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世超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了,我和幾個小伙伴商量著要玩些什么好。我提議道:“不如去捉魚吧?”“光是捉魚有什么好玩的。”一個小伙伴反駁道,“把捉到的魚再加上紅薯拿去窯了,才有意思呢。”我們聽了都點頭贊成。
說干就干,我們拿起小鋤頭、小鏟子、小泥箕和紅薯就出發了。到了小河邊,我脫下鞋,挽起褲腳,光著腳丫,踏進小河里,貓下腰,瞪大眼睛,仔細地尋找“獵物”。發現一條小魚后,我放慢腳步,摒住呼吸,慢慢地伸出手,然后猛地一捂。我感覺到手里有魚兒在掙扎,這才大聲向小伙伴們呼喊道:“快來看,我捉住了一條。”大家見了,都羨慕不已。
“切!才抓到那么小一條就那么得意,看我的!”一個小伙伴不服氣了,說。他運氣不錯,腳旁邊就正好游過一條小魚。于是他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下手就捉。誰知因為沒有經驗,他的手剛一伸出去,小魚就嚇跑了。魚沒捉著,水卻濺了一尺多高,將他濺了個滿身濕透。他又氣又笑,最后只好無奈地去尋找新的目標。
過了一會兒,他拿起了一件新武器——泥箕,奔向剛發現的一條大魚。他小心翼翼地繞到后面,用泥箕一撈,那條大魚沒反應過來,就被他給撈進了泥箕里。他想趕緊把魚拿出來,不料那條魚正用力地擺動尾巴掙扎,哈,魚尾“扇”了他一耳光,他的臉頓時變成了“花貓臉”!大魚趁機從他的手里滑脫,又溜回了水里,他顧不上擦臉,趕緊彎腰一撲,那條魚這才“繳械投降”。
撈到了很多條魚后,我們來到河邊的一塊空地上。我拿起小鏟子挖了一個坑,一個小伙伴去撿柴草,另一個去找泥塊并搬過來。還有一個呢?他負責搭窯。搭窯可不容易,要搬起幾塊大泥塊,把它們沿著坑圍成一個圓圈,緊接著一塊泥一塊泥摞起來慢慢往上搭,最后越搭越小,一直搭成像金字塔那樣。搭的過程中還得注意搭穩當了,不然等會兒窯東西的時候就會塌下來。不一會兒,柴草就撿來了,我把柴草點燃,接下來,只要等著土塊被燒得通紅通紅的就行了。
不久,一個小伙伴開始清理紅薯,另一個去池塘邊采了幾片荷葉并鏟了一些粘土回來,其他人就在窯的旁邊一邊唱歌,一邊添加柴草。不一會兒,材料都準備齊全了,我們先拿起荷葉包住魚,再用粘土包住荷葉,放在一邊備用。過了大概四十分鐘,泥塊已經被燒得里外紅透了,這時我們就把柴火抽出來滅掉,把裹了紅薯、魚的粘土塊往窯里丟,然后用木棒把窯弄塌,把火滅掉,再把窯土塊打碎,讓它們蓋住裹了紅薯和魚的粘土塊,然后慢慢等著它們被捂熟就好了。
又過了半個鐘頭,紅薯和魚終于熟了,我們手忙腳亂地拿起樹枝把泥塊撥開。不一會兒,一個個外焦里嫩的紅薯、一條條香噴噴的魚就出現了。我們拎起紅薯和魚,開吃!“哎喲!好燙呀!”唉,心急吃不了熱紅薯,我趕緊把紅薯丟到一旁。過了一會,等它涼一些時,我再把它撿起來,剝開它那焦黑的皮,露出里面如同黃金般的薯肉,那濃香,真是香飄十里、裊裊不絕啊!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哇,這味道,那么的軟,那么的香,那么的甜,簡直是“絕世佳肴”!
我們邊吃邊感嘆道:“有窯紅薯、窯魚吃,這樣的春節才有意思啊!”
(指導老師:梁 霞)
好詞分享:
反駁 羨慕不已 迫不及待 手忙腳亂 外焦里嫩 裊裊不絕
好句摘抄:
【細節精彩】 【描繪細致】
點評:
文章對細節的描繪十分細致,尤其是對動詞使用,非常生動傳神,如“我”撈魚時是“貓下腰”“瞪大眼睛”“摒住呼吸”“猛地一捂”,伙伴撈魚時則是“下手就捉”“繞到后面”“一撈”“彎腰一撲”,各具特色,把不同人之間的不同表現表現得十分形象。而對搭窯、窯紅薯和魚過程的細致描繪,體現了小作者對生活素材的觀察與積累,要知道,生活是一切優秀文章的源泉。撈魚、搭窯、唱歌、燒制食品、品嘗美食,數種有趣的事情集中到了一起,確實讓人感到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