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高耗低效”的作業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形成不良的學習情緒,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為了全面實施新課改,實現“輕負擔,高質量”的目標,我們必須布置合理而科學的英語作業,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筆者認為:英語作業宜少、精、活、實!
一、布置英語作業應遵循“少”的原則,讓學生樂意去做
過量的英語作業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學生視作業為負擔,使得他們為完成任務而寫作業,而不是將作業視為學習成果和價值的有效體現形式。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教師應把握好“少”這一原則。做到練習有針對性且題量適中。不可把作業變成“題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業當成學生復習和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當然,作業布置要科學,作業太少就起不到鞏固和檢查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練習內容、布置作業時,要有適當的計劃,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不能一次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優化英語作業布置很有必要,作業絕非“越多越好”。
二、英語作業要“精”
立足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作業的功能是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一些教師布置作業時,“拿來主義”傾向嚴重,在量和質上都比較隨意;或者圖“量”不求“質”,加重了學生負擔。因此,科學設計英語作業是新課改背景下一項勢在必行的改革與創新,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精選題目,使學生在學習上贏得主動。除基礎知識的記憶外,機械性的抄寫作業應盡量少些,應當重點布置一些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致的”作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高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及時反饋。我們教師要精心選擇和設計作業,努力做到布置的作業能夠培養學生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力求做到恰到好處,讓學生做有所得。
三、英語作業要“活”,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作業是課堂教學延伸的重要環節。作業布置當然也要因材施教,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因此,布置作業在考慮共性的同時,也應兼顧學生的個性。針對具體情況。我對作業布置進行作了大膽的改變,我給學生布置有梯度的、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根據學生的心理、興趣、愛好,結合科學的理論,把作業變得“活”起來。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發揮潛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演等各項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品嘗到作業所帶來的成功與成長的喜悅,把作業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除了常規的書寫作業、寫作作業,還可以布置錄音作業、制作作業、搜集作業,聽、看、讀課外學習資源等作業,讓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一階段的嘗試,我深切地感受到“活”作業對學生應試能力、交際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總之,布置英語作業要形式多樣,靈活開放。
四、英語作業要“實”,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傳統的英語作業“不務實”:書面作業是唯一形式,很少甚至沒有口頭作業或其它作業形式,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作業布置“實”這點上,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1.始終狠抓單詞、詞組、句型的默寫不放松。
2.堅持閱讀天天練。
3.布置恰當的有聲作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4.布置作業講究實踐性。
學習語言是基礎,運用語言是目的。要想提高英語作業實效性,教師就必需更新教學理念,系統鉆研教材,宏觀規劃課程資源,細化過程設計。一方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知識轉化為技能。只有兩者兼顧,才能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技巧運用到學習及生活中。使之達到“點石成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