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寧文祥 編譯
日本道路運輸業市場2015最大的新聞并不是發生在日本本土,而是日本一個海外收購項目。在今年的2月份,日本郵政以43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的運輸企業之一Toll。這個收購顯示了日本郵政在海外擴張的野心,但是本次公開收購的新聞發布會是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而不是在日本。這意味著什么?
日本郵政的總經理高粱先生在遠離日本8 000 km的地方收購了一家澳大利亞企業,其實這正是日本當前經濟的寫照。盡管東京的股市飆升到了15年來的新高,但是日本的企業家依然不看好本國的市場前景,他們不相信安倍晉三可以帶領日本經濟騰飛,他們不相信安倍經濟學那一套。“日本現在的人口結構并不理想,日本現在已經是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會,”富士通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馬丁舒爾茨表示,“日本的企業現在已經調整了他們的戰略,重心從日本國內移到了海外。”
馬丁舒爾茨的言論在今年的第一季度看起來還有點不可置信,因為在弱日元的刺激下,日本第一季度的經濟得到了激增,并且當時日本的股市也在大漲。即便如此,企業家們還是不認為日本經濟已經準備好了騰飛,他們沒有理由在道路運輸業加大投資。
為什么日本的企業家會做出跟當前經濟相反的預測呢?日本瑞穗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師管原表示,日本企業家不認為安倍經濟學可行,即便日本經歷了長達15年的通貨緊縮,但是日本人的思維還是很保守,他們依然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的時代。管原認為,日本經濟想要全面起飛,需要一個結構性的改革,而這種結構性的改革在安倍經濟學的框架下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安倍經濟學依然在卡車行業看到了一點成效,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卡車的銷售數據在增加,但管原認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卡車市場回暖的原因比較單一,并不是因為投資的增加從而導致需求的增加,而是購置卡車的成本降低了。管原表示:“跟東邊不亮西邊亮的道理一樣,日本國內的需求在減弱,很多日本的企業家將資金投資到了海外,或者調整自己的市場戰略,讓自己企業的產品更貼近日本這個老齡化國家的需求。”
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形勢印證了管原的擔憂,經歷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后,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滑了1.2%。很多經濟學家表示,現在擺在日本經濟面前的問題不是下滑,而是下滑得有多深?因為日本的經濟回升缺乏彈性,日本的工業產出在持續下滑,而日本的出口從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就持續下滑,這就是經濟學家都不看好當前日本經濟恢復的原因。
日本經濟當前的情況也印證了馬丁舒爾茨的觀點,日本經濟的再次騰飛需要進行一次結構性的改革。現在日本已經處于這個改革的邊緣了,但是它并沒有能力施行這個改革。日本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1.0%,這個增長也許會更進一步減緩日本施行結構性改革的步伐。
總而言之,日本這個驕傲的民族如今需要改革,他們在二戰之后的經濟奇跡中誕生了多家優秀的生產企業如索尼和夏普等,但是現在這些企業大多數都迷失了方向。在個人電子產品領域,他們已經遠遠落后于蘋果和三星公司。在日本本土的掛車市場,來自中國的中集車輛集團和來自泰國的Panus公司也在挑戰著日本掛車領軍者的地位。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日本企業市場會處于下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日本企業都缺乏清晰的未來眼光,這讓他們在產品研發上處于落后的位置,也阻礙了他們進行管理改革的步伐。日本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日本社會的老齡化正在愈發影響日本汽車行業的發展,由于日本經濟結構的原因,很多汽車企業愿意在海外投資而非日本本土投資,所以帶來的投資效益也不能直接在日本的經濟數據上體現。
同時,很多經濟學家警告日本的經濟復蘇還需要克服巨大的文化壁壘,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雇傭過度”。很多日本企業擁有了很多本來不該并不需要擁有的員工數量,日本的企業家一般都不解雇那些多余的員工,因為他們害怕在客戶或者合作伙伴面前形象受損。這種情況也大量存在于日本的掛車企業,保留了大量并不需要的員工讓日本的掛車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步履蹣跚。
比較諷刺的是,一方面日本的企業保留了大量并不需要的員工,而另一方面由于日本社會的老齡化,日本適齡工作年齡的青年在減少。據統計,日本新增崗位的空缺人數比應聘的人數要多10%。這種情況在日本的道路運輸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社會存在著年齡錯位。很多增長速度緩慢的企業雇傭著大量的老齡化的員工,他們缺少一些新鮮的血液來促進創新和推動企業的發展。這也是日本今后經濟發展最大的弊端。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日本經濟前兩年短期的所謂繁榮已經過去,國民生產總值開始下滑,這十分有利于日本進行結構性的改革。不過依然有經濟學家認為,現在下滑的幅度不足以讓日本的企業敢于邁出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步。也有樂觀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企業再次站在世界之巔是遲早的事情,并且不會發生在海外,還是發生在日本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