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興
【摘要】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翻譯活動始終是人類各民族、各文化交流的一種主要方式,但是以翻譯為媒介所進行的交流往往帶有社會與文化的痕跡,即翻譯活動是受其所處時代的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而翻譯活動所產生的譯著也對社會有著一定的影響。因而,翻譯具有社會性,這種社會性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本文從嚴復譯著《天演論》的翻譯過程中翻譯的時代背景、翻譯目的、翻譯標準、譯者等及《天演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來窺探翻譯的社會性。
【關鍵詞】嚴復 《天演論》 社會性 時代背景 翻譯目的
一、嚴復譯著《天演論》所處的時代背景
歷代中國封建王朝都以“上邦大國”自恃,藐視周邊一切藩屬,由于長期缺乏其他文明的挑戰,發達的中華文明在宋、明兩朝后逐漸封閉沒落。因此,在面臨前空前危機時,這個大帝國顯得措手不及。
第一次鴉片戰爭撞開了近代中國的大門,列強紛紛侵略涌入。時人打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方針,他們篤信“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及”,因此他們學習西方的不過是些治標不治本的軍事技術,企圖以這種吃快餐的方式達到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水平,而非能從根本上變革人文思想。甲午戰敗,近代中國的危機進一步加深,有志之士開始反思其貧弱之根源,尋求富強之道。
康有為曾說:“夫今日在列大競爭之中,圖保自存之策,舍變法外別無他圖。”那時,有志之士都試圖尋求變法圖強的方法理論,但無論是康有為還是梁啟超,無法靠道聽途說得來的西學,啟蒙社會,而即將興起的維新運動正迫切地需要西學的指導,翻譯介紹這類著作成了當務之急。留學歸來的嚴復及時承擔起這個中人。他說,“譯書者,仆所安心立命之事,非甚不得已,未敢自休。”他把譯書作為自己的事業,翻譯介紹歐美資產階級制度,啟蒙國人思想,以圖自強。正是基于這樣的宗旨,嚴復著手翻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
由此可見,正是基于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嚴復的譯著《天演論》得以問世。
二、翻譯目的的社會性
翻譯是為了打破語言限制,達到自由交流溝通。我們可以說翻譯是為了轉換語言,但其最終目的是社會文化的交流,服務于社會需求。那么嚴復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的目的是什么呢?
甲午戰爭后,近代中國災難日益深重。“洋務運動”也以失敗退出歷史舞臺。嚴復在《天演論》的自序中表達了他譯此書的目的——中國封建主義無助于救亡,非變革不可。他說“二千年來,士狥利祿,守闕殘,無獨辟之慮,是以生今日者,乃轉于西學。”他翻譯此書是為了宣揚國外思想,啟迪國民,研究國外形勢,了解敵國。這“是他的愛國心,是他尋求救國真理的歷史使命感,促使他下功夫去翻譯西方的新理論、新學說等,宣傳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博愛,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
由此可見,他是著眼于當時的社會需求進行翻譯的,以翻譯西方的進化論思想來啟迪國人變革,圖強自存。
三、翻譯標準的社會性
翻譯標準是譯者在翻譯實踐中所要遵循的原則,翻譯標準的社會性是指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接受程度、語言發展的程度、翻譯理論的自身發展以及出版商的要求等。歷史發展變化必然要求翻譯活動也隨著變化,所以翻譯標準也會隨著這種歷史發展表現出社會性。
譯者可根據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文化以及自己翻譯的目的制定自己的翻譯標準,如“信達雅”(嚴復于1898年在他的翻譯作品——《天演論·譯例言》中首次提出的),特別是“雅”,它是嚴復對自己所處時代社會需求的正確認識。“雅”是指譯文要做得優美,嚴嚴復在翻譯中為求“雅”采用了漢以前的文體。
嚴復在譯文中采用了漢以前的文體,實現譯文的古雅,成功吸引了他的目標讀者——士大夫階層。當時 中國士大夫階層已經習慣了近千年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文章模式,而19世紀末的白話文還處于初始階段,士大夫對于直白的白話文都持不屑的態度。要想在士大夫占主導作用的中國傳播西學,首先就必須迎合士大夫階層對于古雅的需求,因為他們在當時的社會是主導力量,要想變革,就得得從他們的思想開始變革。所以“雅”是嚴復對自己所處時代社會需求的正確認識。
而今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翻譯理論不斷完善,如今的社會環境與嚴復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于是嚴復的翻譯標準“信、達、雅”受到當前很多質疑批評,但我們應該看到“信達雅”是與其當時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當時是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的。
四、結論語
翻譯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交流活動,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發展,因而社會因素對翻譯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翻譯也成了一項具有社會性的交流活動,這種社會性表現在多方面,如翻譯活動所處時代背景、翻譯目的的社會性、翻譯標準的社會性,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淺談了嚴復譯作《天演論》的社會性。
參考文獻:
[1]董小燕.嚴復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于玲玲.《天演論》與戊戌時期社會思想啟蒙[J].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
[3]嚴復.天演論[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4]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M].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