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晨
【摘要】本文首先對于“想”進行認知語義學考察,得出其原型義以及下屬范疇;其次,對于”VV”,“V一V”結構進行語用學的探討;再次,對于姓名用字進行性別差異統計數據進行了解和分析,最后通過范疇化的兩大原則得出結論,解決不同人對于“我想XX”的不同解讀。
【關鍵詞】范疇 認知經濟性 下屬范疇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makes a analysis of “Xiang” from a cognitive semantic approach to give its prototype and subordinate category,then it makes a discussion of “VV”,“V一V” structure from pragmatics.Then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name words,and by using two principles from categorization,this article finds why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Wo xiang XX”.
【Key Words】category; cognitive economy; subordinate category
近來,網絡流行語現在已經為人們所接受,成為人們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我想靜靜”這個流行語在網絡上飛速走紅,其中隱含容易被人們誤解的兩種含義讓人忍俊不禁。為何簡簡單單四個字能夠表達這樣幽默的效果,本文擬從認知語言學下范疇理論角度對于“我想XX”句式進行解讀。
一、范疇理論與“想”的語義范疇
世界是廣大而又復雜的,為了認識世界,人類必須合理的對各種事物進行分類和定位。然而,人類對于事物的認知是主客觀相結合的產物,而其相互作用對事物進行分類的過程即范疇化的過程,其結果即認知范疇。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就已經開始對范疇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維特根斯坦通過對于“游戲”一例進行研究論證,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理論,在此基礎之上,Berlin和Kay通過對于語言中的顏色詞匯,Rosch對于焦點色的心理背景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論證了范疇中,最典型的成員是該范疇的代表,為該范疇的原型,而其他非原型成員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范疇成員共同構成一個連續體。
對于一個范疇的成員,人們通過完形原則對其進行感知,其中最明顯,最顯著,首先其完形意象被人類掌握和記憶,使用頻率最高的事物屬于基本范疇,其具有最大相似性和完整易辨性,在數量上也占據巨大優勢。與此同時,范疇等級中還包括上位范疇和下屬范疇,其中,上義范疇包含了下級范疇成員,并且突出了所有成員的共同屬性,而下屬范疇是基本范疇下的進一步深入和區分。
在“我想XX”這一句式中,我們首先通過查閱《新華字典》對于“想”進行范疇的下義區分,以獲得“想”一詞下的基本范疇含義和下屬范疇含義:1.形聲,心形相聲。本義:想念;懷念;羨慕。2.思考,思索。3.希望,想要。4.料想,猜想。5.想象。6.好像,如同。7.懷念,回想。由此可見,“想”一詞的基本范疇含義為想念,懷想,羨慕,而其他含義為“想”的下屬范疇含義。
二、“VV”與“V一V”的語用學探討
漢語中,單音節動詞疊用,常會表現為“VV”或者“V一V”的形式,雖然其內部構造不同,但是他們在很多句子里可以互換。在可以互換這點上,可以說“VV”從“V一V”中來,“VV”是“V一V”的變體(蕭國政、李汛 1988)。邢福義(2002)也認為,通過句法格局和語義關系的考察,知道“V一V”同“VV”之間確實存在若干不同之處。但是,從全局來看,兩者的細微差異主要還是表現為在說話口氣上有著不同的語用價值。
蔣湘平對于“VV”和“V一V”進行了語用差異的探索,通過語料統計,認為“VV”出現在命令、請求、祈使、建議、陳述、責備六種言語行為中。經過對“V一V”在五大基本言語行為中出現次數的分析,“V一V”也可以出現在陳述這一斷言行為句中,其含義為,說話人提出某一命題,相信其真實性,并且通過言語行為對其真實性承擔責任。
在本文所探討的“靜靜”與“靜一靜”這一點上,根據上述作者觀點,其語用功能在于陳述命題,因此,“VV”與“V一V”基本可以互換,差異主要是口氣上有所不同。
三、姓名用字的性別差異統計分析
根據錢進對于姓名用字和性別差異的統計分析,本文對于網絡流行語“我想XX”中所出現的可作為名字的動詞或其諧音詞進行分析,其中,女性名字中“靜”的出現次數為472,“婷”為360,“琳”為98,“雯”為69;相比較而言,男性名字中“靜”的出現次數為37,“婷”為1,“琳”為7,“雯”為0。
由此可以看出,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在選字上的區別非常大,其在性別領域中有非常明顯的標記,男女人名用字頻率呈負相關,即女性人名用字頻率越高,男性相應用字頻率越低,因此,男性人名和女性人名的差異非常顯著。
四、范疇理論對于“我想XX”的解析
原型理論認為,在人類大腦對于事物進行范疇化的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原則:1.認知經濟性原則;2.感知世界結構原則。認知經濟性原則即以最小認知努力和資源獲取信息最大化,這樣人們不需要對于單個事物進行獨立記憶,只是將其劃歸為某一個范疇中屬性相近的成員。而感知世界結構原則則認為,世界的結構是彼此相關聯的,人們依靠關聯結構形成以及組織范疇。
“我想XX”一例中,“想”的基本范疇含義為其本意:想念、懷念、羨慕,其他含義為其下屬范疇。從認知經濟性原則來看,人們最小的認知努力即為理解“想”為“想念”的含義,而從感知世界結構原則來看,“想”的其他含義都為“想念”的關聯含義而來。因此,對于不同的人來說,范疇理論使得人們對于“想”的意義理解趨近于“想念”,其他意義需要人們做出認知努力之后才能得出。
通過對于“V一V”和“VV”的解析,其兩者意義基本在語用上屬于陳述功能,兩者基本可以互換,因此“靜一靜”和“靜靜”等詞在口氣上稍微有一些差距,大體意義是基本一致的。再從姓名性別差異統計來看,“VV”結構中“V”詞和其諧音詞出現在女性用字和男性用字中的差距成負相關,女性名字中“V”和諧音詞出現的越多,男性名字中該詞出現的頻率就越小。
再通過認知經濟性來看,因為“想”一詞的基本范疇含義為“想念”,其后的詞義理解應為想念人、事物等。因為“靜靜”、“琳琳”等作為非常典型的女性名字,人們不需要做過多的認知努力就可以知道“我想靜靜”是指“我想一個叫靜靜的女性”;而“希望、想要”作為“想”中基本范疇含義“想念”的下屬范疇含義,需要人們做出一些認知努力才能得出這個意思,同時,需要進行認知努力才能得出“XX”是“V一V”的“VV”形式,而并非女性名字,所以“靜(一)靜”、“停(一)停”、“淋(一)淋”、“聞(一)聞”需要人們做出更多的認知努力才能夠不會認為其是女性名字“靜靜”、“婷婷”、“琳琳”、“雯雯”的。
因此,雖然原型理論下的下述原則使得人們在對事物進行范疇化過程中可以進行最小的認知努力,通過對事物的關聯進行范疇組織,但是這也使得人們在對于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時會出現誤差,導致文中所出現“我想靜靜”一例中不同人對于“靜靜”的解讀造成了不同的理解,從而造成了啼笑皆非的誤讀。
參考文獻:
[1]蕭國政,李汛.試論V一V和VV的差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88(6):117-123.
[2]邢福義.漢語語法三百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蔣湘平.“V一V”的語用探析[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3(5):57-60.
[4]張春泉.“V(一)V”結構式補議[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 2010(6):30-32.
[5]錢進.姓名用字的性別差異統計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 2004(5):60-67.
[6]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7]Evans,Vyvyan & M.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6.
[8]Kay,Paul & C.K.McDaniel.The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eanings of Basic Color Terms[J].Language,1978(5):610-646.
[9]Rosch,Eleanor & Barbara B.Lloyd.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C].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