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紅梅
不少網友近期發現,隨著自己關注的微信訂閱號越來越多,大量有用信息反而被湮沒,很多訂閱號已有數十條新文章沒有閱讀過,手機屏幕上表示未讀信息的“小紅點”越來越多,總數處已顯示“…”與此同時,有媒體曝料,不少微信訂閱號的閱讀數8月份開始突降,個別訂閱號的閱讀數下降20%到50%。微信自媒體是否到了拐點,微信是不是沒以前那么好“玩”了?
生于新鮮,死于平庸
大小號閱讀下降或成趨勢
新聞網絡平臺“界面”近日發文稱,不少微信訂閱號的閱讀數突然從8月份開始下降,微信自媒體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后,似乎也走入了與傳統“紙媒”相同的宿命:同質化競爭加劇,內容上求新求異越來越難。而網絡媒體無成本轉載、抄襲事件層出不窮……多數沒有形成自己獨特優勢的自媒體小號閱讀下降,或許成為了必然趨勢。
某自媒體大號表示,其運營的20多萬粉絲的訂閱號,從8月份開始,短短一個月,閱讀數下滑近20%,但粉絲數卻增長了約20%。難道是發布內容和推送時間出現了問題?但這類本地大號,內容類型和推送時間都比較固定,且已經培養了粉絲的閱讀習慣,因此,表面上并沒有什么明顯異常。另一位養生類自媒體運營者說,他的粉絲數8萬+,在9月份之前,單篇閱讀數能達到8000到1萬,但進入9月份后,降到了4000,直接砍半。
“媒體為了轉型,幾乎都在發展自媒體小號;與此同時,企業營銷也不能放棄多媒體這一渠道,因此,過去兩年中微信自媒體發展經歷了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也不甘落后,創辦了多個微信小號。”一家媒體同行透露,但隨著部門人力的緊張,內容求新求異越來越難,一些小號內容策劃不再像以前那樣精心,難免流于平庸,甚至有的小號發展已悄然止步。
不在朋友圈中湮沒
就在朋友圈中崛起
不少網友感覺,如今的朋友圈,越來越像當年的微博,很難看到朋友的一條動態,而是被各種活動、H5、海報刷屏。在被標題黨洗刷過一遍之后,點擊打開一篇文章的難度越來越大。
“開個會,加一圈微信名片;吃個飯,又加一堆人微信;同學聚會,加微信;買件衣服都被店主推薦加了微信……”網友“遠方”表示,如今,自己的朋友圈已完全是一個各色人等的小社會,有太多的面孔陌生又熟悉。由于信息量大,反而是自己關注的一些朋友信息,如果第一時間沒看到,很快就被刷屏的信息湮沒了。
看看朋友圈,曾經熱鬧一時的應用“臉萌”,用簡單漫畫勾畫頭像,還有幾位朋友在曬呢?使用“足記”,可將自己的生活場景轉化成電影大片,也很久沒有人如此刷屏了!許多紅極一時的有趣應用,比如“圍住神經貓”,比如“魔漫相機”,比如用照片測年齡的“HOW OLD DO I LOOK”……還有多少人在用呢?
社交網絡產品相關的領域中,開心網的偷菜游戲曾是何等風光,可如今早已被網友們遺忘。以徐靜蕾“老徐博客”為代表的博客時代風華已逝。有人曾說,飛信是一把好牌,2007年中移動推出飛信對抗QQ,憑借其電腦與手機互通,短信與消息的無縫互轉功能,并依托中移動龐大的網內基數,飛信發展迅速。但隨之而來的是,代替工具不斷出現,飛信產品的缺點集中顯現:無法跨網發送信息、信息延遲,越來越多的用戶從活躍用戶變成了注冊用戶。直到2012年,飛信才開放非移動用戶的注冊,但已錯過發展的最佳良機。
“以前我輕易不敢換號,主要是怕好友找不到我,但現在我有那么多的即時社交工具,換號了在群里通知一下就行了。”網友的聲音是飛信衰敗前夜的標志。
微博曾一度強勢發展。由于微博更傾向于個人表達,轉發加評論并與好友互動,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或者傳播者。但接下來,越來越多的營銷廣告信息如潮水般涌進,令微博用戶們不勝其煩。利用互聯網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的行為受到嚴厲打擊,微博大V們不斷在微博空間中沉寂下來,“留言”“轉發”“互粉”等社交行為迅速減少。
2014年7月,騰訊撤銷了微博事業部,將其團隊與新聞團隊進行整合,成立了網絡媒體事業群。2014年11月,網易微博宣布關閉,原內容可遷移搬家到LOFTER。
在互聯網上,盛極而衰的速度是驚人的。如何擺脫這一魔咒,是微信所面臨的最難課題。而眾多微信自媒體,不從朋友圈中崛起,也將會被朋友圈湮沒。
在競爭中提升段位
抗擊“一紅就衰”魔咒
微信8月底公布了3年發展的一些數據:目前微信公眾賬號超過1000萬個;80%收過微信紅包的用戶轉化為微信支付活躍用戶,超過15萬家線下門店接入微信支付;微信里每天超過2億次分享給好友、每天超過1.8億次分享到朋友圈、每天超過5千萬次移動應用登錄。另外,在過去的中秋節當天,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達到了22億個,遠超過2015年除夕的10億個和七夕的14億個,再次創下微信紅包收發總量的新紀錄。
上述數據,正如烈火烹油,還遠未顯露出“衰落”的痕跡。騰訊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透露了一些主要業務的最新用戶數據。截至2015年上半年,騰訊收入458.28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143.26億元,同比增長17%;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躍用戶數已達6億,同比大漲37%。有媒體驚呼:2014年底5億,2015年3月底5.5億,2015年6月底6億……微信的用戶數一個季度穩定增長5000萬!這節奏的確令人驚異。
換個角度思考,如此眾多的用戶基數之上,要想讓微信自媒體脫穎而出,難度不小。而有業內專家表示,管理學中有個“二八定律”,20%的人成功,就有80%的人不成功。基數越高,或許不成功的微信自媒體就越多。與此同時,查詢那些總排名靠前的自媒體大號,最近3個月的總閱讀數據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
微信會式微嗎?或許任何產品走到巔峰后,都會走下坡路。但目前,微信正在努力提高其作為網絡平臺的“造血”功能,希望打造一個借助于微信平臺發展的應用產業鏈。此外,在與支付寶“生活圈”等已知、未知對手的競爭中,微信只有不斷創新、提升段位才能永葆青春。未來的朋友圈風云幾何,網友們且拭目以待。
摘自微信公號“媒體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