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勤美 (江蘇省靖江市文化館 214500)
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之我見
展勤美 (江蘇省靖江市文化館 214500)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水平,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基于此,本文結合江蘇省情況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的相關建議。
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1.滿足基層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
基層群眾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基層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是進行公共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因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需面向基層群眾,為基層群眾提供必須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
2.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混合主體
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適當引進社會資本與產業資本,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結構的優化,形成公共文化服務事業以公有制為主的混合體。同時,對文化事業單位進行深化改革,科學引進市場機制,拓寬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高改革文化服務的質量。
3.健全法律政策支持體系和監管體制
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制定科學、合理的相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為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時,減少相關政府部門對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監管的過多干預,明確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所在,優化配置,建立有效的監管機構。
1.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目前,江蘇國際圖書中心、江蘇廣電城、江蘇大劇院等大型公共文化項目建設已取得較大進展,成為江蘇省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建筑。同時,江蘇省已基本完成扶持鄉鎮文化站建設項目,其廣播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以領先于全國其他省份,其中農村有線電視用戶數量增長較快。
2.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取得一定創新
江蘇省已免費開放百余家公共文化設施,并通過送科普、送電影、送戲下鄉的“三送”活動,進行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創新,切實滿足了基層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同時,江蘇省開展了“五星工程獎”“構建和諧社會社區演出行”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江蘇省的綜合競爭力。
3.農村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不斷深化
江蘇省進行了鄉鎮文化站的規范化經營管理,其中包括公有民營制、股份合作制、目標責任制等有效機制的實現實施。同時,在農村文化隊伍建設上,政府成立了相關的鄉鎮文化才人培訓室,組織對基層文化隊伍的培訓活動,現已取得較大進展。
1.政策法規缺乏剛性的支撐體系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頒發了許多有利于其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從政策法規的性質而言,多為體系建設的原則、理論方面規定,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操作過程,規定較少,在行事上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
2.缺乏有力的財政支持和保障
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國家用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較少,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建設經費的缺乏,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最終導致公共文化事業整體進程發展緩慢,示范區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江蘇省在公共文化服務事業上的財政拔款與人均文化經費均低于浙江省,且財政拔款的增長速度緩慢。
3.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總量偏少,分布不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也逐漸增多。但總體而言,現階段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總量還無法達到實際需求,并且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在分布上,不同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投入差距較大,江蘇省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廣東省、浙江省等地區大體相當,但江蘇省人均GDP較高,使其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低于廣東省、上海市以及浙江省。
4.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文化人才匱乏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人才隊伍流動性較大,基層文化工作者極少,且呈老齡化趨勢,在示范區建設中缺乏創新。江蘇省雖然在鄉鎮文化站建設工程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并獲得創新獎,特別是在農家書屋的建設方面,領先于全國。但在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與形式上,由于文化人才的匱乏,創新缺乏深度與廣度。
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為國家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基本要求,在江蘇省示范區建設方面,也應在此基礎上,從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等方面著手,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我國其他地區示范區的建設,提供良好示范作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事業的發展。
1.制度建設:堅持政府主導,政策落實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需在黨政領導下,以政府為主導,確保相關政策被落到實處,并結合黨的精神,建立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責任目標體系,制定合理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滿足示范區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為目標,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宣傳與指導,營造和諧、文明的示范區氛圍。
2.機制創新: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長效機制
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為其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現狀,制定專項發展規劃,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以及充足的財政支撐,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長效機制,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與示范區的發展。
3.網絡健全:提升建設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結合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落后現狀,制定相關的工程項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配置水平,確保公共設施的有效覆蓋。同時,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設施,推進公共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實現大范圍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共享。并結合所在地城鄉建設規劃,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確保公共文化事業的均衡發展。
4.突出特色: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涵,突出當地文化傳統
豐富文化資源,不斷挖掘地方人文資源,激發當地群眾的文化自豪感與認同感,鼓勵、引導、組織群眾性的文學藝術創作活動,激發民眾的文化藝術創造熱情,提高民眾的公共文化活動參與度,共同參與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同時,支持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實現非遺產項目“走出去”的品牌化發展格局,提高當地的國內外影響力。
5.運行有效:創新運行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效率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機制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活動,實現對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所在地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設施、產品的資源共享。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培養與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內生力量,充分發揮所在地基層教師、黨員及相關文化工作者的作用,推動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實現示范區建設,并推動周邊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1]呂榮.財政保障機制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價值研究[J].林區教學,2014(06).
[2]鄧穎,劉影.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財稅政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3(11).
展勤美(1962.3-)女,籍貫: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學歷:大專,現職稱: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