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6日上午,“天下大明—中國歷代銅鏡展”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隆重開幕。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修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周先意、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周慶、安徽省文史館館長黃德寬、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安徽省文物學會理事長錢洲勝出席開幕式并為展會揭幕。來自文博界近百位專家學者和銅鏡研究愛好者與會。開幕式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張居中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周先意副校長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向前來出席開幕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安徽省文物學會對本次展會的藏品征集和策展工作,選擇在中科大博物館展出,使得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有幸一睹精美文物的風采。在簡單介紹中國古代銅鏡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后,他表示希望廣大師生在親身感受古代銅鏡藝術之美的同時,領略先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天、地、人的相生相存中展現出的卓越創造力和豐富想象力,從而獲得在科技創新的靈感和啟迪。
錢洲勝理事長在開幕辭中表示,這次展覽是學會成立后舉辦的第一次高規格的展覽活動,旨在加強學術交流,普及文物知識,弘揚傳統文化。希望通過對古代銅鏡的實物展示和銅鏡文化的學術交流,豐富、拓展美好中國、美好安徽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精神。展覽能夠在中國科大博物館舉辦具有特殊的意義??茖W技術和文化藝術是相互通融、共同存在的。任何學科唯有不斷的創作和創新精神,才能幻化出旺盛的生命力,不斷推動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希望通過展覽和類似的活動,共同做好歷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為建設美好安徽、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開幕式上,安徽省文物學會副理事長王長豐介紹了展覽的籌備過程,藏家代表也進行了發言。開幕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參觀了銅鏡展,共同鑒賞展出的80多面銅鏡,交流感受古代銅鏡背后的文化魅力。
銅鏡是中國固有的文物品類,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與藝術價值。從考古發現看,我國最早銅鏡來自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齊家文化,歷經戰國、兩漢和隋唐三個高峰發展期,宋代以后逐漸衰落,直至明清時代玻璃鏡出現,銅鏡才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梢哉f,銅鏡是中國發展歷史最長、使用最為普遍的青銅器。
展示古代銅鏡,弘揚銅鏡文化,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普及與宣傳,也是對安徽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傳承。安徽是文化大省,壽縣曾作為楚國都城,是“淮式鏡”的起源之地,文化積累深厚,宜作為銅鏡文化研究的標尺。安徽的青銅鏡對于安徽與東南亞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國青銅鏡的傳播和青銅文明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次展會由安徽省文物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聯合主辦,安徽省文物學會青銅器與雜項專業委員會、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社承辦。展覽以中國歷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為主線,共征集展出89件銅鏡,年代自春秋戰國至明清,品類豐富,特色鮮明,較為集中地展示了安徽省銅鏡收藏和研究水平。本次展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展出,為期2個月。
為配合此次展覽,還邀請安徽省文物學會副理事長王長豐先生作了“中國古代銅鏡鑒定與鑒賞”講座,為藏家介紹古代銅鏡的形制、制作工藝以及作假手段等知識,并現場進行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