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團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基本方案已經形成,將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序上報。為保障基金安全,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上將采取非常審慎的政策,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專家建議,政策設計之中應逐步地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同時應重視養老生命周期基金發展,這將極大地豐富共同基金的公募產品種類,刺激資本市場的發展。
養老金收益低,養老保險甚至陷入收不抵支境地。“十幾年來,基本養老保險金年均收益不到2%,低于CPI,縮水驚人。”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曾向外界透漏。2014年,審計署對全國社保基金的審計結果也佐證了鄭秉文的觀點,由于負利率的侵蝕,“躺”在賬戶中高達2.7萬億元的養老金,僅在2013年的損失就高達178億元。有專家測算,如果繼續執行現行養老體系,不對退休年齡等進行調整改革,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將收不抵支。日前,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數據顯示,社保基金收入43088.07億元,支出38463.97億元,剔除9741.75億元的財政補貼,社保基金“虧空”5117.65億元。其中,2015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剔除財政補貼后,總收入減去總支出,“虧空”3115.33億元。
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迫在眉睫。但是,由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方案還未形成,大部分養老金只能存銀行或買國債。盡管已有山東等省市試點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但這種只“輸血”不“造血”的做法恐怕不足以彌補養老金的虧空。一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所言,“單純靠國資劃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靠財政補償并不創造財富。”
養老金保值增值應借鑒國際經驗。從國外看,養老金的投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在日本的養老金投資構成中,有20%投入到國際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與歐美國債等領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芬蘭養老金海外投資占比也達到七成,其中25%投資于歐元區其他國家,45%投資于歐元區外,其本國項目占比只有30%。同時,在基金管理上,國外社會保障體系資金傾向于基金化管理的策略。比如美國401k條款中的養老金投資占比長期在90%以上,其中投資于股票、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權益類產品的比例高達60%。
養老金是養命錢,唯有提高社保基金投資回報,才可應對步伐加快的老齡化以及攀升的物價。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是大勢所趨。一方面,養老金需要通過投資資本市場進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支持。總的來看,養老金可通過多種投資方式參與資本市場,并可采用分散化投資策略,精選資管機構、合理配置資產。一是繼續發揮好原有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渠道作用,將一些穩妥投資營運項目如國債、各類基金等投資規模擴大,并力爭有所創新。二是養老金必須入市。從我國養老金“入市”的試點看,13個省市均取得了年平均收益率超過9%的好成績。從國外來看,養老基金通常配置30%~60%的股票資產。目前而言,投資股市不失為一個選擇。不但幫了實體經濟的忙,也以投資者的身份獲取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