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勁松,王海江,孫逵(.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浙江寧波 3504; .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
基于GIS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建設
戴勁松1?,王海江1,孫逵2
(1.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浙江寧波 315042; 2.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22)
摘 要:我國當前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變化的問題,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長快,享老、養老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文章將養老檔案建設和社區服務結合,利用GIS技術搭建社區服務平臺,通過三維地圖展現社區和老人的空間關系和位置,集成對老年人的檔案信息管理,同時又及時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幫助、心理咨詢、醫療救助等服務。
關鍵詞:GIS;社區養老;三維地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家庭養老面臨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實際的家庭情況,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在逐步地向社區養老模式轉移。但養老行業在我國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程度很低,養老的現狀和發展速度卻是不容樂觀;國外的發達國家則是將養老作為一個行業去推動發展,其規模和服務質量是值得借鑒的。根據國家發改委、民政部頒發的《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十部委聯合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以信息服務網絡整合建設為依托,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要求有條件的城市和地區建立社區“一鍵通”呼叫系統,加快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本文所建設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可以及時給予老年人幫助,老年人只需通過一鍵式報警器和手機終端軟件就可以獲得養老服務,包括醫療救助、生活幫助和心理咨詢等。該系統平臺的建設將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提供更強的保障。
2.1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現狀不容樂觀,對養老事業的建設任務艱巨,有許多學者密切關注并研究我國的養老事業,并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如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1]。如基于WCF面向社區醫療服務的連續健康管理系統[2],可實現居民基本醫療信息查詢,健康咨詢服務和多層次的健康管理服務。智能公寓的建設,將傳感器運用到老年人的監管服務中,通過對傳感器信息的采集和處理來準確識別老人的行為狀況[3]。“互聯網+電子產品”提供科學的、個性化的中醫養生建議,并可提供疾病自測、預約掛號、社區醫療站對講等功能[4],為社區中的人群設計和提供個性化資訊推薦服務[5]。居家養老服務系統可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實現,將居家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社區服務、社會服務提供商以及政府監督、管理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數網合一”,將形成一套綜合性的服務信息管理系統[6],并結合當前的O2O模式,實現信息管理和實體服務的結合[7,8]。這些研究雖然在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日常生活、養老服務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相應的系統或服務,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涉及基于位置信息的關于老人便捷出行與及時醫療救助方面的內容。本文是基于地理信息構建養老服務平臺,在管理社區老人信息的同時,集成老人的便捷出行、醫療救助和生活服務,給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2.2研究目標
本文以某市的一個區為研究區域,構建基于三維地圖的養老檔案數據庫,完成區域內主要社區老人的數據信息注冊、采集和錄入;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實現對養老檔案數據的綜合展示、管理和應用,為當前民政、社區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和救助依據,為最終建成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奠定扎實的基礎。
2.3研究內容和架構設計
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以地理數據庫作為數據支撐;利用ArcServer技術提供地圖服務、定位查詢服務,搭建B/ S框架實現平臺地理信息在線應用與服務;以物聯網為基礎,通過定位設備獲取老人的位置信息,搭建專線網絡方案,將中心應用服務器、備用服務器、客服中心建立在市民政局、各區民政局和街道辦的以互聯網或專線方式訪問系統平臺。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承載、管理和展示空間數據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軟件系統,是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系統建設的重中之重。系統建設以快速、便捷、準確為服務宗旨,為用戶提供最準確的空間地理位置信息。
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廳。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開始吃飯后沒多久,兩人又吵了起來。起因是小孩想吃蝦,讓他媽媽給剝一下,結果他媽一口回絕了,“這么大的孩子了,以后自己剝。”
該平臺上整合養老相關的社會資源,將專業的醫療救助服務、康復訓練服務、家政服務、心理咨詢服務等與系統連接起來,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系統采用成熟的3層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展示層、業務層和數據層。

圖1 系統總體架構
底層數據層以ArcServer和ArcSDE作為中間件的技術,連接業務層與數據層。利用ArcSDE中間件技術可以將地理信息與老人的屬性信息進行連接,提供更高性能的數據管理,利用ArcServer技術可以提供在線的地理信息服務。系統中包括的數據庫包括:政務電子數據庫,地名地址數據庫,養老檔案數據庫。
中間業務層集成的各項功能和服務,包括:用戶管理、數據錄入、數據查詢、老人位置展示、統計分析等系統服務,在系統平臺上集成各項社會資源服務體系。
最外層即展示層是以網頁的形式讓用戶與服務人員進行交互。當用戶用手機、移動設備或者電子計算機等方式呼入或登錄系統時,系統會將用戶的信息直接展示給服務人員。
2.4系統網絡體系結構
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以物聯網為基礎,搭建通信運營商專線網絡方案,將中心應用服務器、備用服務器、客服中心建立在市民政局、各區民政局和街道辦;以互聯網或專線方式訪問系統平臺,網絡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老年人通過一鍵式報警器或者手機終端軟件,自動接入呼叫中心,可進行菜單式選擇服務,如家政、心理咨詢、求助等內容。通過老年機的GPS定位模塊,救助中心可直接顯示出老年人目前所在位置,并根據老人需求和歷史信息進行判斷進而為老人提供相關服務。

圖2 網絡體系結構
2.5數據庫建設體系結構
養老檔案數據庫記錄研究區域內老人的基本人物信息、家庭地址信息、健康信息和病史信息。
基本地理信息數據庫為平臺提供基本的社區、街道、地址等空間信息。為了直觀高效展示老人的位置并便于服務時快速找尋和定位,平臺采用2.5維地圖展示,并融合最新地名數據庫。相關地理信息以網頁的形式展示,方便查看老人及其類別的分布、各個年齡層的老人分布。
3.1基于三維地圖的養老信息展示
社區養老服務平臺采用2.5維地圖數據庫作為顯示的數據來源,結合當地地名地址數據庫中的屬性信息,可以直觀、立體地瀏覽各社區的位置分布、社區范圍等社區的基本信息,如圖3所示。

圖3 社區范圍顯示
3.2老人分布和信息查詢
養老服務平臺將老人按照其年齡段和老人類別進行分類。其中老人類別分為低保戶、殘疾、孤寡老人、優撫對象、三無老人、獨居老人、在職人員、中共黨員等不同的類別,方便數據庫進行歸類統計、查詢和管理,并可在系統中快速可視化。
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的優勢是可以精準迅速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展現所有用戶的總體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老人分布數量集中的地點,可視化時采用聚合方式體現,如圖4中的氣泡中的數量。老人聚合的數量會隨著地圖層級的縮小、放大動態改變,及時準確展示老人的分布和數量。
點擊某社區內的相關符號標記,可以快速地查看該用戶(或者多用戶)的信息,如圖5所示。

圖4 老人的數量、定位和所在的社區分布

圖5 用戶信息
老人能夠通過電話號碼信息查詢出對應的相關各項資料,并且當老人來電時,平臺系統將以彈出窗口的形式向工作人員進行提醒,并展示包含老人的姓名、性別、住址、年齡等的信息。
3.2養老服務工單管理
老人或相關人員來電需求養老服務時,系統生成求助工單,由工作人員對工單進行跟進或者派發給加盟企業,并記錄工單的處理結果以及客戶的反饋信息。如果有求助信息錄入,則在平臺主界面菜單欄中的“工單管理”可以新建、查詢或者搜索到該求助信息,并及時顯示工單處理的狀態(生成、派遣、服務中、完成)。
3.3老人檔案建立和管理
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構建老人檔案,并進行管理,包括新建、刪除、修改和查詢老人檔案。老人檔案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電話、性別、老人類型、地址、所屬社區、病歷史、特征、特別關注項等。
3.4統計分析
平臺能夠根據養老檔案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按類統計,包括老人屬性信息統計和來電求助信息統計。屬性信息統計有老人年齡分布統計、類型統計、與戶主關系統計、老人所在群組統計(如圖6所示)。圖6(a)是用戶年齡段的分布圖,圖6(b)是70歲~80歲年齡段中各個年齡的分布圖。
來電信息統計有用戶來電次數統計、來電類型統計(如圖7所示)。圖7(a)表示今年用戶來電類型的統計,圖7(b)表示醫療求助來電類型的分月統計圖。

圖6 用戶年齡分布

圖7 來電信息統計
平臺集中管理老人的檔案信息,提供對老人信息的查詢、統計、修改功能;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康復訓練、便捷出行、旅游服務等等。當老人求助或需求服務時生成工單并流轉給加盟企業訂單管理系統,加盟企業接受平臺推送的訂單,生成客戶信息,并派送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平臺將追蹤老人的服務工單并在服務完成后及時反饋老人對加盟企業服務質量的評價。服務平臺與加盟企業采用“線上與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與一般O2O服務體系不同的是:由于老人行動不便,老人所需要的服務可能更多是家庭內的服務;另外,如果老人突發意外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就會將支付環節安排在救助之后。
目前,在我國養老設施不健全,養老任務艱巨的背景下,基于GIS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可以及時地給予老年人幫助,讓他們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有一個保障舒心的晚年。同時能夠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降低年輕人為此付出的時間與精力。與此同時,該平臺在提供養老服務時要注重服務的質量和速度,讓老人能從信息服務到實體服務,從而使提升其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陶箐.城鎮老年人健康管理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2] 張菁華.基于WCF面向社區醫療服務的連續健康管理系統設計[D].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
[3] 孫麗君.面向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4.
[4] 王怡濛.“活法兒”老年健康生活儀[D].南昌:南昌大學,2013.
[5] 吳升瑞.社區個性化資訊服務研究與設計[D].杭州:浙江大學,2008.
[6] 歐昱.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設計與實施[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1.
[7] 懂娜.基于O2O模式的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分析[J].安徽理工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9):38~41.
[8] 韋意.線上應用到線下服務——APP與O2O模式結合研究[J].科技傳播,2013,22:240+228.
Community Aged-supporting Platform Based on GIS
Dai Jinsong1,Wang Haijiang1,Sun Kui2
(1.Ningbo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Ningbo 315042,China; 2.Wuhan Geomatic Institute,Wuhan 430022,China)
Abstract:With the aging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of family structure,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ged-enjoying and the aged-supporting are rising rapidly.The paper integrates the aged archives management with community services,uses GIS techniques to build the platform.The system displays the aged population in three dimensional map with their locations and information,which facilitat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aged archives and provides the assisted living,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medical assistances.
Key words:GIS;community aged-supporting;three dimensional map
文章編號:1672-8262(2015)05-27-05中圖分類號:P208.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08—07
作者簡介:戴勁松(1976—),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GIS、地圖編制技術應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