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銘
尚老伯幾年前死了老伴,最近身體又不太好,于是子女們就聚在了一起,商討如何安排老爸的晚年生活,商討的結果是給尚老伯再找個老伴。現在有些農村的沒有養老金的老年婦女,身體還很好,希望能找一個有養老金的老伴,女方照顧男方的生活起居,男方則保障了女方的生活費用,這就叫優勢互補,無關風月。
子女們通過婚介所,找到了一個叫寧姨的鄉下女人。寧姨不光身體好,干活也勤快,而且還善于理家,在她的調理照顧下,尚老伯不僅身體有了好轉,而且心情開朗,看上去好像年輕了好幾歲。
可是半年后,尚老伯卻發現寧姨每個月的實際開銷和賬面開銷總好像有點偏差,于是尚老伯留了個意,果然發現每個月都會多出兩三百元錢的無頭賬。
而且寧姨每個月都要離家一天,于是尚老伯就起了疑心,到下個月寧姨又出去時,他就悄悄地跟在了后面。只見寧姨到了車站,坐上了開往臨縣的班車。眾目睽睽之下,尚老伯也不便跟上車,就只好先回來了,再作打算。
又過了一個月,尚老伯見寧姨出了門,就趕緊打的搶先趕到車站,然后戴上預先準備好的帽子和口罩,上車坐在客車的最后一排。
不一會兒,寧姨也上了車,果然沒有發現他。車到了臨縣后,寧姨走進了一間破舊的平房。尚老伯掩身屋外,發現屋里幾乎是家徒四壁,但卻有一個和他差不多年紀的老頭。寧姨進屋后,從懷里掏出三百元錢遞給他。只見那老頭對寧姨說:“以后你就別再來了,我們已經離婚,我不能再花你的錢。”
寧姨說:“老余,我們夫妻這么多年,我都沒能為你生下一男半女,你卻沒有怨過我。現在又是你主動要我離的婚,讓我去找一條活路,我又怎么能不幫你一把呢?”
老頭說:“男人都是有自尊的,你把你老公的錢拿來給我花,我接受不了。”看到這里,尚老伯悄悄地離開了,坐車回了家。
原來寧姨和老余是一對外地來的夫妻,在這里種些糧食蔬菜過活,但后來年紀越來越大,種不動地了,兩人的生活也是日見窘迫。最后老余堅持和寧姨離了婚,讓她去找一個有養老金的城里老頭,過上安定寬裕的生活。
寧姨回到家后的第二個月,發現尚老伯在交給她的養老金存折中已經預先取走了一千元錢,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心想莫非他已經知道了她送錢給前夫的事了?不過她也沒說什么。
轉眼又到了第三個月,尚老伯交給她的存折里又少了一千元。這一回寧姨實在忍不住了:“老尚,你是不是嫌我花錢太大手大腳了?我以后一定盡量節約一些。”
尚老伯說:“哦,你說的是那兩千元錢嗎,那是我以前向朋友借的,后來不知怎么就忘了,前不久朋友提起,我才記起還了他。你放心,以后再不會有這種事了。”這之后,尚老伯果然沒再在存折里取過錢,寧姨這才把心放回了肚里。
再說余老伯,這天他發現家門對面擺了個涼粉攤。兩元錢一碗,份量雖然不多,但價格卻是大人小孩都消費得起的。余老伯也喜歡吃涼粉,忍不住也去買了一碗,一嘗,味道還真不錯,令他意猶未盡,但他卻舍不得再買了。
但這里畢竟是農村,熱鬧過一陣后,來的人就慢慢地少了。空閑下來的攤主看了看還站在一旁咽著口水的余老伯說:“大伯,要不要再來一碗?”余老伯趕緊搖頭說:“不了,不過說實話,你的涼粉味道還真的不錯。”
攤主自豪地說:“我用的配料可是祖傳秘方,怎么樣,想不想學?想學我就教你,以后你也可以經常吃到這么可口的涼粉了。”
余老伯有些不相信地說:“你要把你的祖傳秘方傳授給我?”
攤主說:“是啊,我是看你年紀大了,又這么喜歡吃涼粉,才會把秘方給你的,不過你要保證,這秘方不能外傳。”
余老伯說:“那是那是。”于是攤主就把配方教給了余老伯。
之后余老伯按照這個配方調了一次,果然是這個味,于是他就決定也賣涼粉。現在是買方市場,各種原料供應商都送貨上門,而且都是售后結賬,所以不需要多少本錢。只不過余老伯年紀大了,他只是在附近幾個村子里賣賣。但盡管如此,每天二三十元的收入還是少不了的。余老伯就對寧姨說,讓她以后不用再給他送錢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余老伯的手頭已有了點積蓄,就想著要擴大經營。他對寧姨說:“有了這個涼粉攤,我們就能夠自食其力了,你回來吧,我們一起擺攤。”
但這一回寧姨卻沒同意,寧姨說:“在你困難時,我拿了老尚的錢幫助你,現在情況好轉了,就要我離開老尚,做人不能這么沒良心吧,何況現在老尚正需要我。”
原來近段時間尚老伯的身體一直都不好。寧姨在余老伯這邊沒了后顧之憂,就一心一意地照顧尚老伯,有時甚至是衣不解帶。連尚老伯的子女們都承認,寧姨雖然是再醮,但卻做得和原配絲毫不差。
兩年后,尚老伯終于安詳地“走”了。料理完尚老伯的后事,寧姨又回到了余老伯的身邊。寧姨身體好,他們就買了輛舊三輪車,由寧姨蹬車,載著余老伯和涼粉攤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賣涼粉,收入也比以前更多了。
一天,他們來到了相鄰的一個鎮上。這時,余老伯看到之前給他秘方的那個涼粉攤主也在那里賣涼粉,就對寧姨說:“就是他給我的涼粉配方,才使我們的晚年有了賴以生存的資本。他可是我們的恩人。我們不能和他搶生意,還是快走吧。”
寧姨說:“不做生意可以,但既然遇到了恩人,我們總該過去道個謝吧。”余老伯一聽有理,就和寧姨一起來到涼粉攤主的攤前,說了很多感恩的話。涼粉攤主有些尷尬地說:“你們也不用謝我,其實我是有償服務,是收了別人的報酬才把配方教給你們的。”
寧姨和余老伯都很疑惑,異口同聲地說:“收了誰的報酬?”
涼粉攤主說:“大約是三年前吧,有位姓尚的老伯找到我,給我兩千元,要我把涼粉調料的配方教給你。其實我這個配方也不值什么錢,所以就和他成交了。”
這一下,他們全明白了,尚老伯不僅早已知道了他們用他錢的事,還從養老金中省出錢來,解決了他們晚年生活的經濟來源。
第二天,余老伯在寧姨的陪同下來到了尚老伯的墳前:“哥啊,我們看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