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 李霞 馬坤
(云南省第四人民醫院藥劑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
我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分析
古云 李霞 馬坤
(云南省第四人民醫院藥劑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抗菌藥物現狀,為外科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10-12月外科病區中出院的1231例Ⅰ類切口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合理性使用統計分析。結果1231例Ⅰ類切口手術中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有298例,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24.2%。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在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無指征、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品種不適宜、給藥療程和給藥時機不適宜等方面。結論我院外科病區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抗菌藥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建議醫院加強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抗菌藥物使用管理,避免過度使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Ⅰ類切口,抗菌藥物,情況分析
為貫徹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給予嚴格控制,深入加大管理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力度,對我院2014年10-12月外科病區中出院的1231例Ⅰ類切口手術中預防使用抗菌藥物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料
通過醫院HIS系統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10-12月外科病區中出院的1231例Ⅰ類切口患者,其中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有298例,主要分布科室為普外科、骨外科、胸外、神經外科、眼科等臨床科室。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分析方法,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手術時間、手術日期、出院時間、入院時間、疾病診斷、入住科室以及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使用抗菌藥物類型等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3 評價標準
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的預防應用指南》及《云南省抗菌藥物專項處方點評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統計分析。
2.1 調查五個外科手術科室1231例Ⅰ類切口患者,其中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有298例,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24.2%,各手術名稱及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比例見表1。

表1 手術名稱及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比例
2.2 我院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前8位的藥物種類主要有頭孢菌素、頭霉菌素及青霉素類加酶抑制劑等類藥物,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及構成比見表2。

表2 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前8位品種及構成比
2.3 在298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病例中,只有111例在術前0.5-2h內預防使用,所占比例為37.2%,預防抗菌藥物應用時間統計見表3。

表3 預防抗菌藥物應用時間統計表
3.1 預防用藥無指征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Ⅰ類切口手術視野沒有出現污染情況下,不需要采用抗菌藥物給予預防應用,通常情況下,如患者屬于以下高危人群:手術污染可能大、手術時間長、手術范圍廣;免疫力低下、高齡患者;異物植入術;手術與機體重要臟器有關聯等;則需要實行預防性用藥[1]。抽查我院2014年10月到2014年12月Ⅰ類切口手術1231例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有298例,平均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24.2%,但仍有部分手術預防使用率達到40%-90%,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抗菌藥物還是存在無指征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圍手術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能夠促進手術切口位置出現感染的概率顯著降低,不但需要合理的考慮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同時還要考慮是否和其他因素有關系,倘若抗菌藥物使用過量,不但無法降低手術位置出現感染的概率,同時還會造成無法維持人體菌群平衡性,使體內細菌的耐藥性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感染風險增加[2]。
3.2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品種不適宜
我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前三位的均為一、二代頭孢,但也存在使用三代頭孢、頭霉菌素及青霉素類加酶抑制劑等類抗菌藥物的情況。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來預防Ⅰ類切口出現術后感染的情況。安全性高、價格合理、效果明顯以及抗菌譜廣的藥物為抗菌藥物的首選,頭孢菌素類藥物屬于代表類型的藥物[3]。對于骨科手術、四肢軟組織手術、心血管手術、頭頸部手術、胸腹部手術的患者主要是采用頭孢拉定、頭孢唑啉等一代頭孢藥物來預防葡萄球菌的感染,頭霉菌素相對于頭孢唑啉、頭孢呋辛等來說,有著較廣的抗菌譜性,還具有抗G-菌作用,但長期用來預防易產生耐藥。頭孢類與青霉素類相比,青霉素類抗菌譜較窄,有著嚴重的耐藥性,容易出現過敏的情況。如患者使用青霉素出現過敏的情況,則盡量避免采用頭孢菌素給予用藥,如患者屬于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則使用克林霉素,對于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以聯合使用大多以及氨曲南等藥物[4]。
3.3 給藥療程和給藥時機不適宜
通常情況下,Ⅰ類切口手術不會采用抗菌藥物給予預防使用,如情況需要,則要嚴格控制給藥時間、用藥時間、藥物選擇、用藥禁忌癥等因素。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相關要求確定給藥方法,通常首次給藥時間為開始麻醉之前或者手術前30min~120min;若手術出血量超過1500ml或者手術時間大于3小時情況時,可以第二次給藥;通常情況下,預防用藥時間應該小于24h,如患者疾病需要,則可將用藥時間延長到2d[5]。而我院298例Ⅰ類切口手術術前0.5-2h預防給藥的只有111例,所占比例僅為37.2%。手術前30min~120min給予抗菌藥物,可以使藥物直接殺滅手術切口暴露時入侵的切口細菌;如給藥時間較早,那么血藥濃度則無法滿足相關要求;如給藥時間較晚,那么手術過程中已經出現細菌污染定植的情況,無法滿足預防性用藥的要求。通過分析相關研究資料得知,手術后給予持續用藥不僅無法將手術后發生感染的概率明顯降低,同時還會使細菌耐藥發生率有所增加,導致在一定程度上浪費醫療資源[6]。
研究表明,通過分析我院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實際情況得知,醫院相關管理人員應該重視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檢查以及使用培訓等工作,對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方案、規定應該給予貫徹落實。臨床醫生在實施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過程中,應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避免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從而達到合理用藥的目的。
[1]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Z].衛醫發[2004]285號
[2] 郝偉迤,劉丹,李勝前,等289例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6):102-103
[3] 束海霞 我院287例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3.8(33):189-190
[4] 史強、張易、張艷菊 360例兒童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24):52-53
[5]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衛辦醫政發[2009]38號
[6] 肖秀紅,徐鳳琴,陳麗蓉,等.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20
Analysis on the usage of the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s with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Guyun1, Lixia1,Makun2
(Pharmacy Department,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Dali, 671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and provide a rational drug us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urgery.METHODSCase history of 1231 patients with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who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14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RESULTS298 cases of 1231 patients used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s, accounted for 24.2%. There existed irrational drug use, such as prophylactic medicine without evidence, unsuitable opportunity and course or unreasonable selection of antimicrobials.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irrational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use in our surgical departments; the hospital should establish a rational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use standard and specification to avoid excessive drug use.
Type I incision, Antimicrobial, Analysis
R96
A
1674-0742(2013)05(b)-0000-0
2014-9-2)
古云(1974.3—),女,廣東,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