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英
摘 要: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降低運營成本和線路損耗,提高經濟效益,是擺在供電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之上,以10 kV配電網的電能計量和線損管理為切入點,展開相關的論述,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10 kV 配電網;電能計量;線損管理;供電企業
中圖分類號:TM74;TM933.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0.062
現階段,10 kV配電網是我國眾多供電企業進行較遠距離電能輸送過程中經常要使用的配電網絡之一,與35 kV以及其他電壓類型的配電網絡相同,在10 kV配電網的使用過程中,涉及成本收益的統籌過程。在輸電過程有關電能損耗的衡量指標體系中,一個重要的代表性參數就是線損率。所謂“線損率”,是供電企業的線路損耗電量占供電量的百分比,這一指標是衡量供電企業所配置的電能輸送設備網絡的經濟效益指標的重要參數,同時,它也是展現供電企業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
供電企業要想做好配電和輸電網絡體系的電能計算和線損管理工作,就必須要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影響的認識,指派專門的技術工作人員深入到配電和輸電設備的安裝現場,而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要安裝專業的、能夠檢測輸電、配電線路能量損耗水平和與電能計量實踐活動有關的技術參數的相關設備,比如廠站電能量終端、負荷管理控制終端、配變監測計量終端TTU和低壓集抄終端,以實現對整個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真實數據進行及時和有效的電能計量數據采集。在這里,10 kV配電網中裝配的配變監測計量終端TTU就是一種重要的配電網絡系統技術性參數數據獲取設備。廠站電能量終端、負荷管理控制終端、配變監測計量終端TTU和低壓集抄終端能否獲取準確的測量數值,對整個從電力生產企業、電能輸送與配送網絡到使用電能工廠企業和城鄉居民的整個運營鏈條具備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它的測量結果還與電力輸送配送企業能否做好輸電線路的能源損耗管理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了有效提高10 kV配電網的電能計量工作水平,加強對輸電線路的輸電能耗管理,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大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檢驗工作的力度。
1 電能計量有關情形的簡要介紹
我國的輸電線路一直存在很多缺陷,具體表現在10 kV共用輸電線路電力提供電源裝置周邊作用面和每個共用輸電變壓器裝置的低壓接收工作面,這里往往都沒有安裝專門的電能計量監測終端,在這樣的條件下,廣大電力生產行業的從業人員無法及時在整個輸電線路體系中獲取準確、實時的電能計量數據,不能對照每條電能輸送線路的實時供電量與其隸屬的公變或專變壓器中的供電量。另外,也不及時對照每臺公變和專變壓器的實時供電量與本公變或專變所隸屬用電企業或居民的實時用電消耗電量,所以,只能夠將所有在電力生產企業電能輸出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在統計活動中未計算的電量、被用戶使用違規取電線路竊取的電量等情形,統一視為輸電過程中的線路能源損耗,這嚴重地加劇了線損率計算數值的不準確性。與此同時,在輸電過程中,對線路的電能損耗的計量和判斷,需要有關技術工程人員完成對實際設備運行數據的測量工作,并且要充分保障測量過程的客觀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這也就對有關電能計量組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的說,就是要求這種測量組件不僅僅能夠測量輸電線路所連接的各種電能消耗設備在做功和不做功能條件下對電能的消耗能力,還要有能力測量并且記錄、繪制系統的設備負荷曲線、自動凍結狀態下的電能計量,并具備最新的遠程上報數值的抄寫功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傳統設計模式下的輸電系統電能計量組件不能有效適應電能輸送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實踐需求。隨著我國電力生產和輸送類企業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深入,電力生產企業對電力輸送與配送系統中配置的電能計量裝置計量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 10 kV配電網的線損管理理論初探
從理論角度出發,進一步展示了10 kV配電網絡的線損管理理論設計的初步成果。
2.1 建立并完善地理信息系統
在10 kV輸配電網絡途經的地區,逐步建立地理區位信息的管理系統,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建構真實、清晰且具有較高程度的完備性的電能輸送經由地區的地理區位,自然環境、氣候特征等與電能輸送系統有密切聯系的信息共享系統。系統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一張可供有關輸配電行業的各個單位之間可以實現網絡化信息共享的電子地圖。在系統中,還要配備專門的電力系統內部衡量參數指標的關系數據庫,安裝有專門的電力系統專有技術參數函數分析軟件群。運用這套系統,電力生產企業的技術和有關管理人員就能夠實現對輸電線路中每一點位在每一個具體時刻的線損情況的即時查詢,然后將實踐中發現的技術問題及時通報給離故障發生點距離最近的維修保養人員,進而提高有關分項工作的實際工作效率。這樣,就能夠不斷加強線損工作的效率。
2.2 建立并完善數據共享系統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網絡服務器運行和存儲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創造了充分的可能性。在10 kV配電系統中建立電能輸送流量狀態數據庫管理系統,并且確定這種管理系統在輸配電網絡的系統管理工作進程中的基礎性工作。這里所建立的數據庫的主要功用就是匯總、輸入、存儲、備份整個輸配電網絡框架系統的常規運轉和與保養狀況有關的數據、票據信息,然后與本行業系統內的各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共享信息和數據。在實現共享的過程中,要及時更正系統內已收集信息中存在的錯誤和偏差,要保證系統內有關輸配電網絡系統運行和維護實時狀態信息的正確性和完備度,在此基礎上順利開展有關的線損管理工作。基于數據庫系統與生俱來的開放性和安全性等優勢,通常情況下,在建立這一數據庫的過程中,要優先選用ORACLE等大型數據庫類型,以保證相關數據庫能夠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運行狀態。
2.3 分析和計算實際的線損情況
在電力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活動中,采用相關參數的測量值,經過計量和分析得出線損率的實際參數值,這對企業后一階段的生產決策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通過計量自動化系統實時采集安裝于現場配變監測計量終端TTU的數據,將數據通過接口傳輸至GIS輸配電網絡系統,依賴之前建立的數據庫來提供相關的參數數值信息,計算和分析10 kV配電網的實際線損水平。如果之前建立的數據庫的運營狀態良好,維護、更新與實際情況一致,那么,在配變監測計量終端完全覆蓋的情況下,將會進一步提高有關的線損計算結果。實時監測線路線損的情況,多維度動態展示實時線損數據,從而獲取到有效、及時的線損數據,這對電力生產企業的領導決策、生產決策和營銷決策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 結束語
簡要說明了10 kV配電網的電能計量和線損管理問題,分析了10 kV配電網電能計量的現狀,并闡釋了10 kV配電網的線損管理問題的設計路徑,以期為有關從業人員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胡平娥,黃健.10 kV配電網的電能計量及線損管理[J].電子制作,2015(03).
[2]馬亞平,郝良珩,段德啟.10 kV配電網線損管理淺析[J].電子制作,2015(01).
[3]謝邦鴻,李峻.對10 kV配電網的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的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