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坤
長期沉醉石界的愛石者,相信有許多如我般的愛好賞石,心中總是堅信奇、雅石是有豐富內涵及長久生命觀的藝術收藏品,它形成于眾多的偶然巧合中,是天地靈氣所鐘毓,集大自然的福德于一身,所以它才能成形于天災地劫的歷史洪荒造化內,并于此時代仍幸存,也為人們所發現、參化出質、色、形、紋、韻中的美或寓意,并為瘋狂的愛石者所珍藏。且不遺余力地宣揚石之美、石之奇、石之精,石乃萬物造化之奇跡。它之美、它之難、它之希、它之絕,都恰如其分地于此時出現,此乃蒼天之恩典,也為我輩之福分。
原來我是錯的
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皆大美的好時機,恰逢其會,遇到中華民族難得的繁榮興盛,便將有著東方哲理美學的獨特藝術代表——奇石文化藝術,帶入千載難逢的賞石盛世。奇石文化藝術自盛唐進入權貴的潮流時尚,并傳入當時的藩屬國東瀛,在中國繁榮興盛且慢慢因文化大儒們的贊賞及醉心研究,漸漸形成學說而著書流傳于世。后因時代巨變,政爭、戰事、天災、人禍等,數百年的華夏皆處于不安定的狀態,文化藝術皆漸漸式微,而奇石文化更悄悄在東瀛發芽茁壯并傳承延續至今,且早期被易名為“水石”,并在臺灣和歐美各國之間推展形成協會。
我國領土幅員遼闊、地貌多變、地層年代久遠,近二十年來,國家政策逐漸開放,人民生活富裕,加上科技進步,人們得以上山下海,深入古人難以進入之秘境,漸漸發現了許多新石種的資源和產地,也帶動臺灣和各地一批批的石商和協會的興起。形成了超越盛唐時期的“新賞石時代”。而恰逢其會的我們,便趁勢而起,更將觀賞石事業形成賞石產業鏈。但當觀賞石事業漸達高峰時,回首賞石來路,頓覺空茫,為何?只因我們一味追求的是經濟效益,一路走來虛耗了各賞石資源產地的石種,一直藉著推廣賞石文化藝術的口號而自行其是,卻遺忘了賞石文化藝術的真諦和它所應具有的效能。
前賢大儒們所推崇并醉心研討的賞石文化藝術,應是與東方哲理美學相呼應的自然之道,淺顯來說就是與大自然環境相契合的師法天地之道,藉石煉心之道,藉賞石文化演藝來參化己之所短所缺,改習精進,如此才能藉賞石文化藝術的效能而有不同的心性,也才可避免因賞石事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而遺誤人性,墜入錯誤的人生輪回,虛耗天地自然的福報德業于酒、色、財、氣的人性共業惡途中。
原來它也是來還的
既然奇石是集天地之造化,也必是有大福報之人才能相遇相合,而以東方玄學哲思來論,大福報之人也必是數世修德之士,所以能從事觀賞石事業的好石者們也必是有大智慧和大因緣者,否則如何能從蕓蕓塵世之中尋覓識得愛石呢。既然現世有如此巨大的福德因緣,便應珍惜且感恩載德藉此福緣內省并精進賞石文化藝術的精神真諦,與自然物化相契合,隨機應緣,藉石明心見性,煉化人性之不足與機巧乖離,醒悟賞石成形、成物、成局之難謬,而感悟世道之五彩迷心,疑惑不定之難行,藉石煉性明志,增益己之不足,內參賞石之精髓氣韻,而知歷劫不損其節之要旨而不改其心,當時日增益,己所不足之處也見精進,眼界心境也開闊,容物不排他意,包容百家之長,不做門戶地方之限,自然家中典藏之愛石也會隨您的觀賞石事業發展和年月之增益而產生內化之效能并不斷精進,所謂的經濟效應也就是必然結果了。因為觀賞石本是天地內參造化之福緣,只有現世擁有大福報的有緣眾生,藉您參化之妙詮能量相合而引以為藏,且自有機緣和相對應的仁道還珠(經濟)之效益。
原來利他才能長久的存在
假如愛石者們皆能以追求內參自化為前提,不斷提升自我的文化藝術素養,相信不久的將來,才能導正目前觀賞石事業群體中的乖離謬談現象,使之進入古代大儒所追求的東方哲理美學的藝術至境,進入利他的文化藝術追求。
何謂利他?他是我們現時身處的時代大環境,是我們所身處的國家、民族、群體,是未來典藏我們愛石的收藏過客,只有他們能存在,也才能擁有未來的利益和效能,才會有今日我們存在于賞石文化藝術事業群體中的空間和價值。
所以賞石之道是利他的,是教導我們敬重大自然、啟發我們去發現人性中的正能量,并藉由此效能去對治心中的貪婪和怨懟。藉由賞石事業群體初成中的百家爭鳴現象,漸漸步入正軌時,相信那些乖離謬談會逐漸轉化為正向之思考,于石界中產生正能量的轉型催化,使觀賞石事業群體充滿生命的質能,并漸漸發揮出東方哲理美學的正向效能,涵蓄且包容地散發出利他的新藝術生命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