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峰
2014年或許是大眾圖書出版的一個轉折點。
暢銷書層面,相較于往年,50萬冊、100萬冊的大書不是很多。雖然大書不多,但去年中間階段的暢銷書各家都涌現不少,像中信、博集天卷、磨鐵、新經典、讀客、果麥、時代華語等,2014年都有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圖書出來。觀察市場上這些書,很明顯地感覺到大家的效率在提升,打造產品的能力在提升,浮躁之氣、追求規模的沖動在消失。另外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新時代的產品”在涌現。為什么稱之為“新時代的產品”?如果留意民營出版史會發現,磨鐵、博集天卷、讀客等幾家有代表性的民營公司,都是互聯網時代的受益者。磨鐵起初的《誅仙》《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博集天卷的代表作《杜拉拉升職記》,讀客起家的《藏地密碼》《東北往事:黑道風云20年》《侯衛東官場筆記》等眾多暢銷至今的百萬級暢銷書都是在文學網站、論壇上出現的。在2000年左右,《第一次親密的接觸》出版前,網絡并不是出版稿源地,但不到幾年工夫,網絡文學迅速崛起,2003年,起點中文網成立……不到10年,網絡已經成為暢銷書誕生地和編輯必盯的稿源地。反觀2014年產品,社交化媒體微博、微信衍生而出的圖書產品紛紛出爐,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雖然是2013年11月出的,但集中爆發還是在2014年,《做最好的自己》《再美也美不過想象》《完美關系的秘密》《來到地球的第一天》等已經登上暢銷書舞臺。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在營銷層面上,2014年變化也十分明顯。2013年我們做《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時,紙媒在當中還是起了很大作用,幾家大的報紙都做了報道和連載。但到2014年做《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時,同樣為暢銷書,《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已經完全是依靠社會化媒體,紙媒在當中沒起啥作用。紙媒的衰落,互聯網媒體、自媒體的崛起已是時代大勢。圖書整個傳播鏈條發生了變化。在渠道層面,盡管國家出臺了一些補助政策,但民營書店的衰落已然成為事實。新華書店像博庫、文軒也開始發力網絡書店,很多書網上銷量遠遠超過地面。整個渠道格局基本塵埃落定。數字出版方面,2014年可以稱得上是飛速發展的一年,年收入超百萬的出版機構已經不少,過千萬的也有好幾家。相比發達國家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乃至三十幾的占比,中國的增長空間十分巨大。數字出版收入已經成為很多作者關注的重點,有些作者甚至會要求提供數字出版營銷計劃,這在之前是不曾發生過的。
在圖書衍生權利層面,IP受到廣泛關注,打造超級IP成為影視、游戲產業的焦點。影視、游戲的版權源頭大部分來源于紙質出版物和數字出版物,這對整個出版業是利好消息。受益于中國影視、游戲市場的發展,影視版權、游戲版權的價格相較以前翻了幾番。出版從業人員大量轉行影視,讀客、鳳凰聯動、博集天卷、磨鐵等眾多出版機構紛紛涉足影視,作家成為導演的現象越來越多。出版新玩法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