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仕女圖》和《維納斯的誕生》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玉文 (淮北師范大學 235000)
唐寅和波提切利繪畫中線條運用的比較研究
——以《牡丹仕女圖》和《維納斯的誕生》為例
楊玉文 (淮北師范大學 235000)
線條是繪畫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元素。中方和西方在生活方式、文化、審美角度等等這些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說畫家們對線條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中方繪畫中比較重視意象美,而在西方繪畫中注重的是自然美。所以我從14、15世紀中西方線條運用進行了比較,這時歐洲處于文藝復興時期,中國處于明代,然而唐寅和波提切利則是典型的代表。
波提切利;唐寅;線條運用;中西比較
線條是繪畫中的輪廓線。由于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是不同的,所以繪畫中線條的美感表現、觀念、韻律、用線方式也截然不同。畫家的思想感情在東方的繪畫中極為重要,然而理性在西方的繪畫中更為凸顯。它們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有相通的地方。表現力和藝術美感在東西方之間突顯的都很強烈,由于東西方的審美習慣以及繪畫造型上的傳統觀念是有所不同的,這就導致他們的表現手法也不同。下面主要是以唐寅和波提切利為代表來進行研究的。
(一)唐寅的生平及藝術淵源
唐寅,字伯虎,是蘇州人,別號居多。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也是吳中四才子之一。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他非常聰明而且又喜愛學習。他的作品的題材和傳統風格突破不大,但在題材方面有很強的思想性。在作品中極好表現自己的主觀因素,更多的是表達一位失意文人的失望、哀怨。表達歷史故事的人物畫,唐寅也常常感慨萬千,作品還構思巧妙,人景并重,處理恰當。《牡丹仕女圖》可以充分的體現。
(二)《牡丹仕女圖》
《牡丹仕女圖》立軸、紙本、設色,橫是57.8厘米,縱為125.9厘米。作品中描繪一位仕女,梳著高髻,右手摯扇,左手拈花并向上擎,姿態豐盈,舉止優雅端莊,描繪頭部時線條極為細膩,眉毛的畫法用線也是非常細膩,頭發暈染工整,仕女頭部的發飾以及首飾都刻畫精致,色調和諧統一。臉部刻畫運用工筆的白描手法,線條雖細但強勁有力,并且富有彈性。畫面中既有工筆的手法又有寫意的瀟灑,這種兼工帶寫的手法給畫面增添了生機。增強了這位少婦的動態美,充分運用了線條來體現客觀事物。
(一)波提切利的生平及他的藝術風格
波提切利,1444年出生在佛羅倫薩。他接觸了廣泛的知識,開拓了新的視野。所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并且有其獨特的審美觀。其作品《春》和《維納斯的誕生》看到藝術內容在舊有宗教題材的神圣,追求中蘊含豐富的人世與人性以及大量的希臘神話題材。
(二)《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是他1 4 8 5年完成的作品,172.5×275.5cm.在畫布上的蛋彩畫。描繪維納斯從水面浮出的景象。構圖簡單,是以落體的維納斯為中心。對于人物的衣紋和體態表現的十分出色,人物統一于背景之中,維納斯看待一切事物是羞怯和哀怨的,對于未來的生活表現一種惆悵感。他運用了一定的變形手法,具有大膽、創造性的舉動。采用了獨特的線描手法 。
(一)唐寅繪畫中線條的運用
唐寅寄將個人的情感寄托于繪畫之中,線條時常具有感性特征。線條變化豐富,意味獨特。線條在他的繪畫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牡丹仕女圖》這幅作品將詩書畫于一體,增添了畫面的意味。并且完全是以線作畫,用筆非常瀟灑。線條和墨色變化很多。客體是依附于線條表現出來的。作品中描繪了一位女子,高髻簪花,左手擎一枝牡丹,右手紈扇,仕女形象秀麗,描繪眉目和發髻時極為精細,在暈染時特別工整。衣紋的線條有力度、剛柔相濟,兼工帶寫,在明代仕女畫中創造了新的篇章。
(二)波提切利繪畫中的線條
在西方傳統繪畫中,線條是來輔助造型和界定輪廓的,和中國傳統繪畫截然不同的。波提切利的線條是感性的。他經常用黑色的輪廓線表達出細致復雜的心情。畫中將線條的節奏感與形體的圓潤修長結合的非常完美,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使觀者猶如春風拂面、身臨其境一般。
線條流暢柔和,畫面的動感和節奏韻律極強,所以使得畫面更加優美。他在作畫時情緒高漲,好像賦予了每個形體生命力一般。輪廓中所含有的動力展現出線條理性再現中的表現因素,畫中富有韌性的線已把形式的美和精神因素相聯系,有以形寫神、悟對通神的意味,所以和東方的繪畫形式極似。
線條依賴于繪畫的形式,通過線與線之間的排列組合,來表達客觀的世界。不同的線條會給人的視覺效果也不同。所以表現力也不同,通過線條的變化來體現作者的繪畫風格和他的思維觀念。波提切利在繪畫中將寓情于畫體現的淋漓盡致,唐寅則是更彰顯詩畫一律。
唐寅和波提切利都注重線條的形式美,唐寅繪畫注重線條的表現,通過線條塑造物體。波提切利把造型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放在重要位置。線條在繪畫中的地位一直不變,非常重要。所以使畫家們對它充滿了熱情與關注。因此,人們對線條的認識便更加深刻,將更有利于以后的創作。
[1]朱龍華.波提切利[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11.
[2]李沙沙.中西方繪畫中線條運用的差異[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1).
[3]李寬.中西繪畫中線條的運用和比較[J].東方藝術,2009(S2).
[4]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0.
楊玉文(1991-),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淮北師范大學,中國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