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1997年,32歲的浙江人儲建根帶著8萬元積蓄,到重慶尋找“家居夢”。十年中,他締造了震驚業界的“建瑪特奇跡”。
2007年,13歲的河北人寧洪雨,怯生生地邁入重慶雜技團大門,尋找他的“雜技夢”。一年后,他榮獲全國雜技大賽金獎。
2011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后史浩飛,登上開往重慶的飛機,尋找他的“微納夢”。兩年后,他的團隊研發出國內首片15英寸石墨烯觸摸屏。
…………
一個個他鄉人,就這樣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五湖四海來到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用實干苦干編織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來重慶時身無分文,所擁有的只有夢想;
很多人來重慶時舉目無親,所擁有的只有熱血;
很多人來重慶時言語不通,所擁有的只有苦干;
…………
但這座城市不看你年齡、不看你學歷、不看你背景、不看你出身,只要你敢夢敢想、敢干敢闖,就會給你一方天地,讓你出人頭地。
重慶,為每一個有夢想的靈魂提供了一個吟誦的舞臺。
在這方天地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一座城市,一個時代,不能僅僅留下讓人矚目的物質財富。我們需要探求突飛猛進的巨變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精神動力?”城市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說。
這,正是我們推出這組“逐夢重慶他鄉人”策劃的原因所在——一個國家需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座城市同樣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既在日漸沉淀中涵養滋潤著城市人,又在城市人日積月累的創造中豐富而充盈,既串起了城市的過去、現在,又主導著城市的未來。”劉易斯·芒福德說。
無論是紐約、倫敦,還是首爾、東京,他們的發展無不證明——城市精神是城市發展的強大引導力,并成為應對經濟與文化全球化競爭的金鑰匙。
重慶要想在全球化世界里獲得自己的重量,就必須培育、總結和宣揚自己的城市精神。
那么,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值得培育、總結與宣揚的精神呢?為此,我們尋訪了大量到重慶逐夢的他鄉人,從他們最真切的感受中,總結出了八大精神——
“來了就是重慶人。”——包容。
“開放的重慶擁抱世界。”——開放。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
“創業者追夢的新天地。”——創業。
“讓每個人都感受公平正義。”——公平。
“有一種重情守信叫耿直。”——情義。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民生。
“為百姓撐起一片平安的天。”——平安。
這些年來,他鄉人筑夢重慶的奮斗歷程,與這八大精神始終相互激蕩。
有多少人因為“來了就是重慶人”的包容,把重慶當成了第二故鄉,心安之處即為家;
有多少人因為“有一種重情守信叫耿直”的情義,懷揣夢想來到這里,互幫互助開始探索;
有多少人因為“每個人都感受公平正義”的公平,在這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擦干眼淚站起來。
…………
這八大精神,讓一個個他鄉人的夢想破繭成蝶。一個個夢想的破繭成蝶,也成就了這座大都市的昂然崛起。
我們推出這部“勵志大片”,就是想通過一個個“逐夢重慶他鄉人”的故事,來驗證這座城市的核心價值觀,并從中總結與宣揚這座城市昂然崛起的城市精神。
這樣的城市精神,將引領這座被賦予時代眾望的城市,在一個全球化世界里,獲得自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