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拉克特約記者 陳憲忠
盡管伊拉克局勢仍不穩定,但重建這個中東產油國的大蛋糕還是十分誘人。據筆者觀察,很多戰前在伊拉克做工程及貿易的中國公司已重返伊拉克,設立辦事處或項目部,不少個體商人也在伊拉克闖蕩。在這樣的背景下,安保是繞不開的話題。
據了解,伊拉克目前有200多家安保公司,規模大小不一。在伊拉克,只要得到情報部及內政部的批準就可以成立安保公司,配備防彈車輛及武器。為防范恐怖分子襲擊或暗殺,伊拉克高官、議員都配備由政府指派的安保人員及車輛在外圍執勤,內部安保一般都是由家族成員或最可信的人擔任。
有實力的外國公司及企業會花重金雇國際安保公司。從伊拉克南部某石油項目營地到巴格達機場要走100多公里,普通人乘出租車約100美元,但公司人員請安保公司派車護送要1500美元左右。有的石油公司為保證來伊人員安全,避免風險,從機場到營地基本不走陸路,而是由安保公司的直升機直接把抵達人員送往營地。
考慮到安保開銷,任何一家外國公司到伊拉克賺錢都非易事。國內一家通訊公司為節省開支,住地安保請當地人負責,但即使這樣,一個保安每個月也要1000美元左右。
中國企業和商人主要在伊拉克北部3省和南部7省開展業務。這些地區民族及宗教矛盾少,相對安全。但安保工作誰都不敢放松,特別是要警惕有的部族武裝會為了錢臨時綁票。在伊拉克打拼的個體華商有的也雇當地保安,但相對簡單,有的看門人連武器也不帶。有的華商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真遇到恐怖分子即使請了帶武器的保衛人員也沒用,“伊斯蘭國”(IS)武裝一來,當地政府軍有的都逃之夭夭。
筆者住地與法國駐伊大使官邸相鄰,對面是伊拉克社會福利保障局,因挨著外交機構和政府機關,每天都有十多名警察和安保人員在附近24小時站崗。為搞好和伊拉克警察、安保人員的關系,天熱時筆者就送點冰鎮礦泉水或西瓜,逢年過節還給他們些小費。有時候,這些伊拉克人也會向筆者透露一些從官方渠道了解不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