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球 夏文科 田容積 唐瀚 姚獻富 鄧大成 鄭廣糧
我國南方地區多以丘陵山地為主,土質疏松、肥沃,自然隔離條件好,只要合理利用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嚴格按照西瓜雜交種子生產技術規程操作,生產出質量上乘的小果型西瓜雜交種子的技術完全成熟,南方種子企業完全可以免去到新疆、甘肅等邊遠地區制種的勞苦,因地制宜在本地發展小果型西瓜種子生產。
1 土地選擇
為充分提高小果型西瓜雜交制種的單位面積種子產量,制種地塊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地勢高燥,排灌條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為減少病蟲害的危害,特別是預防土傳病害,所選地塊最好未種過葫蘆科作物,選擇重茬地制種的輪作年限應控制在5 a(年)以上。
2 設置隔離區
與一般商品西瓜種植不同,西瓜種子生產為保證種子純度,隔離區的設置尤為重要。設置安全合理的隔離區是保證種子純度的先決條件,在劃定的制種田塊四周1 000 m范圍內不能種植任何其他西瓜品種。
3 播種育苗
3.1 播種期
為保證制種父本純度(先讓父本開花結果,授粉采集花粉前逐株逐果檢查父本純度,去除雜株)及授粉高峰期的足量花粉供應,父本比母本提前10~15 d播種。一般父本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
3.2 播種育苗
3.2.1 種子消毒 溫湯浸種:用55 ℃ 熱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冷卻至30 ℃ 時再浸種4~6 h,撈出用飽和石灰水浸泡10~15 min后搓洗種子表面的黏液,再用清水洗凈。
3.2.2 催芽 種子清洗干凈后,用開水浸泡消毒后的濕毛巾包好置于恒溫箱或電熱毯內催芽,種子催芽溫度控制在28~30 ℃。
3.2.3 播種 采用營養缽小拱棚溫床或冷床育苗。種子催芽后24~36 h,種子芽長達米粒長時進行播種,播種后蓋0.5 cm厚土灰,然后密封拱棚保溫,同時做好防鼠工作。
3.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床溫控制在30~35 ℃,子葉出土后,逐漸降溫至20~25 ℃,以控制徒長。種子出苗60% 時應揭膜去帽,再蓋膜。苗床通風透氣要掌握由小到大,尤其第一次通風更為重要。夜間低溫時應增加拱棚覆蓋物,防止低溫凍害。幼苗1葉1心時應逐步提高床溫,以促進幼苗生長。定植前1周揭膜煉苗,以適應外界氣溫。
4 定 植
4.1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1周進行分廂、整地、施基肥。廂面寬2 m,基肥采用溝施,每667 m2施腐熟廄肥1 500 kg,15∶15∶15硫酸鉀復合肥30 kg,過磷酸鈣50 kg,定植帶整成龜背形。
4.2 定植覆膜
先定植父本,父本較母本提前定植10~15 d,父、母本定植比例為1∶10。定植選晴天或陰天進行,定植后每株澆0.3%復合肥水0.5 kg,隨即進行地膜覆蓋,地膜一定要拉平、拉緊,兩邊用土埋嚴踩實,并破膜放苗封蔸。由于小果型西瓜坐果性普遍較好,宜稀植,3蔓或多蔓整枝。母本定植密度每667 m2以600株為宜。
5 打頂整枝
當瓜秧5葉1心時打頂,蔓長50 cm時整枝,視田間情況每株留3條或多條健壯子蔓。授粉前期結合去雄進行整枝,讓每條瓜蔓之間的距離均勻,每條瓜蔓的生長點排在一條直線上,方便授粉。
6 授 粉
6.1 父本鑒定、去雜
在授粉前,對父本進行純度鑒定,對不符合父本特征特性的雜株、變異株以及病株進行剔除。
6.2 母本去雄、雌花套袋。
結合整枝,摘除母本行中的全部雄性花蕾,并將花蕾帶出制種田塊。在每天下午和早晨,于授粉前逐株、逐蔓、逐節檢查,徹底清除漏摘的雄花。并對次日即將開放的雌花用紅色紙袋套袋。
6.3 人工授粉、套袋、標記
每天清晨在父本雄花未開之前采摘置于容器內,母本雌花開放后,取下紅色紙袋,以父本雄花對母本雌花進行授粉,再用白色紙袋套袋,彩色毛線栓在已授粉子房節位的靠瓜根部方向的下一節,作為已授粉標記,每隔3 d換一種顏色的毛線,以區分不同授粉時期,每朵父本雄花可授2~3朵雌花。
6.4 授粉節位
小果型西瓜的單瓜質量與籽粒的多少和坐瓜節位有密切相關,第1雌花節位果實因葉片數少,營養生長還不完全,果實較小,且皮厚籽少。第2或第3雌花果實大且籽多,應選留第2或第3雌花人工授粉。由于小果型西瓜坐果性較好,應保證每蔓坐果1~2個,以充分保證制種產量。
7 肥水管理
小果型西瓜其生育期相對較短,授粉后一般25~30 d種子即已成熟,所需肥水相對較少,但也應注意施足基肥,視田間長勢慎施或不施追肥,由于南方地區春夏之交雨水相對集中,應以排水為主,一般不需澆水。
8 裂果的預防與處理
小果型西瓜皮薄,遇雨水易裂果,這也是其制種產量低的主要原因。為防止或減少裂果損失,應注意加強整枝,選留3蔓或多蔓,以均衡營養供應。果實坐穩后停止整枝,讓后長出的部分孫蔓自然生長適當消耗養分,防止養分過分集中在果實而出現裂果。另一方面,夏季晴天突遇大雨是小果型西瓜裂果的主要原因,在坐果后應多關注天氣變化,在大雨來臨之前1 d適當向果實噴清水作為雨水過渡期,從而增加田間濕度,能大大降低裂果率。
9 主要病蟲害防治
猝倒病:此病是西瓜苗期的重要病害。主要病癥為莖基部收縮變細猝倒。藥劑防治: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噴霧或灌根。炭疽病:為中后期主要病害,危害葉片和果實。植株葉部感病后,初為淡黃色水漬狀圓形小斑,后變褐色,邊緣紫褐色,中心淡褐色,有同心輪紋。果實受害,初為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后擴為圓形或橢圓形,暗褐色稍凹陷。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出現橘紅色黏質物。藥劑防治: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枯萎病:病株葉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持續數天后,全株萎蔫枯死。1株中也常有部分枝蔓萎蔫,后逐漸蔓延至全株。橫切病莖,維管束呈褐色。藥劑防治:西瓜重茬劑1號300倍液、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石灰水灌根。蚜蟲:防治方法為10%蚜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倍液。
10 種子采收
10.1 種瓜采收
(1)田間去雜及病瓜:種瓜采收前,對制種地進行全面檢查,去除與母本性狀不符的雜株和變異株及病變果實,同時無授粉標記的自然坐果也應一并去除。(2)種瓜采收、后熟:根據田間不同顏色毛線標記,按授粉先后次序分批采收。采收后置陰涼干燥處后熟5~7 d。一般堆放2層為宜。(3)取籽、種子清洗、消毒:種瓜后熟后,擇晴天清晨進行取籽。取籽過程中,發現與母本種子特性不符的雜種一律剔除。有籽西瓜種子應連同瓜瓤一道置于塑料或木制容器內進行酸化、發酵處理24 h后再清洗,然后用1.25% Tsunami 100倍液或2.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處理15~30 min消毒后置太陽光下快速曬干。
10.2 種子干熱殺菌、入庫保管
種子曬干后置于干熱殺菌機內進行干熱殺菌處理。通過溫濕度調節,處理72 h后取出種子放入無污染的布袋內,附上種子標簽,將種子存放于無污染的專用倉庫內進行種子生理恢復,恢復期一般50 d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