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傾夏
他是一襲青衫、滿腹經綸、手持詩書輕吟的落落少年。彼時正值人間三月,滿樹桃花一片繁盛,打著轉兒落在他肩頭,迷了無數人的眼。少年長身玉立,站在樹下躊躇滿志。他懷揣的無數詩篇是他辛辛苦苦的作品,他在這里等一個人,那個能識得千里馬的伯樂—水部郎中張籍。
當時的張籍在長安城內很有名望,他才華冠絕又樂于提拔人才,能夠得到他的嘉許,對所有想通過考試一展才華的讀書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而這個少年也是其中之一,他叫朱慶馀。
近了,近了,張籍的轎子近了。朱慶馀既興奮又緊張,不由得再次摸了摸放在懷里的詩篇,厚厚的一沓,感覺很踏實。攔轎,遞詩,他在不知不覺中邁出了步伐,小心翼翼地完成了這件事。
經過之處,衣擺恰巧帶起剛剛落下的一朵桃花,翩飛間一片生機,那抹嫣紅像極了他因激動而有點發紅的臉頰。
春意濃濃,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天地間萬般顏色與故事皆落入他眼底,驚起無數詩情畫意。
張籍卻沒有停下腳步多看他幾眼,接過他的詩又匆忙趕路。朱慶馀的心忽然疼了一下,失望與希望在心中反復徘徊。他,會看的吧……
他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垂眸思索該何去何從,這可是關系到他一生的大事。還是先等等吧,莫讓他笑話自己小家子氣。
少年定了定心神抬起腳步,分花拂柳而去。身后滿城繁華映著遠去的背影,慢慢消失不見,誰也不知前路如何。
幾天后,朱慶馀發現自己的詩在長安城內流傳甚廣。多方打聽才知,張籍讀了他的詩后大為贊賞,那時的張籍幾乎引領著長安的詩壇,所以文人墨客也爭相傳誦他的詩。
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他鋪紙提筆,揮毫潑墨,繪下這燈火不滅的錦繡江山。他日,他也要大展宏圖,為這里貢獻自己的一份才情與力量。
等啊等,春風一夜路過時差點就白了少年的頭,滿樹繁花還依舊,張籍卻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他,這樣模糊不清的意思讓他難以平靜。十年寒窗只為這一日,再不為自己爭取,所有才華和抱負都將成空話。
也罷,那就再來一次,自己主動去詢問吧。情思婉轉間他寫下這首《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他以新婦自比,題目明明白白地寫了近試上呈張水部,表明了自己的意圖。
有女子剛剛嫁為人婦,昨夜洞房的紅燭,癡癡纏纏地亮了一夜,天亮了,新婦要起來梳妝拜見公婆了。打扮好后,低聲問夫婿,我這眉畫得如何,可是當下流行的樣子?
正如朱慶馀自己,漫長的等待后,他還是決定再次去拜見張籍。用盡心思才華所作詩篇,只想問他一句,這詩作得如何,可符合您的心思與當下的風尚。蛾眉彎彎入鬢,最后一筆落下,端的是風情無限,人如此,詩亦是。和煦微風迎面而來,自此鋪展開秀麗畫卷。
張籍輕笑不語,書生到底年輕,略顯急躁,可這才思與見識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怕萬水千山,韶華空負,只留半生蹉跎。怕江山萬千明媚,而自己的人生就此干涸。他知道這書生要什么,他要的,他張籍給得起,最重要的是,朱慶馀也配得起。
這樣謹慎行事又一身才華的人,是不應被辜負的,否則這歷史長河中又要多幾個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而后人也定會怪他難識千里馬。那么,有生之年能給的,該給的,都給了吧,自己未實現的,想實現的,通通交予他來實現吧。
掩卷沉思,提筆揮毫,最后一筆重重落下,點染的是一片山河。他要給朱慶馀一顆定心丸,讓他不再有過多的憂慮。讓這個驚才艷艷的少年,有機會去驚艷更多人。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素來出美女的越州有姑娘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自是知曉本身顏色天成,明艷動人,可是又怕不夠美麗,被他人比了下去,蹙眉沉思,心中難安。再抬手描了蛾眉,仔細理了衣裳,長發輕挽,簪著步搖,就著一身驚得萬物無聲的素色伶俜而來。其他姑娘穿著的都是貴重絲綢所做的衣裳,錦繡榮華,妖艷動人,獨她一身素凈,歌喉輕起,聲音婉轉,在菱歌聲中一步步走進了詩人的生命。這一曲菱歌,重如萬金。張籍不愛紅裝,偏喜這如珠玉般落入心底的聲音。畢竟身外之物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而一身才氣卻是與生俱來的。
也正如朱慶馀如此卓越出眾,技壓眾人,又怎會不被他人認可呢?他既以新婦自比,張籍便用美貌女子作答,告訴他自己對他的賞識與贊揚。
至此,這顆心終于定下,你若是貌美如花,自有人來賞,張籍便是這個人。他慧眼識得千里良駒,成為伯樂中的伯樂。
張籍拿著朱慶馀的詩反復研讀,越讀越滿意,便把他推薦給了當時的主考官。有了張籍不遺余力的推薦,再加上朱慶馀本身不俗的才華,他順利通過了考試。
三月的繁花落盡,一路飄灑至四月,朱慶馀走出考場,陽光透過細長柳枝射過來,灑在他身上,斑駁的樹影落下一地溫暖。他知道自己將迎來新的明天,這個未來里沒有每日捧書苦讀的寂寂少年,沒有惴惴不安等待命運裁判的落魄書生,沒有明明心底早已盛開滿樹繁花卻無人識得的彷徨才子。
有的是他朱慶馀,以詩冠絕,打動張籍,以文會友,從此和那名滿京城的張水部成為至交。
歲月不曾吝嗇,人間也從不少賞識。朱慶馀遇見張籍,便是最好的故事。
才子并非總要和佳人相關,有個一樣的才子,酒逢知己,便是千杯,也是最好不過。如同那一曲菱歌,煙波里穿行而過,我們各自沉吟,各自訴說,最后用漫長的時光等待。可是慶幸,你回頭時我沒錯過,還迎著你淺淺的笑意和著那首古老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