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娟
大慶市第三醫院一病區,黑龍江大慶 163000
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管理對策
孫立娟
大慶市第三醫院一病區,黑龍江大慶 163000
目的 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確定合理護理管理對策。方法 收集我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共80例,為實驗組。以及非精神疾病住院患者80例,為對照組。觀察總結精神分裂癥患者特點,合理實施護理管理方案,分析護理管理前后的患者狀態并進行BPRS評分。結果 患者臨床特點分析中,攻擊行為、行為紊亂、思維障礙、情緒不穩定、知覺障礙等為陽性表現。經過護理管理后,BPRS各項分值均明顯下降,與之前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對其予以合理的護理管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臨床狀態。
護理管理,精神分裂癥,臨床特點
因為受到精神癥狀的影響,并且治療難度高的原因,使得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需要長期住院治療。據我國相關調查顯示,在精神疾病中比例最高為精神分裂癥[1]。為此,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深入觀察各個方面,探討有效護理管理干預對策,成為當前護理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為此進行調查,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精神分裂癥住院的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并排除除精神疾病外存在其他嚴重疾病者。80例患者中48例女,32例男。41例已婚,39例未婚。患者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36.7±8.5)歲;患者接受教育平均(11.5±1.3)年,住院時間平均為(10±4.6)月。與非精神疾病住院的80例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
對本文參與研究的患者進行詳細觀察,并集中統計處理。結果顯示,患者具有行為紊亂、思維障礙、情緒激動、知覺障礙等方面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存在缺乏耐心,合作性差,容易煩躁焦慮,同時也并存抑郁情緒;行為方面紊亂,存在攻擊行為,以及自我傷害行為;思維出現障礙,對自身疾病不予承;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幻視幻聽等知覺障礙癥狀。
1.2.2 護理管理干預對策
① 護理管理患者日常生活:精神分裂癥患者應被提供更加細心的住院日常護理。衛生方面,工作人員應協助患者的家屬,為患者養成良好作息時間,以及督促患者定期洗澡、理發、剪指甲等[3]。飲食方面,保證患者均衡合理的營養攝入。與此同時,提醒患者按時吃藥。服藥時,護理管理人員應保證在場,眼觀患者服藥過程,防止患者漏服或故意隱藏藥物等行為。②護理管理患者臨床行為表現:面對患者情緒上的不穩定,護理管理人員應針對不同表現合理實施護理方案[4]。對待狀態常表現為興奮亢進趨勢的患者,采取約束性護理,盡量避免容易刺激患者的隱患因素。對待狀態表現為消極抑郁趨勢的患者,采取鼓勵性護理,適當予以安慰。可以通過在病房中播放舒緩音樂、讓室內光線明亮等措施,避免患者由于情緒而出現自我傷害行為。③護理管理患者心理健康: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特殊的精神癥狀,在日常接觸時充分對其進行心理護理[5]。護理管理人員應以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態度與患者接觸,增強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良好的傾訴平臺,多應用安慰性或鼓勵性的話語。增強患者的心理樂觀狀態,同時促進護患關系和諧。
1.3 觀察指標
臨床特點統計分析中,以攻擊行為、行為紊亂、智力障礙、思維障礙、情緒不穩定、知覺障礙,6個方面作為標準,統計陽性反應的例數,并作統計學分析。BPRS中測評中,分別記錄各因子分,并記錄總分,皆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臨床特點分析中,攻擊行為、行為紊亂、思維障礙、情緒不穩定、知覺障礙等為陽性表現。如表1所示。經過護理管理后,BPRS各項分值均明顯下降,與護理管理之前分值差異明顯,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1 患者臨床特點統計分析[n,%]
表2 護理管理前后患者BPRS總分和各因子分比較(±s)(分)

表2 護理管理前后患者BPRS總分和各因子分比較(±s)(分)
精神分裂癥作為精神疾病之一,病因繁雜,目前普遍認為由于自身個體的素質改變以及外界不利環境的影響所導致[6]。其臨床表現癥狀多種多樣,思維、行為、知覺等多方面產生障礙并出現情緒不穩定。
總結出臨床特點并加以分析,不但有利于醫藥治療手段的改進,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護理管理質量。面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應著重針對患者個人差異,制定出個性化方案。通過對患者日常生活、臨床癥狀以及患者心理護理管理的實施,明顯改善了患者的各項評分指標。
由此可見,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在行為、思維、精神、主觀情緒上均具有特殊特點。對其予以合理的護理管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臨床狀態,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裴梅香.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8):996.
[2] 唐艷.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護理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22):2869-2870.
[3] 符愛琴.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及藥物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2010,8(15):147-148.
[4] 王明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總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2):772-773.
[5] 張雪艷,黃淑珍,吳素梅,等.護理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4):295-296.
[6] 吳素琴,陳志恩,葉金根.影響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因素探討[J] .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 005 , 11( 8) : 664.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nurs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n Lijuan
Daqing Third Hospital ward of Heilongjiang Daqing 163000
Objectiv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nursing. Methods A hospital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total of 8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well as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80 cases of mental illness, as the control group.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asonable car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patient care and state BPRS score.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behavioral disorders, mental disorders, emotional instability, perceived barriers to positive performance. After nursing, BP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ior treatments and contra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 their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be reasonab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tatu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nursing interventions, schizophrenia, clinical features
R749.3
A
1674-0742(2013)05(b)-0000-0
2014-9-2)
孫立娟(1978-),女,漢族,黑龍江省肇州縣人,大學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