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和對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學習多種語言不再是新鮮事:小語種專業,大學公選課,社會上各種小語種培訓班……在同時學習兩門甚至以上的外語時,語際遷移對于學習的影響不可忽視。本文主要針對已知語為英語并同時學習法語的學生,通過分析并總結英法兩種語言句法結構的不同,幫助學生在學習法語時合理利用已知的英語知識,即正遷移,避免負遷移,達到正確理解法語句法并熟練運用得目的。
【關鍵詞】語際遷移 法語 英語 句法
語際遷移即學習者在目標語知識不足的情況下,將已知語的語言形式和文化結構等應用到目標語中。當目的語與已知語的語言形式和句法結構相似或一致時,已知語會對目的語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而兩者的語言特點出現迥異時,則會產生消極影響,干擾學習者對于目的語的理解,即負遷移。眾所周知,如果目的語與已知語的語言距離越少,則這種相互遷移作用則表現得越明顯。而衡量語言間的距離的客觀標準即語言結構的相似程度,比如同一語系的語言。
在我國的現行教育背景下,絕大部分高校學生的第一外語是英語,英語在他們的思維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學習小語種的過程中,語際遷移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尤其二者都屬于印歐語系,這較之母語漢語的遷移作用更為明顯。由于法語非常嚴謹,句法規則的繁雜通常讓部分學生難以招架,使得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會借助英語的語法來理解法語,這就出現了各種利弊,因為英語和法語句法相似但是不同。
一、主語
相同之處:英語和法語中句子主語一般都位于句首。
不同之處:英語中有動名詞可以作主語,但是法語中沒有動名詞的概念。另外,英語的主語代詞中有指物或者動物的代詞it,但是沒有專指女性的第三人稱復數,而法語中沒有專指物的人稱代詞,有的只有陰陽性的第三人稱單數。
二、謂語
不同之處:兩種語言雖然在句法當中都要求主謂一致,但是因為法語中有性數一致的問題,所謂配合也更為復雜,比如法語中以avoir做助動詞的復合過去時中,過去分詞必須與其提前的直接賓語保持性數一致,而不是主語。
其次,法語中的謂語動詞的動詞變位也是令英語專業學生頭疼的問題,因為英語中的簡單動詞只有第三人稱單數有額特殊變化,而法語中的每個動詞都要根據不同的人稱有不同的變化。
三、賓語
英語和法語中的主要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最明顯的不同是賓語。這一不同大大干擾了學生對于法語二外的理解和運用。
相同:英語和法語中都有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
不同:英語中的直接賓語是指英語及物動詞之后的成分,而間接賓語往往只能出現在能接雙賓語的及物動詞之后,以介詞to/for引導,且該類動詞數量不多。
而法語中的動詞分類導致賓語的分類較英語的更為細致。法語中的動詞分為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而及物動詞又分為直接及物動詞和間接及物動詞。比如voir qn(看見某人)和téléphoner à qn (打電話給某人),前者是直接及物動詞,其賓語就是直接賓語,后者是間接及物動詞,其賓語就是間接賓語;法語中也有類似英語中的雙賓語動詞,比如donner qch à qn(把某物給某人)。這樣的分類又導致法語中人稱代詞的賓格形式也出現了兩種:直接賓語人稱代詞和間接賓語人稱代詞,同時法語中賓語人稱代詞在陳述句和否定命令式中,其位置是在謂語動詞之前,這與英語和漢語的賓語人稱代詞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
經過上述對比研究發現,法語和英語中句子成分形式和內容大致相同,但不同之處的細節卻不容小覷,這使得學生在練習和運用當中無意識地犯了很多錯誤,以致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無力感,對學習法語失去信心,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引導,避免負遷移的干擾。
1.強化句法知識的理論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用清晰的邏輯和簡潔的形式(比如表格等),對比分析,使學生區分二者不致混為一談。
2.增加學生的表達練習,比如翻譯,寫作,課堂情境對話,關于發現并總結學生主要存在的句法問題,容易犯的錯誤,引導學生走出語際負遷移的誤區。
3.督促學生多閱讀,多背誦,加強法語語感,因為語感不僅是語言技能訓練的結果,也是認知的結果,這會使學生在克服語際負遷移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應該加強兩種語言的語法知識了解,以便為學生答疑解惑,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有意識 地比較歸納英法兩種語言句法結構的異同,在比較中加深理解,加強記憶,合理運用,體會到雙語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黃紹華.針對英語專業學生的二外法語教學[J].科技文匯.2010.04.
[2]劉冰.淺議英法語言對比在二外法語教學中應用[J].教學園地.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