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雙魚
古時候,大地上是一片洪水,人們無法生活。禹帶著他的好友應龍,四處去治水。
禹看到洪水泛濫危害百姓,就和應龍帶領人們到處開山劈嶺,為洪水尋找出口。當禹開鑿龍門山的時候,有一天,偶然走到了一個大巖洞里。巖洞深得很,越往里走越黑,到后來簡直寸步難行了,禹只得退出來,重新打了火把進去。
進去不多久,便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閃閃發光。后來那發光的東西把整個巖洞都照亮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大黑蛇,約有十來丈長,頭上生有角,嘴里銜著一顆夜明珠,在前面給禹照路。
禹就丟了火把,跟著大蛇走。走了好一會兒,到了一個光明而開闊的地方,似乎是一個殿堂,有一些穿黑衣服的人,簇擁著一個人臉蛇身的神,坐在殿堂的中央。禹一看這神的形狀,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便問他:“你莫非就是華胥氏的兒子伏羲嗎?”
“對啊!”人臉蛇身的神說,“我就是那九河神女華胥氏的兒子伏羲啊。”
他們兩人一談起來,都感覺很是親切。伏羲幼年時候吃過洪水的虧,對于治水的禹所做的偉大工作非常欽佩,愿意盡他的力量幫忙,于是便從懷里掏出一塊玉交給禹。這是一種形狀像竹片的玉器,有一尺二寸長,說是拿了這東西去,就可以度量天地。禹后來果然把它帶在身邊,平定了水患。
龍門山原是一座大山,它和呂梁山的山脈連接,擋住了黃河的去路,黃河的水到這里流不過去,只好回頭往上游流,水神趁勢推波助瀾,造成洪水的泛濫,以至于把上游的孟門山都淹沒了。
禹從積石山(在青海)疏導黃河到這里,就用他的神力把龍門山劈開,使它分跨在黃河的東西兩岸,讓河水從懸崖峭壁間奔流而下。
它之所以取名叫“龍門”,據說是因為江海的魚每到暮春季節,都要會合在這座山的山崖之下的水中,舉行跳高比賽,跳過去的便能成為龍升天,跳不過的只好碰一鼻子灰仍舊做魚。又說,到龍門下面來舉行跳高比賽的,只是鯉魚,雖然成千上萬條魚從大川小河逆流而上來到這里,可是一年當中能夠登上龍門的不過七十二條。一登龍門,就有云和雨來追隨著它,并且還有天火從后面來燒掉它的尾巴,使它徹底變成一條龍,不留一點鯉魚的痕跡,天公替登龍門的鯉魚設想得可說是很周到了。
禹治理洪水,曾經三次到桐柏山(在河南省桐柏縣西南),可是那地方總是刮大風,打大雷,石頭嘯叫,使治水的工程簡直沒法實施。
禹知道這是妖怪在作怪,便召集天下群神,叫他們想辦法除妖。桐柏山和附近各山的山神懼怕禍事連累到自己頭上,都跑來跪著向禹磕頭,請禹饒命。禹疑心他們包庇妖怪,便把他們當中幾個特別狡猾的如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犁婁氏等拘囚起來,加以審問。果然問出實情,原來在淮水和渦水之間,的確躲藏著一個叫“無支祁”的水怪,禹馬上派人把這妖怪擒拿了來。
大禹治水,由高山到平川,由秦嶺到冀州,由太行山到嵩山,到處開河治水,留下許多足跡。上黨一帶的潞城、平順之間,有一座山就叫“禹王山”,相傳是禹開通河道時,把擋住水流的一座山搬在這里。人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就把這座山稱為“禹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