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理人的博客:
中國民營會展企業已步入資本并購與資源整合的軌道。但長期以來,由于民營會展企業一貫低調的行事風格,會展業表面仍風平浪靜。民營會展企業的前景似乎看上去并沒有那么樂觀。
但隨著多年的裸泳“陪練”,中國民營會展企業不僅深諳水性,還學會了游泳技能及深海“潛水”,且不再甘心做一個“陪練者”。這意味著,中國的民營會展企業正在成為行業一支生力軍,舉起資本并購與資源整合的旗幟,誓與“外來者”——外資展覽公司,在“一路一帶”的新機遇期分食中國的會展“蛋糕”。
表面看,雙方力量有些懸殊,但中國民營會展企業做好了準備,將直面這場沒有退路的較量。(節選)
@張凡的會展微博:
中國經濟從舊常態轉入新常態,有學者研究,認為關鍵在2015-2017年這三年。在這個階段里,經濟發展的新舊形態互相交織,碰撞,消長,蛻變。因此,經濟運行中矛盾多,困難大,不穩定。從目前情況分析,個人認為今明兩年,中國會展業將面臨較多的困難,困難程度比2014年明顯增大。為方便論述,主要從主辦方角度分析困難的成因:第一,經濟成長減速帶來的經營困難;第二,展館增加供應帶來的新競爭;第三,政府政策調整帶來的壓力;第四,創新發展帶來的風險。(節選)
@申城會展小生:
2013年,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全年先后派出專利行政執法人員78次以及專利代理人166人次入駐35個大型國際展覽會,現場共受理專利侵權糾紛投訴278件。不難看出,展會知識產權數量隨著展覽業的發展也呈現增長的態勢。與此對應,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由于編制所限,除完成日常工作之外,很難派出更多的行政執法人員參與到每個展會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去。因此,知識產權局更多的是對于大展(毛面積3萬平米以上)和國際展予以人員進駐方面的傾斜。(節選)
@劉海瑩
2014年,中國展覽面積超過7000萬平方米,依然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為了提高展覽品質、優化展覽結構,中國展覽企業正在加速與國際展覽集團的合作。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雖然多是國際展覽集團并購中國本土展覽項目,但隨著中國首家展覽上市企業的誕生,中國展覽企業的資本化發展路徑正在被逐漸打通。企業獲得融資后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收購項目。隨著中國資本的加速輸出,展覽企業收購國際知名展覽項目進而逆向整合市場的可能性正在加大。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中國制造企業是這樣“走出去”的,中國展覽企業同樣可以復制這樣的路徑。
@沙克仲
二線城市之于中國,就像新興市場之于世界,是會展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去年12月舉辦的北京會展CEO沙龍上,筆者在談到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的發展前景時曾提出一個觀點:隨著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專業貿易展選擇在二線城市舉辦,其前景將十分樂觀。隨之而來的是,中國也將與美國一樣,不再有一二線會展城市之分。
@劉佳
這兩年由于環境的倒逼可能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環保的理念正好契合了社會的需求和我們公司自身發展的要求。所以現在看到展覽行業也在大力提倡減排、重復利用,說明我們順應了這個趨勢。而且我們展覽產品是根據社會需求來的,因為環保不是單方面我們展覽公司自己的需求,客戶方也要同時有這個理念,并能接受我們通過模塊化做成的展示空間,這樣下次重復使用幾率就高,自然的垃圾成本就是零,這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推進的,當然這是大勢所趨,也是被行業和社會認同。
@微展會的營銷總監潘濤
展會品牌形象塑造和傳播,完成的只是品牌價值輸出的使命。要把品牌價值轉換為消費行為,即達成展商、觀眾的參展參觀行為才是會展營銷的最終目的,這僅靠單向信息傳播顯然是不夠的。在受眾注意力極易被分散的信息爆炸時代,會展企業還需搭建24小時信息傳播的社交媒體平臺,通過持續提供優質的關聯內容,創建可促進多方互動的社交媒體活動,提升展會品牌美譽度,才能有效促進品牌價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