:一鍋雞、一鍋菜,吃個滿嘴留香!
小艷家位于村角,推開大門,大路下面就是菜園,綠油油的青菜、紅彤彤的西紅柿、結得壓彎枝頭的辣椒……一個誘人的繽紛世界頓時在視線里鋪開來。每塊菜園的地埂上都栽種著果樹,個大皮薄的黃皮梨正在成熟、咬一口酸得讓牙齒投降的酸石榴、成簇結果的木瓜樹……溝渠里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遇到石頭和樹枝,委婉地撞出一個漩渦,繼續歡歌向前。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飄出裊裊炊煙,雞鳴、狗吠、羊叫、馬聲,全是生活的味道。空氣清新得讓人陶醉,這般美景,讓人一時分不清這是果園?是菜園?還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
七、23:00
大叔家院子里安了一盞 200瓦的電燈泡,烤煙房四周被照得燈火通明,宛若白晝。
我們分工明確,編了煙葉的煙桿沉甸甸的,小艷我倆力氣不夠,大叔和大嬸把煙桿先搬到烤煙房外邊的空地上堆放好,再由大叔鉆進烤煙房裝煙,大嬸傳遞給大叔,我們負責把剩下的少量煙桿從屋子里搬到烤房外面。
煙葉烘烤的全過程分為變黃、定色、干筋三個時期,一爐烤煙從裝煙到出爐約需一周時間。煙葉裝爐后,不能立即生火。得關好烤煙房門和頂上的天窗,把煙葉放在烤煙房里悶兩到三天,既晾干了煙葉的水分,又加深了煙葉的成色。生火從溫火開始,逐漸燒中火、最后才燒大火,把煙葉烘烤干后,才能撤火。
大叔給我算了一筆栽種烤煙的經濟賬:以一畝煙地栽種一千棵煙苗來算,漂浮育苗 8元錢一盤,要買 6盤。一畝地需買一套售價 180元的配套化肥,還需蓋半卷地膜,一卷地膜原價 70元,政府補助后折合 62元,相當于一畝地需要 31元的地膜錢。再加上澆水、栽培、管理、烘烤、分級等工序也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栽種烤煙需要很大的付出,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煙草給煙農帶來的巨大實惠,是顯而易見的。就拿我家來說吧,要是不栽種烤煙,那筆五萬塊錢的貸款,我們不可能還得上 ,近年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扶助煙農在田間地頭修建了水窖,徹底解決了煙草和莊稼的灌溉難題。栽種烤煙帶來的實惠,真是太大了。
八、2:00
裝完煙,洗漱完畢,已是深夜。小艷說肚子餓,大嬸說隔壁鄰居家今天烤煙房里正燒大火,不如去他家烤煙房的爐子里煮東西吃?大嬸拿了洋芋、紅薯、帶皮的苞谷,還洗了一些小艷我倆
下午從菜園里挖回來的花生,裝了滿滿一鍋,準備提到烤煙爐里煮。
鄰居大伯剛好起來加煤。他們把煤塊做成巴掌大小的半圓球形狀,粘在烤煙房墻上,自然風干。拿煤的時候,會把烤煙房外墻的土粘一塊下來,時間長了,會粘出一個一個的小窩窩,像臉上長出的麻子點。
洋芋、紅薯、帶皮的苞谷埋進烤煙爐下層的灰堆里,大叔性子急,直接扒了一些滾燙的火炭下去覆蓋住食物,火炭溫度高,不長時間就聞到食物的香味。小艷從灰堆里扒出一個洋芋,迫不及待地剝去洋芋皮,分給我一半,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有洋芋的濃香,還混雜著煙草的醇香,吃起來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大嬸也從烤煙爐里勾出鍋,說花生熟了,大家快趁熱吃。小艷端來五個小凳,大家圍著爐子,就著熊熊火光,一邊烤東西,一邊說著閑話。
全球煙草產區集中在北緯 40°到南緯 30°之間,各大洲均有種植,種植量最大的是中國、印度和美國。中國是世界煙草種植的第一大國,就煙草種植而言,云南的經緯度、海拔、土壤、氣溫、日照、降水等自然條件特別適宜種植烤煙,而且云南特有的立體氣候為包括晾曬煙、香料煙和白肋煙在內的煙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紅紅的火苗映著大叔長滿皺紋的黝黑臉龐,這張臉,一如我們看慣了的一輩子在土地上辛勤勞作的面孔:憨厚、樸實、勤勞、善良,溫潤如玉。
大叔問:“我講的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不曉得給有說對?”
我說我不要專業術語和統計數據,那些是煙草科學研究所、煙草育種研究中心的專家研究的事情,我只寫煙農的平常生活,如實記錄我聽到、看到、感悟到的真實體會。
村子里有雞鳴聲傳來,大家準備上床休息,明天一早,我將踏上返回楚雄城的歸途。大叔一家將把出爐的烤煙按煙葉質量的優劣進行歸類、分級、扎把,小小的煙葉上,寄托著煙農勤勞致富的希望。
寧靜的村莊,等待著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