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蘇娟
進入初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此外,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丟失多,體質虛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損害健康。夏季保健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從初夏開始,我們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過夏天。
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據營養專家介紹,初夏天氣都比較干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 ~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保證睡眠充足,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于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后再洗澡。

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并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