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平 岳青 智海英 馬海龍 苗如意



摘 要:‘晉抗6號是以‘Ja-135為母本、‘Z83-1為父本雜交育成的西瓜一代雜種。中熟,全生育期約105 d,果實發育期約31 d;果實橢圓形,果皮綠底覆深綠齒帶;瓤色紅,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 ~ 11.2%,口感細膩,味甜多汁,風味佳;中抗枯萎病;平均單果質量5.5 kg,667 m2產量4 200 kg以上。適宜山西省及周邊地區作中熟栽培。2013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關鍵詞: 西瓜; 新品種; ‘晉抗6號; 中熟; 雜交一代
Abstract: ‘Jinkang No. 6 is a new F1 hybrid watermelon variety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 ‘99-02 as female parent and ‘Z83-1 as male parent. It is a middle-maturity variety with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of about 105 days from sowing and the fruit developing period of 31 days from flowering. The fruit is elliptical in shape and the skin is light green with deep green stripes. The flesh is red and the central total soluble solids is 10.0%-11.2%. It is delicious,sweet and juicy taste. It has a moderate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The average fruit is about 5.5 kg and the average yields per 667 m2 is about 4 200 kg. It is suitable for middle maturity cultiv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similar areas.
Key words: Watermelon; New variety; ‘Jinkang No. 6; Middle maturity; F1 hybrid
1 育種目標
西瓜一直是山西省農村發展商品經濟的重要作物之一,為農民致富和農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山西省規定為主要農作物之一[1]。上世紀90年代初,‘西農8號西瓜新品種問世,因其高產抗病耐重茬等特性,一度成為我國中晚熟西瓜的革命性品種[2]。隨著市場多元化的需求,生產上需要抗病、高產、瓤色紅、品質好、商品性好、熟性較早的中晚熟品種,以克服‘西農8號系列果皮色淡、瓜瓤色淡、較為晚熟的缺點[3]。為此,本課題組制定了選育適宜山西種植、綠底色花皮、紅瓤、抗病性強、易坐果、品質較好、熟性較早、豐產的中熟西瓜品種的育種目標。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來源及特性
母本‘Ja-135是在1990年利用日本的花皮圓西瓜嚴格套袋自交,F2代中的第2自交單瓜播種,選第1株自交后代,按花皮圓果,含糖量高、抗病性好的目標定向選擇,每年播種第1單株,又經4代連續自交,于1996年選育成性狀穩定的優良自交系。植株生長勢旺,易坐果,果實發育期約34 d,中晚熟。果實高圓形,綠底覆黑綠鋸齒條帶。單果質量5~7 kg。瓜瓤粉紅色,質地脆硬,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邊部9.5%,種子為麻籽,中等大小。田間表現抗病、抗逆性強。
父本‘Z83-1是1990年由‘中育10號繁殖田中發現的1個大紅瓤變異單瓜經7 a(年)7代自交選育而成的自交系。植株生長勢旺,葉片肥厚,雌花多,易坐果。中早熟,果實發育期約30 d。果實長橢圓形,綠底核桃紋。單果質量5~7 kg,不易裂果。瓜瓤大紅色,質地脆硬,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邊部9.5%,種子為中小麻籽。田間表現抗病、抗逆性強。
2.2 選育過程
2007年春季在山西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忻州試驗基地以‘Ja-132、‘Ja-135等為母本、以‘Z83-1、‘Ja03-2、‘A8-1等為父本試配早熟及中晚熟西瓜組合21個。2008年進行組合比較篩選試驗,中晚熟組參試組合共9個,其中‘中-6組合(‘Ja-135בZ83-1)綜合性狀表現突出。2009年、2010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對照品種為‘西農8號,‘中-6組合2年均表現豐產,易坐果,品質好,抗病、抗逆性強,定名‘晉抗6號.2011年、2012年參加山西省西瓜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山西省西瓜新品種審定試驗將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合并為生產試驗),對照品種為‘西農8號。2012年通過山西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田間考察,2013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西瓜2013003。
3 選育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09年、2010年在忻州試驗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年的播種期均為4月20日,以‘西農8號為對照。采用地膜覆蓋栽培,雙蔓整枝,每株留1果(均留第2雌花坐果)。小區面積66.7 m2,株行距0.5 m×1.7 m,播種80株,隨機區組排列,2次重復。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晉抗6號表現中熟,第1雌花節位8節,雌花間隔4節,全生育期105 d,果實發育期31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均較對照高。平均單果質量6.6 kg,坐果整齊。豐產性較好,2年平均667 m2產量為4 782 kg,較對照‘西農8號增產5.7%。2年的品種比較試驗表明,‘晉抗6號屬中晚熟品種,易坐果,果形周正,橢圓形,綠底色花皮,剖面色澤均勻,瓤色紅,口感好,產量及商品性等指標都超過對照,達到了育種目標(表1)。
3.2 山西省西瓜品種生產試驗
‘晉抗6號參加2011年、2012年山西省西瓜品種生產試驗,組別為中晚熟組。各試驗點均設2次重復,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小區面積66.7 m2,株行距及管理水平同當地生產田,對照為‘西農8號。全省設置6個試驗點,分別是運城、祁縣、太谷、忻州、定襄和陽高,2011年數據全部有效,2012年陽高點數據因故報廢,只有5個試驗點的數據有效,統計結果見表2。
3.2.1 產量 由表2可見: 2011年‘晉抗6號平均667 m2產量4 324 kg,較對照‘西農8號增產8.2%,6個試驗點中增產點數5個,增產點比例83.3%;2012年平均667 m2產量4 117 kg,較對照增產3.4%,5個試驗點中增產點數4個,增產點比例占80.0%。2年生產試驗表明: ‘晉抗6號產量顯著高于對照,2年平均667 m2產量4 220.0 kg,比‘西農8號增產5.8%。
3.2.2 外觀和品質 2年生產試驗,‘晉抗6號均表現橢圓形,綠色花皮,剖面色澤均勻,瓤色紅,皮薄,較對照‘西農8號皮色深,瓤色紅,果皮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0.0%,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6.8%,較對照‘西農8號口感甜,纖維細,汁液多。
3.2.3 抗病性 據2011—2012年山西省西瓜品種生產試驗的調查結果,‘晉抗6號田間無枯萎病、病毒病發生,僅在生長后期有輕微炭疽病發生。2012年山西省種子站委托山西省運城市種子公司對參試的西瓜品種進行了苗期抗枯萎病鑒定,菌源為田間分離培養的尖鐮孢菌,接種方法為病麥粒、石英沙拌土施入,4月9日播種,5月11日第1次調查,5月25日第2次調查,結果見表3。鑒定結果為:‘晉抗6號和對照‘西農8號總株數分別為33株、35株,感病株數均為17株,發病率分別為51.51%和48.57%;病情指數‘晉抗6號顯著高于對照,表明對枯萎病抗性顯著低于‘西農8號,抗性級別為中抗。
4 品種特征特性
‘晉抗6號為雜交一代中熟品種。植株生長健壯,中抗枯萎病。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實發育期約31 d。第1雌花節位8節,雌花間隔4葉。果實橢圓形,果皮綠色覆深綠齒帶,果皮厚約0.9 cm,不裂果,耐運輸。果肉紅色,口感細膩,味甜多汁,風味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0.0%~11.2%。易坐果,豐產性好,平均單果質量5.5 kg左右,一般667 m2產量4 200 kg以上。
5 適宜地區及栽培技術要點
‘晉抗6號適應性強,在山西省及周邊地區均可栽培。適宜小拱棚、中棚及簡易大棚保護地春提早栽培及露地中熟栽培。一般株距0.5 m,行距1.7 m,667 m2留苗800株左右,雙蔓或3蔓整枝,主蔓第2或第3雌花留果,每株留1果。播種前施足底肥、灌足底水。667 m2施優質農家肥5 000 kg,復合肥50 kg,餅肥60 kg。伸蔓期與授粉期一般不澆水。膨果期及時澆水追肥。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重茬地應采用嫁接栽培。
參考文獻
[1] 趙 娜. 北京市西瓜品種管理現狀及與國家試驗數據銜接對策[J]. 中國西瓜甜瓜,2005(2): 42-24.
[2] 萬金祥. 再和讀者談談西瓜良種“西農八號”[J]. 農家科技,1996(2):19.
[3] 王果萍,楊晉明,張 濤. 早熟優質西瓜新品種農豐4號的選育[J]. 中國瓜菜,2009,22(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