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媌
你曉得什么是板(長沙話,意為“砸”)鱔魚啵?
馬桶哥解釋:“八九十年代不是流行游戲廳不咯?好多細伢子放學喜歡去玩,玩了又沒錢給,就會跟老板賴皮,要再玩幾把,老板就會港‘外面有張桌子,你去板一下鱔魚,板得我在這個房里聽得見,我就讓你玩。”
跟小記一樣秒懂的請組團去面壁。
這個有點小黃的長沙俚語被馬桶哥印在了T恤上。
馬桶哥和他的“故事長沙”一樣接地氣。采訪地點也相當接地氣——望月湖中心公園。就在這個公園的一個露天喝茶點,我和初次見面的馬桶哥聊起了他的大寶貝——“故事長沙”微信公眾號。
開始:從望月湖到長沙,從黑幫到社會
馬桶哥本名周晟,曾是湖南省某知名雜志的一員。近幾年,自媒體崛起,馬桶哥感受到紙媒的式微。于是,馬桶哥離開了紙媒,成為一個北漂,但是北漂的孤獨和種種原因,讓他再次回到長沙。
這時候,微信公號闖入馬桶哥的視線。
作為一個七零后的尾巴,跟當時的所有年輕人一樣,馬桶哥喜歡古惑仔,黑幫、打打殺殺這些元素很燃,于是他用自己生活的社區為公號命名為“望月湖的故事”,開篇之作就是何冰講八九十年代長沙黑社會的故事。何冰是馬桶在混論壇時發現的寶藏,“何冰網名叫‘望月樓主,以前經常在各大壇子上發文,可惜前幾年去世了”。馬桶將文章精心編輯,配以標題“長沙黑道風云|慶保傳奇(上)”發布在自己的公號上。
對于文章排版,馬桶也有自己的見解:“手機媒體的話,一定要配圖片。為了體現公號的氣質,配圖還要出味。”馬桶小時候學過國畫,還算有點童子功,于是他決定自己動手試試看。“沒想到,畫出來效果還可以。”馬桶有點小得意。
馬桶的畫,按他的話說,很有長沙風味,也很符合長沙人的審美——線條簡單粗暴,配文更加簡單粗暴。“長沙人和別的地方的人不一樣,那些邋遢粗鄙的,長沙人看來反而很有味。”
關于長沙人的審丑文化,馬桶舉了個例子。他說他以前開歌廳的朋友說,在東北歌廳唱歌的伢子妹子,能火的,個個都漂漂亮亮,唱得也好。但是北方的歌廳紅人,到長沙歌廳就水土不服。因為,長沙人不喜歡這些。長沙歌廳紅的,都是長得不好,唱得不好,但是特別能自黑的,長沙人覺得這個“有味”(有意思)。
馬桶哥的判斷正確,他的插圖大受好評。“馬桶哥自制插圖”也成了故事長沙的保留項目。
馬桶哥沒想到的是,《慶保傳奇》在公號推出后,迅速傳播,馬桶哥一戰成名。
知道黑幫故事的路子行得通,馬桶哥開始大邁步前進——他開始親自去尋訪那些八九十年代的黑道大哥。
令馬桶哥意外的事,這些曾經的帶頭大哥們現在待人接物都很得體,說話也慢條斯理。雖然有些人會避諱“采訪”,但對于私下扯閑談,老大哥們還是很愿意的。
馬桶哥說,這些人其實很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故事。大概不論時代怎么改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都是不變的情懷。
從他們的故事里,馬桶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異化。八九十年代的長沙沒有現在大,人際網絡圈也小,一定范圍之內,兩人之間即使不熟悉,也打過照面,因此,那時候的人都特別注意自己的口碑,懂得規范自己的言行。“就比如打架,如果雙方約好了九點,在哪里打架,九點鐘不到,雙方都不得動手,哪怕一方人已經到齊,占了絕對的優勢,也不得打,傳出去名聲不好。”
這種社會風氣的變化,讓馬桶很觸動,他覺得黑幫是可以反映這種變化的縮影。于是,馬桶哥從開始的玩票,到決定把黑幫故事“當個正事來做”,“望月湖的故事”也變成了“故事長沙”。
然后,馬桶哥和他的“故事長沙”,火了!
傳播:社群的力量
說到現在有多少粉絲,馬桶哥一臉的淡定:“不到五萬。”
跟一般人在初期依靠親朋好友傳播不同,馬桶哥的“凌霄閣24功臣”是社群。
馬桶哥最開始接觸社群是北漂階段。當年,馬桶哥在紅極一時的天涯論壇發帖,很快便認識了一大波朋友,大家從線上嗨到線下。但是,這種熱鬧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一個沒有規章制度和核心吸引力的群體,就像一盤散沙。
回來長沙之后,馬桶哥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希望可以獲得素材積累人脈,500人蹭一下就滿了,跟當年在天涯一樣,一開始群里特別熱鬧,甚至有人連續通宵說故事。馬桶哥的小伙伴都覺得來勢很好,只有馬桶哥知道,這樣會玩不下去。果不其然,群逐漸變安靜。
善于動腦子的馬桶哥,用了兩步,挽回了頹勢:首先,他將500人的大群拆分成了若干個各司其職的小群,然后制訂了規則,比如故事群只能說故事,文史群只能聊文史,想聊天?沒問題,去聊天交友群。這么一來,雖然群不如以前熱鬧,但有了良性的生存方式。
并且,因為群里都是對故事長沙有興趣的人,所以每次馬桶哥將公號新文章轉到群里,很快就會有人自動轉發。
馬桶很注意微信組群的血液循環。他將幾個微信群號附在“故事長沙”的文章之后,廣納賢士。而那些已經在群里、卻不常說話或者破壞了群規的成員會被踢,然后增補新人,這樣就保證了微信群的持續的活力。
寫作技巧:本土元素優先
雖然微信群戰斗力很足,但對馬桶哥來說,公號本身的內容才是重中之重。
之前,馬桶哥參加一個傳統媒體人的聚會,席間,不少人表示,現在內容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這一點,馬桶哥第一個不服。“現在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但內容為王這一點,我覺得不會變”。
馬桶哥非常注意故事的篩選,現在故事群里,馬桶哥每天都要聽N個故事,然后從中選出最讓自己感興趣的、最能打動他的故事。
在寫作方式上,從傳統媒體出來的馬桶哥,感受到了微信公號和紙媒畫風的大相徑庭。
以前的傳統媒體,只知發行量而不知具體每篇文章的閱讀量,所以作者寫完收工,屬于典型的單向傳播。而微信公號不一樣,每一篇都會顯示閱讀量,作者能從那串數字里清楚地感受到讀者的好惡以及此次寫作的成敗,因此一個公號就要像巴薩打比賽一樣,從始至終充滿“侵略性”,從第一篇文章開始,篇篇都精彩。
這個時候,傳統寫作的慢條斯理娓娓道來都飛走了,節奏感、信息量成了左膀右臂。馬桶哥的信息量在微信群,而節奏感則掌握在他自己手里,這也是他目前最難把握的部分。
在寫作技巧上,關于如何讓人開始讀和如何讓人讀下去,馬桶哥有自己套路。
首先是標題。盡管沒有特定的模式,但從標題就讓讀者感受到共鳴,是馬桶哥的追求。那些具有長沙烙印的詞匯是他的首選,比如如果文章里提到了某個地名或者某個食物,他一定會讓這些具有長沙印記的詞匯出現在標題里。“我做過一個小實驗,同樣的文章,標題里出現大家熟悉的地名,文章的點擊率會比那些沒有出現這類詞匯的文章增長得快得多”。
標題之后,文章的開篇是馬桶哥最注重的部分。前三段一定要精彩,“現在手機閱讀和傳統方式不一樣,你再在前面鋪墊一堆,別個根本不得看。”所以馬桶哥的文章都開門見山,直搗黃龍。
營銷:“故事長沙”不止是一個公眾號
“故事長沙”很快打下天下之后,該怎么守?首先,你得,有錢。于是,盈利就成了馬桶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開始,馬桶通過熟人朋友聯系廣告,而隨著“故事長沙”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的廣告商找到了馬桶哥。如大家現在所見,“故事長沙”很多文章的開頭和后綴都有廣告插入。
但馬桶哥說,廣告并不是他理想的盈利模式。他的目標,是將故事長沙做成一個IP,然后通過運營這個IP來賺錢。
科普下,IP指的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意思為知識產權。運營IP就是指將某個知識產權及其衍生品當成產品來運營。舉個例子,西游記就是一個IP,它最開始是小說,由小說衍生出了動畫片、電影、游戲、服裝等等。現在的西游記已經從一個單一的產品變成了一個立體的項目,只要你腦洞夠大,西游記就是一只可以一直下蛋的母雞。
對馬桶哥來說,他希望“故事長沙”也能成為這樣的母雞。
文章開頭提到的“板鱔魚”T恤就是馬桶哥關于IP的一次嘗試,在鱔魚T恤小有成果之后,“故事長沙”又推出了蜈蚣T恤,用的是長沙話“飛天蜈蚣”(長沙話,形容人一刻不消停,很搞)作噱頭。
之后這類小產品還會越來越多,馬桶哥告訴記者,未來“故事長沙”會有自己的微店,專門賣“故事長沙”的產品。“我希望故事長沙能成為了一個代表長沙的文化符號,將來別人說起長沙,就會想到它”。因為跟文化貼得近,馬桶哥還打算用“故事長沙”項目吸引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雖然是從線上起家,但馬桶哥也沒有放棄線下的市場。他最近打算做一個故事長沙實體茶館,作為微信群友聚會講故事的場所。再比如,就在記者去采訪的那天,馬桶哥正在尋覓一塊好地方用來搞打彈彈(玩彈珠)的活動。無奈他原本看好的一塊在望月湖公園的地長了雜草,“國要不得咧(長沙話,意為‘這不行)。”馬桶哥一邊說一邊用腳輕輕踩那塊草地。
而記者結束采訪回家之后,馬桶哥已經在朋友圈發布了求打彈彈寶地的帖子。
未來:馬奇諾防線防的不是我
雖然目前“故事長沙”做得風生水起,但有兩個大的現實問題,馬桶哥不得不面對。
第一個現實,就是對微信公號的管控越來越嚴格。
雖然傳統媒體上仍然有很多重要的觀點和文章,但越來越多的讀者是通過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其影響力已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因此,對自媒體的管控,有關部門一直是“嚴防死守”的。
而從故事長沙的畫風來看,很多內容都和黑道、鬼怪有關,帶顏色的長沙俚語也比比皆是,馬桶哥會不會擔心神通廣大的“有關部門”?
“一點都不會。”馬桶答得沒有一絲絲猶豫。
馬桶表示,雖然自己寫的是黑幫故事,但都過濾了其中的暴力血腥部分。“我寫的故事都是充滿人情味的,讀起來是會讓人覺得溫暖的”。
寫了這么多篇文章,“故事長沙”只有一次被舉報經歷。那篇文章叫《長沙話,請你慢點變》,馬桶堅信,這篇文章夭折應該是被競爭對手惡意中傷,而不是被網警逮住。“里面都是一些長沙話,這有什么好刪帖的,之后我又再把這個文章發了一次,沒一點事”。
第二個現實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微信公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馬桶哥的5w粉絲如何在1000w+的公號中屹立不倒呢?
馬桶哥再次提到了他的“血液循環”理念。說故事,如果總說同一種,讀者自然會膩,所以馬桶哥正在不斷豐富“故事長沙”的內涵。
比如在內容上,“故事長沙”增強了服務性。這得益于馬桶新納入麾下的合伙人郭江。對于長沙人來說,吃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馬桶自然也曉得,所以他和郭江開始在“故事長沙”推廣美食地圖。第一彈《長沙米粉一百單八將排行榜》一出來就炸了,三天收獲26萬的點擊量,大寫的屌。
趁熱打鐵,故事長沙又陸續推出了燒麥、小龍蝦、燒辣椒等各類美食相關的文章,效果都很好。最近,馬桶推出了“米粉導航”,讀者在長沙市內任意地點向“故事長沙”發送地理位置,就可以獲取附近上了108榜單的粉店名錄,并能直接導航,還能給店家評星星。
就在采訪的過程中,馬桶收到一個微信視頻,內容是一個妹子在不斷地夾米粉,畫風小清新,內容很惡搞。這是馬桶準備放在每篇文章之后的一個小動圖,對于這個小視頻,馬桶還有些不滿意,“我的想法是這個妹子要用筷子去挑米粉,米粉溜滑滴(很滑),妹子一直挑不上來”。下一個動圖他準備拍一個人在點彈彈,“要一直點不中”。
我問馬桶哥為什么要搞這個,馬桶哥嘿嘿一笑:“好玩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