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解放鞋已從武警部隊光榮“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運動鞋特性的黑色07式武警作訓鞋。與中國軍人相伴數十年的裝備一朝離去,不免讓人懷戀。讓我們跟解放鞋作一次甜蜜告別吧。
解放鞋的前世今生
說起解放鞋,它可是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生產、建設的功臣,不僅解放軍戰士穿,就連普通百姓也十分愛穿。據資料記載,解放鞋起源于解放戰爭時期,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力量物資供應困難,很多軍鞋多為農村婦女手工生產的粗布鞋,隨著時代的進步,手工布鞋的布底換成了膠底,解放鞋就這樣誕生了。有意思的是,雖然解放鞋這個名字被叫了半個多世紀,但在解放軍軍需部門的有關正式文檔資料中卻怎樣也找不到解放鞋這個詞,這種軍鞋的正式名稱只有一個——布面膠鞋。至于解放鞋這個稱呼的來歷,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指這種軍鞋在解放戰爭中誕生;二是指解放軍穿用的制式軍鞋。1950年代初,隨著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解放軍各部隊全部換成了解放鞋。
解放鞋剛投入部隊服役就派上了大用場,朝鮮戰爭爆發后,我國大批志愿軍入朝參戰。由于建國初期的物質條件所限,志愿軍戰士即使在寒冷冬季仍然穿著單薄的解放鞋穿山越嶺,而他們強大的對手——美國軍隊卻配發了舒適的防寒靴。在美國人看來,志愿軍的膠鞋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美軍的牛皮軍靴。但在朝鮮山區,簡陋的膠鞋卻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時任遠東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就對志愿軍的膠鞋印象頗深,在其回憶錄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戰線上又四處響起狂亂的軍號聲和粗野的吼叫聲,敵人的步兵則穿著膠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滲入我方陣地。”對美國人來說,這些穿著膠鞋,走路悄無聲息的中國士兵像叢林中的美洲豹一樣可怕。倘若志愿軍都穿著厚重的軍靴搞滲透,恐怕在幾十米外就被人發現了。
半個多世紀以來,作為平戰結合的通用軍鞋,解放鞋參加了中國軍隊的歷次作戰行動,并在部隊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少老兵至今仍對伴隨著他們度過戎馬生涯的解放鞋有著深深的感情。
為什么要更新換代
此次換鞋,有評論認為,解放鞋這一時代符號在武警服裝領域的“謝幕”,代表了我軍單兵裝備的重大突破。媒體報道中列舉出解放鞋的種種缺點,如容易造成腳臭和腳氣等足部疾病、強度不足磨損嚴重,等等。很多過來人認為解放鞋非常“燒腳”,而且鞋底過于單薄且缺乏腳踝支撐,運動中容易受傷,穿著舒適度差。總之,對于解放鞋的評價基本是負面,其優點僅為輕便且生產容易、成本低廉。
其實在部隊,對于解放鞋的評價呈兩極化。喜歡解放鞋的一方認為這是一種極為輕便的鞋,跑步比軍靴更快更省力。從歷史上來看,解放軍缺乏機械化裝備,步兵機動方式主要為徒步行軍,這是長期以來部隊不裝備軍靴的原因。
在我軍過去的考核中,具有強大的跑步能力會讓你成為部隊中的王者。如果跑步成績欠佳,那么無論你射擊多么準、戰術動作多么到位都沒有用。跑步一直都是部隊訓練的核心科目,其他只是加分項目。
為什么外軍對這個科目的重視不如中國軍隊呢?因為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跑得比誰都快作用有限。西方早在二戰中就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摩托化,步兵機動主要靠機械。直升機的出現甚至能夠在山地、叢林、水網等地形快速機動,無需依靠雙腳徒步行軍。機械化步兵需要更好的足部保護,加上西方畜牧業發達,并不缺少動物皮革,因此軍靴成為裝備主流。
從戰爭技術的變換來看,現代軍隊需要每個項目都在及格線上且技能越多越好的復合型士兵。中國軍隊由于30年來未曾參與過一場戰爭,因此訓練結果全靠考核來評價,那么自然是考核成績越高越好。換句話說,西方軍隊是一支學分制的軍隊,課程及格能獲得學分,學分越多越好。中國軍隊則是一支高考化的軍隊,分數越高越好,專門苦練幾個有限的科目。在這種現狀下,解放鞋成為最廉價的實現目的的產品。
事實上,西方軍隊并非完全放棄了跑步能力的要求,特種部隊和山地作戰部隊仍然非常重視長跑和徒步行軍。只是這些部隊往往擁有特殊采購權限,可以直接從市場上采購專業的戶外越野裝備。鞋也就采用成熟的戶外產品,徒步行軍可以穿著戶外運動鞋,所以對軍靴沒有那么排斥,畢竟軍靴在大部分作戰場合都能更好地保護足部安全。
這種采購模式還是存在問題,畢竟軍需部門不是作戰部隊,對于需求不一定能夠完全吃透,往往只是照章辦事。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教官韋伯在其回憶錄中就抱怨過:“軍需官只是按照采購清單去買最便宜的東西,他們把打折的兒童羽絨睡袋送到了阿富汗,我們滿心歡喜打開包裹卻只能發郵件大罵他們無能。”
事實上,輕便的運動鞋在世界各國的軍隊還是有市場的。畢竟誰不希望腳底輕便一點呢?只是如果單純靠犧牲性能來滿足輕便的需求,有點得不償失。過去曾經有種觀點認為軍靴代表先進,而解放鞋代表落后,這也未免有失偏頗。
鞋子并非核心問題
解放鞋也好,軍靴也罷,只是不同的軍隊根據自身的戰斗經驗做出的選擇。有趣的是,中國軍隊早就實現了機械化,卻剛剛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不那么需要解放鞋了。這種改變的出現遠比軍隊轉型要晚得多,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簡單來說,意識轉變確實比物質轉變要困難得多。在單兵裝備問題上,國內從高層到基層一直存在這樣的心態:“裝備不好又怎么樣?解放軍穿草鞋照樣能打贏對手!”這是一種固執的近乎于病態的優越心理,唯一可惜的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往往不需要自己穿著解放鞋上戰場。只是倒霉在部分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裝備決策和發展。這才是解放鞋幾十年裝備下來,雖然問題多多卻一直頑固存在的原因。
作為制造業大國,幾乎全世界的運動品牌都在中國設有代工廠,生產達到先進水平的跑步鞋對于中國而言毫無難度。中國軍隊的改革和更新,最大的阻礙往往不是技術,而是意識上的落后和固執。
由此可見,解放鞋是否在軍隊中存在并不是核心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強調訓練實戰化的今天,中國軍隊能否真正從“應試化”訓練轉變為“技能化”訓練。這需要部隊從上到下對此有著清晰認識,從管理和訓練大綱上入手,解決基層單位為考核而訓練的風氣,解決裝備和時代發展不匹配的問題。
資料來源:《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