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韓國特派特約記者 王君如 青木 李大明 本報記者 魏萊 倪浩

月30日,A股大盤盤中巨震超過10%,開盤一度下跌近5%,驚現“跳崖式”下跌,直落逼近3800點,但下午上演“絕地反擊”,重上4200點。截至收盤,滬指報收4277.22點,漲幅5.53%;深成指報14337.97點,漲幅5.69%。上半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世界為中國股市唏噓不已,中國股民也被折騰出一身冷汗。
“救市”集結號已經吹響
“這不是純技術性反彈,而是救市成果的初步體現”,對于這次反彈,《華爾街日報》6月30日分析稱,中國已出臺一系列穩定市場情緒的動作,“在這次救市過程中,有人出了真金白銀買單,也有人為市場唱多”,救市集結號已經吹響。
新加坡大華繼顯證券公司經濟學家朱超平3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過去兩周的大跌主要由于部分股票的投資已經偏高,脫離了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的基本面,市場心理已經變得脆弱,任何負面消息都可能引發較大規模的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依靠監管的適時干預來阻擋下跌循環,當日市場反彈即反映了政府救市的效果。
具體來看,在上周五中國A股暴跌后,央行隨即在周末宣布定向降準降息,隨后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紛紛發聲,券商自查工作將在7月底前后完成,場外配資8月起接受認證申請。
此外,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已考慮暫停新股發行(IPO),以穩定當前股票市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分析稱,除了暫停IPO,中國政府還可以大量動員其控制的基金以及匯金公司買入股票來救市。而根據路透社報道,在這兩個交易日內,確實有逢低抄底的實質性自發舉動,買入的主要為銀行、消費品等藍籌股,以及藍籌類ETF基金。
股市起伏會撼動經濟?
“有人認為這一輪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可能會影響到其經濟增速”,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展開討論,“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股市的起起落落給總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并不大。在2008年上一次中國股市泡沫破滅后,A股市場沉寂了5年多,但這并未妨礙中國在這段時期實 現了引人注目的GDP增長。”因此,許多中國觀察人士樂觀看待本輪股市行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經濟再添動力”,德國財經網6月30日報道稱,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是中國近來的一些重大舉動為經濟發展增加了信心,包括亞投行協議的簽訂,在歐洲簽署投資協定等。與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經濟仍是“績優股”。
韓國《中央日報》評論稱,中國政府正在調整其經濟發展和金融投資策略,中國證券市場出現了“錢生錢”的壯觀景象。“從歷史來看,強國主要遵循“制造大國—貿易大國—軍事大國—金融大國”的路線往前走,現在中國正在這條軌跡上。
“再上5000點需權重股大幅上攻”
對于后市,東吳證券高級研究員鄧文淵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要確定這次因為去杠桿所形成的恐慌性拋盤能否企穩,“政策層面已經給出市場這樣一個信心,所以我認為未來單邊下跌的態勢不會再有。”但是鄧文淵也認為大盤像三四月那樣加速上漲的行情也不會再出現,“后市大概會維持在一個修整格局,更多時間里可能處于震蕩走勢。”
未來大盤能否再上5000點?鄧文淵認為這需要權重股的大幅上攻,但是目前這些大盤藍籌只起到了維穩的作用,“市場會在一段時間內修復創傷,平復情緒,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上漲的走勢”。
北京楓瑞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吳蕊對《環球時報》表示,政府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后,市場以周二下午大漲為標志重上牛途。經過此次市場洗禮,相信投資者不僅領略了股市的風險,而且體會到炒作、博弈的深切危害,價值投資是戰勝市場的唯一法寶。對于惡意做空,支持相關部門徹查。
對于廣大投資者,鄧文淵建議,一定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太過悲觀,應該多關注有真正成長性和利好預期待釋放的個股,結合波段操作。短線超跌創業板、中線績優成長藍籌、調整到位的2025中國制造政策紅利股以及國企改革股等板塊都可能會有投資機會。▲
環球時報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