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地為牢依賴】
四大表現:只顧埋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強調本位利益,不愿積極配合;突出自我中心,不懂發揮合力;自喜現有成績,不知天外有天。
【路徑依賴后果】
封閉保守,因循守舊,屢失機遇。
孤陋寡聞,見識短淺,工作被動。
造成市場分割及無序競爭,阻礙區域協調融合發展。
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區域協作共贏】
●建立公開、公正的競爭規則體系,提高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和市場的能力。
●創新建設合作機制,探索“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新模式。
●創新收益共享機制,建立產業跨地區轉移的利益共享制度。
●創新科技合作機制,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成立經濟帶促進會,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產業分工協作。
●共建產業合作平臺,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共同打造特色產業帶、產業鏈。
榮昌隆昌攜手記
2015年3月,原榮昌縣(現榮昌區)榮隆臺灣工業園里,一期工程還未完全完工,已有不少企業入駐。
已經修好的工業大道,由東向西延展,直達四川省隆昌縣境內。
這座工業園,拉近了“渝西門戶”榮昌縣與“川南門戶”隆昌縣的“距離”。
“榮昌與隆昌,就是微縮版的重慶與成都。”榮隆臺灣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雷華初說。
2011年5月,榮昌發生山火,竄到了隆昌;8月,隆昌發生山火,也蔓延到了榮昌。
“兩地聯系這么緊密,產業也相近,如果互相惡性競爭,兩地的產業都發展不好,攜手合作才能雙贏。”時任榮昌縣委書記陳杰說。
“兩縣之間應建立定期會晤制度。”
“應建立重大規劃相互交流制度。”
“應建立重大事項相互協調制度。”
陳杰的一系列建議,得到時任隆昌縣委書記潘國華等人的贊同。
“我們可以打破行政區劃,共建工業園區。”潘國華說。
于是,榮隆臺灣工業園應運而生。
盡管榮隆臺灣工業園位于榮昌縣境內,但其目標是打造渝西、川東合作平臺。
安佑集團四川公司是最早入駐榮隆臺灣工業園的企業之一。“我們就是沖著川渝合作而來的。”該公司董事長趙剛說。
2014年,趙剛本已在外地談妥合作意向。聽說榮昌和隆昌在共同打造榮隆臺灣工業園后,趙剛立馬前來考察。
一考察,趙剛就愛上了榮隆臺灣工業園:“坐擁兩地資源,坐享兩個市場。”
正是憑借這個優勢,榮隆臺灣工業園備受青睞——截至2015年3月,園區已落戶30多家企業。
“惡性競爭變成了彼此雙贏。”雷華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