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男 王邵飛 蔣佳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發展中心)
空客集團2014年度宇航防務領域開發與拓展研究
張京男王邵飛蔣佳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發展中心)
空客集團在完成了組織結構調整后,于2014年初正式更名并按照新的組織結構運行。在新的宇航防務戰略下,完成了重大項目以及新領域與新市場的開拓。我們通過研究2014年空客集團宇航防務領域主要業務的進展、新概念與新技術研發情況,以及一系列航天國際合作舉措,最終通過分析得出了軍工集團宇航防務業務發展的重要啟示。

空客集團2014年新組織結構圖
空客集團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歐洲第一大宇航防務集團,2014年進行重組后其下屬有3個事業部,其中,空客防務與航天(ADS)事業部集中了集團的宇航防務業務,擁有4萬名員工,是法國國防部最大的承包商。
ADS事業部2014年明確了業務發展戰略,一是將火箭與衛星、軍用飛機、導彈及相關系統與服務確定為未來核心業務,會進行重點投資建設;二是不符合戰略目標但具有開發潛力的業務將作為候選投資項目,如:商業及國有通信與服務業務,將通過調整所有權結構進行創收;三是非核心業務將會被剝離;四是電子業務發展模式需要再研究,做出明確定位,創造價值并取得收入增長。
2014年,ADS事業部另一項重大業務優化舉措是宣布與賽峰集團(Safran)合資成立了空客-賽峰公司,用以火箭的研制與發射,以保障其火箭業務的生存力。

阿里安-5火箭2014年發射情況

測試中的“雅典娜-費多思”
阿里安-5火箭
2014年,ADS事業部研制的阿里安-5火箭共在庫魯發射場進行了6次發射,實現了該火箭在12年內連續63次的成功發射。從2003年至今,該事業部帶領的火箭工業團隊有550家公司,2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分布在歐洲12個國家,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ADS事業部還與歐洲運載火箭公司(ELV)簽署合同,為ELV公司的“織女星”(Vega)火箭研制慣導等電子組件。這些組件也將用在阿里安-5火箭上,未來兩型火箭將共用一條生產線,使阿里安-5火箭的組件批產優勢可直接用于“織女星”火箭的組件批產。
阿里安-6火箭
ADS事業部得到了歐洲航天局(ESA)價值6000萬歐元的阿里安-6火箭可行性研究合同,要求明確總體結構設計和主要性能指標。
為了研制好阿里安-6火箭,ADS事業部在2014年推進了多項舉措,一是開始了阿里安-6火箭首個發動機的殼體纖維纏繞工作,這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碳材料發動機殼體;二是與賽峰集團合資建立了空客-賽峰公司,專門研制并發射阿里安-6火箭;三是與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合資成立的Eurocyrospace公司,這是在德國不來梅建設的新工廠,設計、研制阿里安-5ME和6火箭通用的上面級貯箱。首個阿里安-5ME火箭低溫貯箱將于2015年11月下線開始測試,期間,阿里安-6火箭會并行開發,最大程度上實現兩型火箭分系統的通用性。
衛星
2014年,ADS事業部共取得14顆衛星的訂單,訂單總數達到39顆。ADS事業部是世界第一大觀測衛星研制與出口商,無論對國外政府,還是對衛星運營商,其衛星在軌交付占有率都是最高的。
(1)“哥白尼”計劃中的項目任務
歐洲議會在2014年批準了新的歐洲地球觀測計劃,即“哥白尼”計劃[Copernicus Programme,之前稱為“全球環境與安全檢測”(GMES)],預算43億歐元,周期為2014-2020年,目標是實現陸、海、空監視,天氣探測、安全監視、海上交通與災害管理,通過數據分析,提供溫度變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太陽輻射、洪水預測、溫室氣體等發展趨勢。“哥白尼”計劃的新衛星是“哨兵”(Sentinel)系列衛星,ADS事業部負責研制其中3顆衛星與相關有效載荷,2014年任務進展主要如下。
哨兵-1A由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意大利公司(TAS)研制,2014年由“聯盟”火箭成功發射。其中,ADS事業部研制的衛星核心部件—合成孔徑雷達(SAR)天線在軌展開進行工作。合成孔徑雷達天線采用了先進的數據壓縮技術,未來7年每天傳輸圖像數據高達8000G,可在全天候、全時段下執行C頻段觀測任務,開啟了“哥白尼”計劃下新的地球觀測時代。
ADS事業部取得ESA的1.44億歐元合同,用以研制哨兵-5光譜儀。該設備可每日監視全球大氣,通過對特定示蹤氣體(如:臭氧、二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與懸浮物的測定,供大氣與氣候科研人員分析污染源,評估對氣候與空氣質量影響。哨兵-5儀器內核是一個紫外、可見光、近紅外、短波紅外的成像光譜儀,質量約270kg,將安裝在第二代氣象業務-SG(MetOp-SG)衛星上。氣象業務-SG將于2019年交付,2021年發射,送入800km高度的極地軌道。
ADS事業部交付的哨兵-2 A在德國進行了一系列環境試驗,將在2015年上半年發射,哨兵-2B(第2顆)將在2016年發射。哨兵-2質量1.2t,可提供從近紅外到短波紅外的電磁波譜光學圖像,最低分辨率達到10m。
(2)建成地球觀測衛星聯合體
截至2014年底,ADS事業部憑借在軌運行的光學成像衛星斯波特-7和6(SPOT-7和6,分辨率1.5m)、昴宿星-1A和1B(Pleiades-1A和1B,分辨率0.5m)以及雷達成像衛星“X頻段陸地雷達”(TerraSAR-X,分辨率0.25m)與“X頻段串聯”(TanDEM-X,分辨率0.25m)衛星,成為全球首家能夠同時研制多分辨率、多譜段地球成像衛星,并提供數據服務的供應商。
ADS事業部研制的斯波特-7在印度薩迪什?達萬(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成功由“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服役期為10年。昴宿星-1A、1B可以配合斯波特-7和6,針對特定地區進一步放大觀測,兩類衛星在同一軌道,可每日對全球任意地點進行觀測。
ADS事業部還與阿塞拜疆的衛星運營商阿宇宙公司(Azercosmos)進行了戰略合作,將斯波特-7的所有權轉交給該公司,并提供地面段設施與培訓項目。雙方都可訪問斯波特-7和6的圖像及相關地理信息數據,并發布給各自的用戶。其中,阿塞拜疆欲借此大力發展本國商業太空產業,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3)主要衛星交付與研制合同
2014年,ADS事業部簽訂了多顆衛星研制合同并交付了一定數量的衛星。

2014年ADS事業部主要的衛星研制合同與交付情況
深空探測器
(1)“羅塞塔”探測器
“羅塞塔”(Rosetta)探測器經歷了957天的休眠飛行后,2014年在即將到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簡稱67P彗星)彗星時蘇醒。為實現順利蘇醒,采用了若干方法,一是設計了4個蘇醒鬧鐘,為避免某個鬧鐘出現故障提前叫醒“羅塞塔”,要求必須至少2個鬧鐘同時響起才能叫醒;二是在發射前的2年內,連續進行了大量飛行軟件測試,避免飛行中易出現的故障;三是采用純太陽能供電,保證休眠狀態下的最低供電。以往飛越火星的探測器都采用了核能供電,而“羅塞塔”采用的先進太陽能電池技術,可用于在極低溫、低光條件下收集能量。
(2)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5
2014年阿里安-5ES火箭成功發射了第5個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A T V-5,命名為“喬治·勒梅特”),執行“國際空間站”(ISS)貨運任務,質量20.3t,是質量最大的一個“自動轉移飛行器”。自動轉移飛行器-5運送了6.6t生活用品,包括4t油水氣、2.7t食品以及衣物和科研設備。其中包括ADS事業部研制的電磁懸浮器(EML),用于在“國際空間站”上研究先進合金、半導體材料的熔融特性,從而改進工業鑄造工藝。自動轉移飛行器-5由ESA航天員執行任務,飛行至260km高度的圓軌道,火箭飛行軌跡將從發射場向東北方向飛,飛越法國、盧森堡、德國、波蘭、烏克蘭、俄羅斯,飛越1h后與上面級分離并飛向“國際空間站”,上面級墜入太平洋。至此,5次“自動轉移飛行器”任務全部結束,后續ADS事業部計劃將“自動轉移飛行器”技術與經驗用于其他新的航天工程中,其中包括美國“獵戶座”(Orion)飛船的服務艙、空間碎片捕捉、小行星登陸等。
(3)“蓋亞”空間望遠鏡
ADS事業部花費10年時間研制了歐洲最先進的空間望遠鏡“蓋亞”(Gaia),并于2013年成功發射。“蓋亞”攜帶有10億像素探測器,可在700km外識別出一束頭發絲,最終將定位在地日拉格朗日點(L2),距離地球1.5×106km,用于繪制銀河系高精度3D天體圖,研制太陽系進化起源。
除上述3個主要項目外,在“羅塞塔”承受-270℃低溫與完全黑暗環境的基礎上,ADS事業部目前正在研制水星探測器,2016年執行探測任務,屆時將承受350℃高溫與強太陽輻射;ADS事業部研制并交付了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的火星探測器前、后防熱層,其中前防熱層可耐受1850℃高溫,計劃2018年飛往火星,搜尋生命跡象。
空天飛機自主著陸試驗
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支持下,ADS事業部空天飛機驗證機成功在中國南海鄰近區域,沿著新加坡海岸線飛行了100多千米,驗證了返回時的動力飛行條件。驗證機采用1:4比例大小,由新加坡機器人公司—希望技術公司(HOPE Technik)與空客集團的創新中心聯合研制。驗證機吊裝在一架直升機上,在3km高空釋放,通過7艘海上游艇遙控飛行,數小時后降落海上并回收。該項目2007年就已經開始進行,2008年金融危機時進展緩慢,ADS事業部希望通過此次試驗能吸引合作伙伴共同開發該項目,這也是ADS事業部邁向天地往返領域的重要一步。
“微風”無人飛行器試驗
“微風”(Zephyr)高空無人飛行器是ADS事業部無人系統中的重要裝備之一。“微風”被看作是一種高空偽衛星(HAPS),完全依靠太陽能在云層與航空域之上飛行,用于填補衛星與無人機之間的能力空白,可監視方圓1000km左右的區域,提供類似衛星通信與情報監視與偵查(ISR)服務,保持長期不間斷通信。“微風”驗證了由中心控制站進行遠程控制,完成全球飛行任務的能力,最終實現全年不間斷飛行。
2014年,微風-7分別與英國和阿聯酋方面合作,各進行1次試飛演示。ADS事業部在英國國防部軍用航空局(MAA)等部門幫助下,在南半球冬季環境中,為英國國防部演示了由衛星數據鏈進行遠距離控制的微風-7飛行任務,完成了11天(250h)不間斷飛行監測,并取得了首個HAPS項目軍用注冊登記號PS001。
“微風”的首次民用飛行任務,由A D S事業部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EIAST)的項目團隊聯合完成。“微風”在迪拜完成了一晝夜飛行,飛行高度最高為19km,飛行環境溫度在40~-80℃之間,充分驗證了應用的可行性,強化了用戶信心,體現了項目在資源管理、環境監測、緊急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民用價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民用管轄權與民用空域下提供這些服務。未來ADS事業部與EIAST將進一步合作開發該項目,研制有效載荷,并推向民用與商業市場。
微風-8是微風-7的改進型,未來將邀請有效載荷客戶與應用客戶聯合進行飛行演示,在澳大利亞、美國、歐洲等地完成試飛工作。
衛星電推進技術
為發展電推進技術,ADS事業部在2014年主要有兩項舉措。
一是ADS事業部在德國Lampoldshausen市投資250萬歐元,建設了太空推進系統總體中心,致力于為全球市場設計電推進方案,Lampoldshausen市在最近50年來一直在從事大量太空推進組件的研發制造和試驗。該中心目前擁有300名研發人員,研發從組件級到分系統級的化學推進技術與電推進技術。ADS事業部將利用該中心的射頻離子推進器生產線,設計高比沖方案,減少燃料的消耗。ADS事業部的阿里安-5、“織女星”火箭的上面級與“自動轉移飛行器”動力系統的測試集成工作也在Lampoldshausen市進行。
二是ADS事業部與賽峰集團所屬的斯奈克瑪公司(Snecma)簽署協議,斯奈克瑪公司負責研制新型PPS5000等離子發動機,用于實現ADS事業部的歐洲星-E3000衛星平臺電推進能力。斯奈克瑪公司從事民用或軍用飛機發動機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采用單獨或與外界聯合的方式,用于運載火箭和衛星的推進器,并提供相關維修與保障服務。
天文望遠鏡核心技術
ADS事業部研制的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與中紅外探測器(MIRI),集成于“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的科學儀器艙內,通過了120天超低溫真空實驗,近紅外光譜儀達到-235℃,中紅外探測器達到-266℃。這2個儀器由ESA授予合同,用于JWST分析宇宙起源時的星體光線。裝載儀器的JWST科學儀器艙將會在2015年進行熱真空實驗,2018年由阿里安-5火箭發射。

展示“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1:1模型
超高速太空數據中繼
A D S事業部在哨兵-1 A與“阿爾法衛星”(Alphasat)雷達之間,成功完成了激光影像的吉比特級數據傳輸試驗,成為首家掌握該技術的公司,有望為太空通信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ADS事業部此次實驗基于激光通信終端(LCT)技術,是ESA“歐洲數據中繼系統”(EDRS)的主要組成部分。“歐洲數據中繼系統”亦被稱為“空間數據高速路”(SpaceDataHighway),致力于提供LEO衛星或者航空飛機與GEO衛星之間的安全高速數據通信,有望突破當前天基數據通信的能力邊界,服務于商業、民用與軍事應用。
新一代通信衛星數字處理器
ADS事業部向日本電氣公司(NEC)交付了首個第3代通信衛星數字處理器。2013年,ADS事業部為國際移動衛星公司(INMARSAT)發射的“阿爾法衛星”中攜帶了8個該處理器,每秒運算速度10萬億次,數據處理能力比3顆國際移動衛星-4能力之和還要強大。目前,ADS事業部正在開發第4代處理器,投資方還包括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與ESA,預計2015年完成設計工作,性能相當于第3代處理器的10倍。
高速率光子遠程通信衛星
ADS事業部加入了歐洲“燈塔”(Beacon)計劃,其中一項重要研發工作是研究如何將地面上的光子與光纖技術用于航天器,設計比當前遠程通信衛星更加小型化、低能耗的高吞吐量通信衛星。通過“燈塔”計劃,ADS事業部將繼續保持衛星前沿技術的領先地位。
ADS事業部在2014年開展了豐富的航天國際合作,主要合作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利用外部機構的地域市場資源
ADS事業部與馬來西亞沙布拉集團(Sapura)建立安防技術戰略合作關系,聯合開發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查(C4ISR)系統及其相關的規劃與數據融合產品,為亞太地區的軍隊提供數字化能力,并實現區域商業化應用。這是ADS事業部在馬來西亞戰略布局的其中一步,也是Sapura公司在主導國家重大項目的同時,突破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ADS事業部與新加坡電信集團全資子公司國家電腦系統公司(NCS)共同在新加坡建立了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聯合研發并商業化亞洲安全城市方案,實現數據融合、預測分析、人群視頻分析與仿真等,并在各城市間進行數據共享,使城市居住更智能、更安全。合作將設立研究項目,吸引當地大學、政府、私人實驗室共同參加。
為了拓展日本衛星應用市場,ADS事業部在斯波特-7發射后,與日本從事航空影像與地理空間服務的帕斯克公司(PASCO)簽署了斯波特-6、7直接接收站(DRS)數據發布協議,并將全資子公司東京斯波特圖像株式會社(TSI)出售給了帕斯克公司,以便于推進全面合作。東京斯波特圖像株式會社成立于2002年,一直服務于日本的民用市場,如:地圖繪制、農林等政府部門。斯波特-6、7直接接收站配合已有的“昴宿星”與“X頻段陸地雷達”直接接收站,帕斯克公司將為日本的商業客戶與相關機構客戶提供更高質量、高分辨率的衛星數據產品。除日本帕斯克公司外,全球目前已有25個組織加入了ADS事業部的直接接收站網絡,且數量仍在增加。
公司之間進行優勢聯合
ADS事業部與法國農作物研究機構阿爾瓦利斯(Arvalis)聯合成立的Farmstar Expert公司,近12年來一直從事著將衛星成像與農業技術相結合,提供農作物生長信息,供法國1.5萬農民進行精準的施肥與殺蟲管理。三角洲無人機公司(Delta Drone)設計用于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小型民用無人機。2014年,Farmstar Expert首次嘗試將三角洲無人機公司無人機數據與衛星成像數據進行匹配,共同服務于農場管理與診斷。后續雙方還將進行更多匹配試驗,作為ADS事業部發展的重要方向。
A D S事業部與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 A E Systems)結為戰略聯盟,將ADS事業部的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源優勢與英國宇航系統公司的地理空間情報(GEOINT)分析能力相結合,開發、推廣并銷售一種新型合成孔徑雷達產品,具有全球先進指標,客戶面向美國及全球政府與商業客戶。該產品將獨享“X頻段陸地雷達”與“X頻段串聯”衛星的X頻段合成孔徑雷達系統數據,可在常年多云地區進行精度變化探測、海上監測、數字高程建模(如World DEM產品)、地面控制點提取、地形繪制等。
英國薩瑞衛星技術公司(SSTL)在2009年成為ADS事業部全資子公司,而薩瑞衛星技術公司所屬的災難監測星座國際成像公司(DMC II)擁有的2顆觀測衛星,每日可獲取1.0×107km2地面數據,分辨率可達22m。為打造更大的商業化地球觀測衛星能力,2014年ADS事業部宣布開始應用災難監測星座國際成像公司的數據與服務,補充已有的3組先進地球觀測衛星能力,即:斯波特-6和7、昴宿星-1和2、“X頻段陸地雷達”與“X頻段串聯”。DMC公司位于英國,與ADS事業部合作也有利于將自身的農業、環境、森林觀測能力拓展至英國以外的全球市場。

組裝中的“自動轉移飛行器”
將資源嵌入先進商業平臺
2014年,ADS事業部將“斯波特”、“昴宿星”及“X頻段陸地雷達”與“X頻段串聯”3組先進光學與雷達衛星數據嵌入了當前先進的商業軟件平臺,開拓了更廣泛的商業市場。
A D S事業部開始為美國埃克斯利斯公司(Exelis)ENVI圖像分析軟件的用戶提供ADS事業部衛星圖像數據庫的訪問權,讓更多的地理位置系統(GIS)用戶使用。ENVI用戶能夠直接通過ENVI軟件搜索光學或雷達地理情報圖像。Exelis公司從事圖像處理與發布、授時與導航、空中交通管理等宇航防務信息服務,擁有1.9萬名員工。
A D S事業部與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公司(Esri)簽署了協議,在Esri公司的在線服務平臺A r c G I S中增加8 . 5×1 07m2的2 . 5 m分辨率最新圖像,覆蓋164個國家,以及主要城市的0.5m分辨率高清圖像,大大增強了E s r i公司現有的地圖數據庫。同時,還可為E s r i公司的A r c G I S Marketplace產品網上用戶,通過APP提供定制式的成像與監視服務,用戶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區域,如:東歐、中東機場圖像,指定特定的衛星,通過在線賬號獲取衛星圖像。此次合作是ArcGIS產品中首次讓用戶直接使用ADS事業部光學衛星數據,擴大了該事業部衛星數據的發布渠道,突破以往向銷售商提供數據的單一渠道。
直接輸出技術
ADS事業部為美國“獵戶座”飛船設計的服務艙(ESM)方案,經ESA批準通過,并取得了3.9億歐元研制合同,方案包含了主推進系統、供電系統、生命保障系統等。ESM正式從紙面設計階段轉至硬件研制與試驗階段,2014年開展靜態模型試驗,2015年開展動態試驗,模擬發射過程中的載荷與結構負重。未來ESM的研制將基于“自動轉移飛行器”的5次成功飛行與經驗,協助“獵戶座”飛船搭載“航天發射系統”(SLS)火箭,完成無人或載人的登月、登小行星等深空探測任務。
ADS事業部與韓國武器裝備制造商LIG Nex1公司(由LIG集團控股,LIG歸屬于韓國LG公司)簽署衛星傳感器研制合同,利用相控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技術優勢向LIG Nex1公司提供雷達天線與電子設備,達到亞米級分辨率。韓國宇航研究院(KARI)將利用該傳感器研制韓國新一代雷達衛星,即韓國多用途衛星-6(Kompsat-6)地球觀測衛星,預計2019年發射入軌。此次技術輸出突顯了ADS事業部的雷達衛星技術優勢,同時也促進了ADS事業部與LIG Nex1公司未來的深入合作。
國家聯合、技術聯合、資本聯合、市場聯合的并行推進,成為軍工集團軍民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2014年,ADS事業部最顯著的特征是“多元化聯合”,即與歐洲之外的國家聯合,與外部公司的資本和技術聯合,與不同商業組織擁有的市場進行聯合。客觀來看,軍工集團的軍用與民用產業都很難在系統或技術上自建完整產業鏈,甚至連關鍵技術都難以完全獨自掌握。
ADS事業部不但與美國方面聯合研制“獵戶座”、“羅塞塔”深空探測器,與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意大利公司聯合研制衛星有效載荷,與新加坡、阿聯酋相關機構聯合創新飛行器設計概念,甚至連主打產品“阿里安”火箭也與兩家公司分別進行合資研制和發射,斯波特-7竟然由印度發射,且將擁有權轉交給了阿塞拜疆的公司,而以民用業務為主的市場聯合更是涉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巴西等國家。這種聯合一方面為自有技術找到了新的應用,另一方面可以在特定區域創造可觀的收益,同時還有利于實現全系統能力的最優化與快速實現。
改進與優化平臺的同時,更要進行概念創新,
甚至顛覆性升級與突破
空客集團加速對各類大型航天平臺進行創新與升級,新型衛星平臺“新星”(Neosat)憑借性能優勢得到廣泛投資,與波音公司競爭衛星電推進技術優勢大幅降低火箭載荷,功能介于衛星與航空飛機之間的“微風”飛行器具有難以預測的多種軍民兩用功能,“地球觀測衛星聯合體”形成了世界最強的對地觀測能力,而地球數字高程新產品WorldDEM將地球空間網格精確提高了7~8倍,等等。
基于航天前沿科技,2014年空客集團多種平臺升級的力度與近幾年相比要大很多。由全球競爭態勢可知,要保持優勢和發展動力,不能僅僅依賴技術改進與系統優化,滿足于小幅度改進,還需要積極推動概念創新,甚至顛覆性突破。在這一過程中,概念論證與顛覆性技術的運用將成為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
向全球宇航防務組織輸送技術與產品,不斷突破區域限制
以往空客集團宇航防務技術與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近年來,空客集團逐漸認識到了地域局限性帶來的經濟收益不景氣,一直在將技術與產品向全球的宇航防務工業或商業機構推送,幾乎遍布各大洲主要國家。空客集團ADS事業部將“自動轉移飛行器”技術移植到美國“獵戶座”飛船中,向韓國衛星系統輸出先進的衛星天線技術,向日本NEC公司通信衛星輸出新一代數字處理器技術,向美國商業軟件平臺輸出高精度衛星圖像數據等。
ADS事業部以商業化思維,保持技術開放與應用推廣,向全球輸出技術并取得收益。這會形成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檢驗,并帶來激發技術提升的動力,因為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為了保證國際信譽與行業技術地位,ADS事業部將不得不高度關注研制的可靠性與技術的領先性。
系統集成與先進技術能力并行打造
空客集團ADS事業部是歐洲多個大型宇航防務系統的集成商,承擔著ESA多項重要任務,然而在保持集成能力歐洲第一的同時,并沒有放松前沿技術的開發與核心技術的打造。ADS事業部投資建設工廠發展先進的衛星電推進技術,擁有可繪制銀河系3D模型的“蓋亞”空間望遠鏡技術,研發衛星間超高速激光通信技術,輸出衛星核心部件合成孔徑雷達天線等,都體現出ADS事業部在關鍵單項技術方面的關注與投入。這也體現出ADS事業部作為大型系統集成商的基礎是,具有一部分內部關鍵技術的同時集成一部分外部關鍵技術,這也將有利于保持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對內對外都能夠發揮積極的牽引作用。
Research Report On 2014 Airbus Group Aerospace & Defens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