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編者按: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0%,創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各地各部門都在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但為何一些地方和領域的進展并不明顯?對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各級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
你知道嗎?美國航天飛機兩旁火箭推進器的寬度是1.435米。
為何要采用這個標準?因為火箭推進器是用火車運送到發射點的,途中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隧道只比鐵軌寬了一點點,而鐵軌寬度是1.435米——鐵軌的寬度決定了火箭推進器的寬度。
鐵軌為何采用這個標準?因為鐵路最先是由英國人建的。
英國人為何采用這個標準?因為他們是照著電車軌距修的。
電車為何采用這個軌距?因為這是照著古羅馬戰車車轍寬度設定的。
戰車車轍寬度為何是1.435米?因為這是兩匹戰馬并排的寬度。
追根究底,火箭推進器的寬度其實是由兩匹馬決定的。
這看起來就像一個文字游戲,但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有些幽默的“游戲”,卻演繹出一條金科玉律——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就因成功闡釋路徑依賴理論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道格拉斯認為:路徑依賴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會對這種路徑產生強烈依賴。不管它是好的路徑,還是壞的路徑。
為何會這樣呢?因為——
●每一種選擇都有其最初的合理性,如果一旦選擇了,這種合理性就會得到不斷強化,并借助慣性的力量使人難以擺脫。
●人總是有惰性的,當人們習慣某種狀態和環境后,就會產生強烈依賴,而不愿作出改變。
●每一次選擇后,我們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而重新選擇會使這些投入變成沉沒資本,無法收回。
也就是說,路徑依賴存在自我強化效應和鎖定效應——這兩種效應把我們牢牢套在既有路徑之中。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思考:鍵盤上26個字母的排序,一定經過某種科學的論證。
可事實卻不是這樣。早期的鍵盤是機械式的,因為“Q、W、A、S”這幾個鍵很容易壞,為了便于修理,人們便把它們設置在鍵盤左上角,這與手指運動規律及字母使用頻率完全無關。
當電子化鍵盤問世后,有人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新的排序方案結合了字母使用頻率與手指運動規律,可使我們的打字效率提高30%。
可結果卻出人意料——盡管人們知道重新排序后的鍵盤可以大大提高打字效率,但還是不愿改變習慣接受它。于是,這個并不科學的字母排序就一直沿用至今。
這就是路徑依賴最好的例證。
路徑依賴給我們的啟示是:任何優秀的路徑都是相對的,在此條件下是優秀的,在彼條件下就不一定是最佳選擇。所以,當社會環境發生巨變之后,我們只有跳出對舊路徑的依賴,找到新的最優路徑,才能重新獲得強大的競爭力。
這,正是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的原因所在。
依賴環境污染換取快速增長的老路走不通了。
依賴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老路走不通了。
依賴低成本要素進行“血拼”式競爭的老路走不通了。
…………
我們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在突破路徑依賴中實現“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