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
兩微一端,指微博、微信及客戶端。
一年以來,隨著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網信辦的成立,各省、市、自治區網信辦逐漸升格為正廳級機構。
這個新成立的體系,構成了中國網絡的幕后管理系統,這些“大咖們”決定著這個國家網絡所呈現給大家的狀態,一定程度上通過信息構建了大眾對周遭世界的認識。
近期,中央網信辦主管的學術期刊《網絡傳播》陸續對15個省一級網信辦的主任進行了訪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咖們都是誰,他們對于互聯網又有怎樣的看法。
湖南省委網信辦主任卿立新:輿情大省怎么管
湖南是輿情大省,重大突發輿情事件頻發多發高發。在這一系列的輿情事件應急管理中,湖南一是有機制保障,省委成立了輿情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使網絡管理部門成為網上輿情應急管理的調度室;二是有科學理念,我們較早明確提出涉事部門是輿情應對的第一責任人,使輿情應對的責任十分明確;三是有正確方法,我們較早探索了網上輿情管理的鏈式工作模式,實現了絕大多數網上輿情的快速平息。
“我想起黑格爾的一句名言:‘在公共輿論中真理和無窮錯誤直接混雜在一起。中國的互聯網輿論場是世界上最喧囂、最龐雜的輿論場,如何增強網上宣傳引導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關乎網上輿論工作的核心問題,這也是我為之不懈努力的思考方向。”
上海市網信辦主任朱詠雷:“淪陷”之憂
如果不大力發展新媒體,不加快推進融合發展,就會陷入韓正同志所比喻的“我們還在這間房間里津津有味地講話,但聽眾早已跑到隔壁房間里”的窘境,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可能“萎縮”甚至“淪陷”。未來五年,是傳統主流媒體實現轉型的攻堅期。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2011年9月27日,那時候我剛上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不久,上海發生地鐵10號線追尾事故,網友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發出現場圖片,市領導通過微博了解了事故現場的情況,大大快于市委辦公廳報送的信息,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經過這一事件,上海市領導更加重視網絡的作用,直接影響有兩個:一是兩個月后的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實名認證的政務微博“上海發布”上線。目前“上海發布”微博(新浪、騰訊兩個平臺)粉絲數超過1160萬,微信粉絲數超過130萬,在人民網發布的全國政務指數排行榜上一直名列第一。二是幾個月后,上海正式建立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取代之前的網宣辦,人員編制和機構職能大大增加。
寧夏網信辦主任徐賀:看大門
去年阿里巴巴的馬云來了,來之后與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簽訂了一個戰略框架協議,當時提出來要打造“千村電商”。阿里巴巴看重的是寧夏與阿拉伯國家天然的聯系以及中阿博覽會戰略平臺的作用。阿里巴巴做的是全球企業,要抓住全球每個角落,而阿拉伯國家在我們國家過去的貿易上,可以說不是一個活躍之地,這是一個待開發的市場。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在今年的7月份十一屆六次全會上通過了開放寧夏建設的意見,其中就指出打造三條通道:空中、陸上、網上。在網上通道建設方面,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幾個方面的目標,一個是國際通訊通道建設(就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第二就是跨境電商和貿易結算方面的發展。
“我是到網信辦看大門的,看什么大門呢?寧夏網絡輿情的大門。海關把的是國門,而我和我們所有同事都是看的寧夏民族團結和諧的大門。”
江西網信辦主任郭建暉:封、堵、疏、導
在互聯網管理上采取“封、堵、疏、導”四步曲,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疏導、依法治理轉變。我們出臺了《關于加強全省領導干部互聯網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的意見》,這是全國省級層面出臺的第一個關于領導干部互聯網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的規范性文件。
重慶網信辦主任周波:網民很淳樸,網站是朋友
第一要換位思考,就是面對網上的質疑也好,面對網上的批評也好,在甄別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換位思考;第二在網絡管理上一定要平視,不能居高臨下;第三應該是真誠,你任何的虛情假意,你任何的“躲貓貓”都不可能逃脫網民睿智的眼光;第四是遇到突發事件,必須第一時間把官方的聲音發出去。
實際上中國的網民很純樸的,絕大多數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你真誠溝通,實事求是,他們都能理解,都能認可。我始終認為網民是很可愛的,你怎么讓他可愛,就看你的本事,因為你是公共的執政者,公共的管理者,假如網民不好,主要應該是管理者的責任。
黑龍江省委網信辦主任李耀東:建“網軍”
信息流是繼交通物流和能源之后新的社會運行基底層。信息化是社會運行的血液,信息化搞不好社會運行就會貧血,甚至會出現白血病。
要不斷提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水平,人才是關鍵。首先,要實施“網軍建設工程”,建立網軍發揮作用的有效機制。要發揮各級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工、青、婦、科協等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以黨員、團員為主,調動全社會力量,堅持分領域、分類型、分層次建設,重點建設好網宣、網評、網管、網研、網安、應急等隊伍,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網軍。
甘肅省委網信辦主任梁和平:時刻“腦洞大開”
互聯網需要我們時刻“腦洞大開”,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節奏,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應用。同時,互聯網工作也是一個讓人不敢懈怠的事業。
對甘肅而言,互聯網發展治理的理念應該是發展與管理并舉,發展是第一要務。最難忘的是“微博廳長”劉維忠的故事。(編者注:梁和平在2011年開微博,有近214萬粉絲。由于梁和平的緣故,劉維忠結識了微博。他借助微博在全國第一個推出了“微博問診”。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中醫“粉黑大戰”“豬蹄風波”“任督二脈”輿論風波)
我記得在湯馬斯·佛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里有段話:“人類天生愿意尋求和他人的自由交流,當你給他們提供和他人交流的方式,他們會跨越人和技術障礙,甚至會學會新的語言。”微博這個交流平臺,正是滿足了人們的這個需求,所以才能這么快地發展。順應了人性化的需求,還有什么能擋得住它呢?
廣東省網信辦主任黃斌:媒體的概念被顛覆了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不只是信息的海量和傳播的速度,更根本的是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單一主體、單向傳播的特點,媒體與受眾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傳遞與接受的關系,信息生產者與發布者的邊界、信息知曉與公共參與的邊界已經消失。
我對微信作這樣的定義:通訊工具、社交平臺、移動應用、媒體屬性四體一位。任何一種傳統媒體都不具備這樣完整的網絡功能,媒體的概念被顛覆了。傳統媒體不斷被邊緣化,新興媒體走進輿論場中心。而我們目前的管理理念、手段都還沒有充分準備好。
西藏網信辦主任歐陽方興:只能贏,不能輸
西藏處于反對分裂祖國斗爭的第一線,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與十四世達賴集團進行意識形態斗爭的主要戰場。特別是,當前涉藏斗爭進入后達賴時期,十四世達賴集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倚重互聯網進行分裂滲透和破壞,對西藏的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局勢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在這個主戰場上,我們只能贏,不能輸。
在中央網信辦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自治區、地市和縣三級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各級黨委一把手擔任組長;率先成立自治區互聯網黨工委;率先建立區地縣三級網信辦;率先實現全區網絡系統黨組織建設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率先實現網絡實名制;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政府新聞網站集約建設發展的目標等。
陜西省委網信辦主任孫琳:虛擬世界不虛擬
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應該是90年代末。我年輕時算是個無線電“發燒友”,許多知識都是從《無線電》雜志中學到的,工作也和這個行業有些關聯。
互聯網作為最大的公共場所,線下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自然人或各類社會組織,虛擬世界并不虛擬,因此,加強互聯網管理刻不容緩,任務艱巨。
安徽省委網信辦主任汪家駟:對壘“扳倒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說,互聯網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搞不好會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妄圖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
作為互聯網管理工作者,增強發現力應是最重要的職責和最基本的要求,必須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對網上輿情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科學研判、妥善處置。尤其是一些苗頭性信息,要有敏銳眼光,通過及時捕捉,將其盡快解決在萌芽之中。絕不能讓小事炒大,大事炒炸,甚至把好事變成麻煩事,變得不可收拾。
貴州網信辦主任謝念:順勢、聚力、集智
貴州2014年網上的正面積極信息傳播總量達1.26億條,其中有1億條是在微博、微信、微視頻上進行傳播的。為總結微傳播的宣傳效果,貴州網信辦出版了《貴州百件“微傳播”優秀作品集》一書,首次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開展編輯工作,每一個作品都附二維碼,“掃一掃”就能閱讀全文、觀看視頻。
浙江省網信辦主任來穎杰:當戰士不當紳士
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啃掉網信工作中的硬骨頭,建設網絡強國、網絡強省,勢必要求我們網信人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以更大的擔當,當戰士不當紳士,該出手時就出手。
北京網信辦主任佟力強:情理法三結合
我是從1999年開始從事互聯網管理工作的,一直秉承著“情理法相結合”:要講情,講事業情、講中國的國情、講互聯網情、講現代互聯網技術的事業情,這是大情;講理,必須講道理,講國家的道理、百姓的道理、德的道理、人們基本的行為規范準則的道理,你不能超越這個;講法,中國是法治社會,法律是底線。
網站影響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所以我說過一句:鼠標重千斤。PC時代對不良信息的處置是以分鐘來計算的,有了微博微信就是以秒來計算。
新疆網信辦主任羅夫永:打通網絡政務“最后一公里”
在新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首要和核心是要全力做好網絡安全工作,其主要任務就是打贏網上反恐維穩戰爭。暴力恐怖活動的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新疆網信辦在“去極端化”工作中積極探索,用現代文化對沖宗教極端思想。
2014年開始,新疆抽調20萬名干部下基層,開展為期3年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為全力配合此項活動,新疆網信辦打造了“最后一公里”微信公眾賬號及手機客戶端,通過大量報道下基層干部的真實故事,成為“訪惠聚”活動的交流示范平臺。目前,“最后一公里”關注用戶已達60萬,覆蓋全國所有省市區和幾十個國家,成為全國政務新媒體的經典案例。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建立了新疆(區、地、縣)“零距離”三級聯動網絡宣傳體系,目前,全疆各地開通“零距離”微信公眾賬號117個,關注用戶超過400萬。
當前,新疆正處于暴力恐怖活動活躍期、反分裂斗爭激烈期、干預治療陣痛期,“三期疊加”的過程中,反恐維穩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有一種時代使命感,還有一種工作的緊迫感。
摘自“無界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