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首次提出“互聯網+”以來,無論是科技圈、創業圈,還是金融圈、資本圈都掀起一股股不可阻擋的互聯網洪流。
點評:小到賣面膜的微商,大到傳統行業巨頭,言必提及“互聯網+”。在微信上開一家微店,便可稱得上是移動互聯網創業。在很多眼中,只要企業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就找到了持續發展的“靈丹妙藥”,并且該藥方還具有“包治百病”的功能。
不可否認,的確有一部分傳統企業確實正依托互聯網進行自我革新和轉型。然而,某些企業的“互聯網化”依然處于嘗鮮和盲目追捧階段,忽視互聯網領域“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基本原則,一味將過剩產品強推上線。不少企業談到互聯網化,就是再多添加一條線上營銷渠道,這種改變固然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但未免功夫更多地用在形似而非神似上。最終也只是只見“殼變”,不見質變。
360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認為,傳統企業必須要理解互聯網經濟的特征,與傳統經濟不一樣的地方,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如果以傳統經濟思維進入到互聯網里去競爭,那無異于鯊魚爬到陸地上去跟豹子搏斗,肯定是要輸的。對于亟待轉型的企業來說,在迎接“互聯網+”的浪潮中,只有真正注入用戶至上、貼近市場、提高效率、靈活多變等互聯網基因,鯊魚在登陸之后才能夠以豹子的方式和豹子決斗。
同時,實現真正的互聯網經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投入,而非看似熱鬧的“排浪式跟風”。如若企業能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上傾注更多的人力、精力和財力,打造出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對于提高生產效能、產出經濟效益、整合社會資源來說,無疑將發揮出更為顯著和有效的拉動作用。
個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分期繳稅政策推至全國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將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的個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分期繳稅政策推廣至全國,以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個人投資。
按照規定,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屬于個人轉讓非貨幣性資產和投資同時發生。對個人轉讓非貨幣性資產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依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應按評估后的公允價值確認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減除該資產原值及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